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有美债到期后逐渐减持,非主动抛售

2023-11-28 20:35:05 字數 3267 閱讀 6892

近期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在2023年9月份降至7781亿美元,创下自2023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值。这一数据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在“抛售”美债的争议。然而,南生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对于中国来说,**美债并不是主动行为,而是基于一系列经济因素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美债的类型。美债分为短期美债和长期美债。短期美债通常在1年内到期,没有利息,国际投资者持有这种美债主要是通过购买折扣价来获取利润。而长期美债在发行时就确定了利息投资者在持有期间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

中国持有美债余额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在过去几年购买的美债主要是低利率债券。由于近年来美国长期美债利率上升,达到甚至超过5%,购买之前低利率美债的人自然会减少。毕竟,为什么要以原价购买之前发行的低利率美债,而不是选择购买当下发行的高利率美债呢?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中国持有的美债余额在不断减少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未到期的美债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投资者可以以降低**的方式**美债,以便在市场上实现交易。假设一张面值为100美元、年利率为2%的美债要**,而当下的美债利率已经上升到了5%。这意味着之前持有的低利率美债的市场**将降低至97美元。只有降低**,投资者才会购买,这样就可以获得利差收益,再加上利息,总收益才能与当下的发行利率相匹配。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在目前高利率背景下“抛售”之前购买的低利率美债是赔本的买卖,央行决策者自然不会走这样的路线。中国持有美债余额的下降更多是因为之前购买的美债到期后没有再增持,以及新购买的美债金额远低于到期后被动**的美债金额,导致持有余额逐月下滑。

除了中国持有美债的减少,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美国债务到期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外媒报道,未来12个月内将有大约8.2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占未偿还债务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预计美国联邦**的财政赤字将不低于2万亿美元,加上即将到期的8.2万亿美元美债,美国需要新发行10万亿美元的债务,才能满足借新债还旧债的需求以及其他财政开支。

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到期规模和财政压力,购买美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中国持有美债的减少也可以被解读为对于风险的规避。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更加谨慎,对于高风险的资产持有量会减少。

综上所述,中国持有美债的减少并不完全意味着主动的抛售行为。与其说是中国主动抛售,不如说是基于利率上升和债务到期等经济因素的结果。中国央行的决策者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而是根据市场条件和风险考虑合理地调整资产配置。另外,美国债务到期规模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这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未来,国际投资者对于美债的需求和购买态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美国的债务状况、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其他投资选择的竞争等。然而,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资本流动和资产配置方面的调整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中国来说,保持稳定和谨慎的态度,科学、理性地管理外汇储备和资产配置,符合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中国持有美债的**并非抛售,而是合理的资产调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都需要保持敏感和灵活性。在未来,中国作为主要债权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为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持有美债大幅减持,应是到期后的被动调整,要理性!

最近,有关中国大规模减少其持有的美国国债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在过去几个月中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出现了显著下降。这一现象让很多人猜测中国是否故意减少对美国国债的依赖,甚至可能是一种战略性的 抛售 然而,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 更多是由于债券到期后的被动 而非主动...

中国持有美债减少,应是到期后的被动减持,不是主动抛售

最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金额降至亿美元,创下了自年月份以来的最低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正在主动抛售美债。相反,这是一种被动的 行为。中国持有的美债主要是短期美债和长期美债,其中短期美债的期限通常不超过年,且没有利息。持有这种美债的投资者主要是为了赚取折扣价的差价。而长期美债在发...

中国减持美债,持有量下降至14年来最低水平

近期,外媒报道称,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已降至仅为亿美元,这是自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最大的外债持有国之一,其持有的美债规模一度高达.万亿美元。然而,最近几年中国开始逐渐 美债,这一趋势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中国 美债的背后,反映出了国际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