三刷大明王朝 赵贞吉的“封神”之作,只用60万,便成功打入内阁

2023-11-19 22:08:29 字數 6190 閱讀 1634

吕芳奉命镇守南京;陈洪成了新上任的“司礼监掌印务太监”;嘉靖皇帝再次命人开御前会议好好讨论一下那笔高达1300万抄家款究竟应该怎么分。

朝野局势发生变化,“清流党”已非一家独大之势,徐阶当即召集内阁会议对内阁成员及“户部尚书”赵贞吉公布决定:

再也不能怀疑。今晚咱们再计算票拟,再从其他几个项目中拨出一百五十万到工部去,马上进料,马上修好那些宫殿和两个道观!”

徐阶认为嘉靖皇帝因猜忌之心可把追随他40年之久的“司礼监掌印务太监”送到南京为太祖高皇帝守陵;倘若抄家款发放计划再也无法令嘉靖皇帝称心如意,那么“清流党”就将受到严重打击。

徐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多多向皇帝要钱,哄得皇帝开心也没关系!

首辅说话时,形势也很明显,再也甩不掉锅了,“内阁次辅”李春芳说:宁可让前面的部队“只守不攻”,兵部也得给皇帝挤50万两;监督吏部工作的高阁老说:省部级以上的官,今年暂时不要发俸禄了;厅局级及厅局级以上的干部,今年只发一半的工资;厅局级及厅局级以下干部的工资,都要补上,以防其放开腐败。这样吏部还可以节省40万两。

为军和做官的人都说完事,徐阶把问题扔到户部问“户部尚书”赵贞吉:

那就差五六十万了。这可牵涉到受灾地方的百姓和苛政赋税地方的百姓了。户部有没有办法?”

赵贞吉答道:

我找到了方法。”

好吧,军队、人民和**已经分得不够多了,再挤150万给皇帝,嘉靖皇帝对陈洪的重用和对吕芳权力调整的发放初见成效。

乍一看《大明王朝》总想用“好坏”来分角色,觉得严嵩父子俩都是坏蛋,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为国为民的好男人。现在知道了哪一个好与坏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不一样;阴谋,阳谋皆为“谋”,得到明面说起来也不体面。

扳倒“严党”后,“清流党”岂不是慢慢成为第二“严党”!

还是那句老话——嘉靖皇帝是大明王朝“总设计师”.忠与奸,好与坏,都由不得!

次日,御前会议才正式召开,只是这个时候“司礼监”的一把手,成了陈洪;“内阁”的一把手,成徐阶;惟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嘉靖皇帝仍然手持玉杵坐精舍,用“磬声”来代表“照准”。

陈洪发话:徐阁老,给内阁票拟分部报。”

注意到嘉靖皇帝并没有明言他对以前的分钱方案不满意,也没有让兵部,吏部和户部挤钱给他多分一些,陈洪当然也就不用说了。何况嘉靖皇帝在“司礼监”力量调整之后,“内阁”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回应,这些长期滋润官场的老狐狸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了如何调整分钱方案。

新一轮分钱方案中,内阁已进行了重新安排,仍是昨日次序,“内阁次辅”李春芳首先答话:

兵部昨日一日晚再仔细计算,本来计算出来的银子目前还不能用这么多,能减五十万两给工部修万寿宫永寿宫。”

下令前线部队“只守不攻”,如此混账之决,又如何谈得上君父?讲给君父听听,不就是要君父难为情,要君父背锅么?这类命令只能来自兵部而君父不知。

皇帝,兵部用不上那么多钱,你帮花了!

李春芳被世人誉为“甘草阁老”.尽管存在感并不强烈,但是这“勇背黑锅”的能力并不输于别人。

一阵清脆磬声响起,兵部挤出50万,嘉靖皇帝“勉强”答应。

为什么要讲“勉强”呢,大家先摁着不讲,一直往下讲。

然后轮到高拱讲话了:

两京各部堂官愿暂不领取欠俸,很多家庭条件还不错的**还可暂不领取欠俸,所以吏部还可减四十万两以解君父之忧、拨给工部修宫观用。”

正如李春芳所说,朝廷百官有“君父的烦恼”之感,表示愿暂不领取欠俸,将钱挤到皇帝手里,以便再给皇帝40万。

只不过高拱在提法上比李春芳略逊一筹。李春芳说“兵部无法使用”,高拱说“百官甘愿替君父排忧解难”。“用不了”、责任都在兵部;“替君父分忧”时,嘉靖皇帝将分担部分责任。

总之高拱这黑锅背得没有李春芳那么干脆和彻底。

于是,在高拱讲完很长一段时间后,精舍内刚有磬响—请留意,您那口黑锅背得并不太好,下一次留意,这一次也算好。

好吧,轮到他去户部,徐阶就转而问“户部尚书”赵贞吉:

应该是户部。赵贞吉啊,户部有钱涉及到老百姓,您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军队,**少分配一些金钱,好在毕竟是国家机器,本来有与君父同甘共苦之责,但最基层老百姓却是王朝稳定之本,是支持皇权,王朝,军队,**之本。更有甚者,百姓手里握有嘉靖皇帝最关心的事—“圣名”。因此让户部把钱挤出来送给皇帝是没有意思的。

咱们来看看赵贞吉是怎么“办法”的:

早就想到过。今年灾民之省及课税太重之省府须抚慰之,应拨给之款一文颇须拨足。”

其含义非常清楚:老百姓得罪不起,一定要抚慰,分到户部抄家款也挤不出。

一听到这句话,徐阶先是懵圈儿,昨天内阁会议可不是这样讲的呀,我这学生什么时候成了替老百姓说话的好人呢?

精舍里嘉靖皇帝还懵圈儿,兵部和吏部是为朕出了脸,你们户部怎么这么胆大包天?

别急,当时的“户部尚书”赵贞吉离“入阁”只差一步,如今却在御前显示出大好的机遇,为什么就这么轻言放弃呢,为什么就这么不识货驳倒嘉靖呢!

与入阁之机,老百姓生死算得了什么?与御前表现机会比起来,老百姓安抚与否是否如此重要呢?

好吧赵贞吉接着说:

向来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吾大明二京一十三省亦富。户部已与南直隶,浙江以及湖广行文,要求他们从自己藩库中取出部分剩余资金,或者从自己官仓中拨出部分剩余粮食,以接济受灾及征税过重的省。这样户部还可以拨出六十万两的资金交给工部。”

赵贞吉是个大才子!

第一点是首先辜负了所有的人,嘉靖皇帝也不例外,然后给了一个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挤钱方法,在激烈的反差中,赵贞吉很容易引起嘉靖皇帝对他的重视与肯定。

第二点是最关键的。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李春芳挤钱的方法是嘉靖皇帝“勉强”答应的,因为尽管他付了钱、背了锅,但是并未突出嘉靖皇帝“圣名”;高拱挤钱的方法比李春芳还差一些,尽管给钱,黑锅也没有背下来,何况还会使嘉靖皇帝落个美名。

咱们再来看看赵贞吉挤兑钱物的方法—户部里的钱物,一分一毫都少不了,我也不允许皇帝担此重任骂道;但是挤兑皇帝的钱财,就更少不了一分一毫了,我不可能让皇帝无处修仙悟道了。这样嘉靖皇帝最为关心的两件事“钱”与“脸”同时具备。

但这挤出来的六十万是从哪儿来的?赵贞吉是居中调度的,由当地自己解决!

这样的计划,尽善尽美,只不过,地方省份能不答应吗?徐阶急忙给问话:

户部如此布置,甚为适宜。仅仅是南直隶的浙江、湖广,有没有异议?”

且看赵贞吉如何作答:

回到阁老那里,下属们在1个月以前已与这些省的公文进行过讨论。昨日其回文皆至,皆愿拨款拨粮以接,并言上解君父忧患,下苏民困厄,责无旁贷。”

留意赵贞吉说话的几个要点:

1、这项分钱方案是赵贞吉早在1个月前便已着手布署的,但却无人泄露,甚至连昨天内阁会议时的只言片语也未遗漏。其目的显然是不可能让徐阶等人抢得此功,只待今天御前会议鸣枪。

沉得住气成事第一招!

2、嘉靖朝湖广都是富庶之省,不为区区数十万冒犯堂堂“户部尚书”;赵贞吉还曾任南直隶、浙江等地“巡抚”,全省都是他一把升迁老班,余威犹存,话语权依旧;选择这些省进行“下苏受灾人民的困顿”,是最合适的。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成大器的又一个关键!

嘉靖皇帝要“钱”、“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省也说“义不容辞”,湖广因为钱“义不容辞”,但南直隶,特别是祸不单行,倭寇骚扰,浙江可以不算富,可以说是赵贞吉苦心经营所致。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赵贞吉统治南直隶和浙江时做得不错;离两省后,任“户部尚书”,做得比较好。

听到赵贞吉的话,嘉靖皇帝很是高兴,连连击磬三次,干得痛快,完全承认。

嗯,分钱方案报告完后,陈洪询问“工部侍郎”徐璠的情况:

徐侍郎,就这么打算下来,原计划给皇宫修殿与修仙观的钱就有三百万两了,三百万够不够?”

有此挤资,工部天然欣喜;何况这分钱方案可都是亲爹徐阶给的,即便不充分,工部还是要想方设法去做。“内阁首辅”加“工部侍郎”官职绑定设计再次发挥作用。

思来想去徐璠给了答案:

回到陈公公身边,天下一心为君的父亲,工部会把这三百万很好地运用到项目中去,确保年底前全部完工,恭奉皇上居有定所!”

陈洪继续说:

然后拿工部票拟马上批红!”

方案采纳后,无不欢欣鼓舞,大军打不战、百官是否有钱过大年、老百姓究竟能否得到抚慰,无关紧要!至少,嘉靖皇帝是心满意足的,“清流党”也平安无事。

抄家款被瓜分一空,“海瑞事件”却悬而未决,阁主只好向嘉靖皇帝陈述。徐阶侃侃而谈:

吾大明从太祖高皇帝传为当今圣上已一十一世了,福、圣、威、直、尧、舜!赵贞吉你管理户部昨天户部新入任主事妄议圣意你问?”

福泽天下、直追尧舜的徐阁老可敢开了牙齿!

且看赵贞吉如何应对:

回到阁老身边,请求阁老转呈圣上。今天户部点卯了,那海瑞就来报到。臣责其为蛮夷之地生,刚直不阿,倒别有一番滋味。听到大臣们的责罚后,也就知道自己有什么不好。臣暂拟处分其俸禄半年,以惩其妄书之六,其亦主动处分。不知道这种责罚是否合适?”

不待徐阶给以回应,兴致正浓的嘉靖皇帝便发话:

该打的时候就打,得饶的地方就饶!为人父者懂得爱自己的儿子,为人上级者懂得原谅部下。一言不合就罚了一个月的工资,那海瑞听说还是个清官呢,这六个月你叫他家喝西北风?”

司礼监”经过调整后,“内阁”已明确归顺,他要的宫殿与道观也可以在年底前完成,嘉靖皇帝的一切顾虑也随之消失,接下来当然就是嘉靖皇帝保留下来的曲目“充当好人”。

来看看赵贞吉在嘉靖皇帝心理上的满足感吧:

圣上如天子之仁,大臣不能上体圣上的仁爱,大臣汗颜。大臣们愿从大臣本人俸禄中划出一些款项,以补给海瑞半年罚俸。”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并无什么问题,完全是圣上之德,同时也关照着部下的基本起居,但其中有个关键点,不知你是否留意过,高拱刚刚明确地宣布——“两京诸部堂官,皆愿暂不领取欠俸”。也就是赵贞吉对海瑞半年孤独的补给!

皇上“钱”“脸”俱佳,赵贞吉御前表现也不错,但海瑞还得喝西北风半年!

嗯,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嘉靖皇帝**行赏之初,最难挤到钱财但挤得最多的赵贞吉自然是大功臣。

按习惯的方式,嘉靖皇帝仍然先来一句似乎与题材毫不相干的“废话”:

宋朝有个人曾出过一个叫‘三光日月星’的绝对的人,愣是没人对。苏东坡大才小识,唯有他正确,徐阁老您要记住他的正确。”

徐阁老人答话:

是。回圣时,苏轼一连对了两对,一对‘四诗风雅颂’,二对更聪明,就是‘四德亨利元’.为了避仁宗之尊,省略亨利贞元贞洁之字。”

嗯,关键点就在这里,嘉靖皇帝想要的是那缺一个“贞”:

究竟是不是大学士,说得头头是道。你们现在都是内阁的首辅了,内阁目前就你们,李春芳,高拱,这就太难了。补苏轼略过的字。”

嘉靖皇帝讲了些什么人,徐阶也不例外,大家都很明白,但徐阶终究还是赵贞吉之师,要避嫌、要摆架子。因此徐阶一定要“明知故问”把:

启奏圣上时,大臣们都很迟钝,问圣上,有没有给内阁加上贞洁的字眼?这贞字是现在的多少人吗?”

嘉靖皇帝答道:

徐阁老智,真的智!”

我说得很有把握,徐阶问。然后嘉靖皇帝降低嗓门再次向徐阶表白:

要是严嵩来了,也不问那么详细了!”

话中内涵丰富,嘉靖皇帝此乃对徐阶说二事:

1、向严嵩多多学习,不要强迫朕说清楚所有的话。

2、要是严嵩来了,一定会理解朕为什么会把赵贞吉安排进内阁,因为赵贞吉既可以为朕捞到钱财,又可以为朕保住圣名,而我想要的人才,就得努力去争取、去拼命去接近呦。

徐阶心领神会地高声宣旨:

臣领旨。着户部尚书赵贞吉,即日入阁!”

第二位严嵩现身,赵贞吉最终圆梦—顺利入阁!

赵贞吉 《大明王朝1566》中的宰辅之才

在中国最杰出的古装电视剧之一,大明王朝 嘉靖与海瑞 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没有简单的好坏,善恶之辨更加深刻。然而,有一个角色引发了观众的讨厌,曾任浙江巡抚 户部尚书的赵贞吉,却被多位重要角色形容为 宰辅之才 那么,为什么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如赵贞吉会被赞誉为 宰辅之才 呢?陈平曾说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

大明王朝 赵贞吉的手段有多阴险?把海瑞当刀,用杨金水“问路”

一玩笑水疯了!原因嘛,简单说就是势不得已,无可奈何!首先,只有让杨金水疯狂一番,才能捉拿住郑泌昌与何茂才的罪行。郑泌昌与何茂才胆大包天,不肯认罪,原因可不是因为背后有严党的支持,而是因为织造局深陷其中。在他们看来,只要把责任全推到杨金水与织造局头上,将案子扯到宫廷里,无论是谁审理,都会小心翼翼,最终...

大明王朝1566 内阁补“贞”,徐阶为何要再次确认是否是赵贞吉?

大明王朝年的那场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财政议会。那时期,大明王朝国库空虚,需要解决严重的财政问题。内阁和都察院 刑部对主要的严党成员进行处置,以期缓解财政困境。抄家得出的一千万两银子,尽管数量巨大,仍然不足以解决国库的财政问题。因此,这些钱很快被用于东南抗倭 百官俸禄以及抚恤赋税过重省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