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打卡总是无效?4个tips助力目标达成

2023-11-15 15:50:24 字數 3414 閱讀 5907

你打过卡吗?无论是早起打卡,阅读打卡,跑步打卡……各种形式层出不穷,许多人为了养成(或戒掉)某个习惯,都尝试过这种方式。

那天看《认知觉醒》,作者劝诫大家不要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打卡对我来说很有用。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无法自主完成某些事,才需要打卡来逼自己一把。如果我不设立打卡,很可能跑步跑几圈就坚持不了了,看书看一会儿就不想看了。反而有了这样的要求,让自己不得不继续咬牙坚持,往往能再多跑一会儿,多看几页。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的道理,每天多一点点,长此以往都会得到很不一样的结果。

目的不纯,打卡无效

那些早上5点闹钟一响就在早起群里打个卡,然后倒头继续睡;翻开书,拍张照,然后将**发到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读过书了的打卡,可能根本就没想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早起?这个时间设置的是否合理?我究竟是为了我自己打卡,还是为了晒圈被看见被夸奖?

不能否认,的确有很多人半途而废,开始即结束。但这不是打卡不对,而是他们自己都没想明白我究竟为什么要打卡,通过打卡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一句“因为我想养成早起的习惯”“我想坚持跑步”看起来好像没问题,但是有没有进一步问问自己:养成早起习惯之后呢?你想做什么?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凑热闹或自控力不足,自然无疾而终。所谓知行合一,是你真的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自然而然的推动自己去行动。

没有远景,难以坚持

抛开“目的不纯”的打卡,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很多人会在最开始给自己设想一个很好的目标:要**瘦下来,要早起看书,要戒烟要跑步……可是当自己开始试了试,却发现要做到好难!

明明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就好了,为什么**总是不成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的确能够变得更健康、身材更好,但是这个结果需要经过长时间坚持。在你**的当下,立刻感受到的却是难受——吃不了自己最喜欢的炸鸡奶茶,要承受锻炼身体时的肌肉酸痛和疲惫。这些消极体验会立刻影响你**的动力和行为。

一个是遥远的美好的未来,一个是眼前的难受和辛苦,会选择当下开心,未来的事未来再说的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达成目标=远景方向+即时反馈

心理学的认知行为**提出了一个“即时强化短路模型”可以来解释这样的现象,该模型认为,人的一种行为有两种结果,即时结果和远期结果。即时结果是行为之后立刻发生的结果,远期结果是未来才会出现的情形。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当下结果的影响,而不太受未来结果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未来结果呈现在眼前,让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当下的每一步都与未来结果有关联,让未来影响当下。在描绘未来图景产生动力的同时,在当下给与即时反馈。

想要达成某个目标:远景方向+即时反馈

打卡,就是一种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效果很好的即时反馈方式。

每看到一个打卡任务完成,都会有成就感油然而生。回顾自己的一天,不会再产生啥也没干的空虚,而是有满满的成就感——原来我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事!

当我们不断打卡,也在不断重复一个行为,从而在下一次面临选择时让大脑更倾向于选择这个行为,直到不靠意志力就能将习惯养成。

但不能否认,打卡的确会存在许多问题:感到被催促的压力、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难做到的困顿、为了打卡而打卡、为了逼迫自己而打卡的烦躁……究竟该怎么合理用好“打卡”这个工具以实现想要达成的目标呢?

4个tips助力目标达成

01 给自己看我们常喜欢利用社会性承诺,尤其是自制力不太强的时候,利用外界督促自己。比如发朋友圈啊,打卡群之类。一开始可能没什么问题,可是一旦计划有变,某日的打卡中断,后续再继续的动力就不足了。落了一次两次之后,索性摆烂,不玩了!想用好社会性承诺就必须要警惕一点——不要把做这件事的动机从为了自己转变为给别人看。偏离了最初动机,得到的除了夸赞,更多的是压力。“我昨天没打卡今天打卡大家会不会注意到呀?”

还有半小时今天就过去了我还没完成呢,要不就先打了再说?”

走着走着,我们就忘了最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忘记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与其利用外界动力督促,不如转化为内在动力努力。现在有很多打卡app,可以很方便的随时打卡,哪怕今天没有完成,明天依旧可以补上。并且不存在社交压力,不需要消耗精力去想别人怎么看,会怎么评论,纯粹为了自己而打卡。02 设置合理

很多人觉得打卡给自己增加了许多压力,渐渐地只在乎数量不在乎质量。

这种时候或许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打卡设置的是不是不合理?

我们做计划时,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会低估完成计划所需的时间,高估计划的完成情况。

别人一天看30页书感觉自己也可以。可是或许自己一天只能看10页,那就设置为一天看10页,如果10页都觉得多,那就1页。不要依据别人的情况盲目给自己制定计划。

记住,心里的目标可以很大,但是行动的目标一定要小。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设置任务。

日拱一卒,每天只看1页,多了都是惊喜。

03 及时调整难度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根据自己的情况,保持在拉伸区状态。一旦养成了习惯,从拉伸区来到了舒适区,就及时调整任务,从一天看1页变成看5页,设置一个刚刚好能够保持中等焦虑的任务,不断扩大舒适区,缩小困难区范围。

我们的能力与习惯,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04 复盘

有时候我们一开始设想得很美好,但是随着计划进展,各种不可控因素出现,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我们会开始敷衍,为了完成打卡而不自觉地降低标准,造成目标折损。

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设立一个反馈机制——复盘,并调整新计划。

无论是pdca复盘,还是smart原则,都是不错的复盘工具。

结语

回归我们做事的本质,打卡,不是打给别人看或者必须达成某个标准,它更像是一个触发器,推自己一把从而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迈出第一步,并享受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为什么你的话孩子总当耳旁风?无效沟通一定要避免

编辑 望望教育 望望教育 阅读此文约五分钟,祝您阅读愉快。在家庭和学校中,沟通是构建健康关系和有效教育的基石。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好像总是将我们的话当成耳边风。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沟通障碍,还可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将 为什么孩子会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以及如何避免无效的沟通,建立...

为什么眼睛总是流泪?原因有这4个,其中2个与疾病有关

眼睛流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表达之一,它可以反映我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免受外界刺激和感染。但是如果眼睛总是无缘无故地流泪,那么就可能意味着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导致眼睛流泪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中两个与疾病有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外界因素是导致眼睛流泪的最常见的原因...

为什么你总是困?这几个方面告诉你原因!

在现代社会,感到疲惫和困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我们不断追赶时间,面对繁重的工作 学习和家庭责任,常常陷入疲劳的泥淖中,不知道疲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将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疲惫,以及如何应对这种疲劳,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活力。睡眠不足的陷阱众所周知,睡眠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