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 走出绝对化思维陷阱,让生活之水源源流淌

2023-11-29 14:20:43 字數 3634 閱讀 7924

再见爱人》第三嘉宾纪焕博和王诗晴,他们两人在沟通的时候,为什么经常会发生争执。

这也是他们经常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总是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对方,感觉过不下去,才参加节目的原因。

其实,感觉自己没有错,恰恰是自己错的原因。

看一下王诗晴对纪焕博的评价:他总是喜欢发脾气,家里的事都是我来操心,他连订票都不会等等……

为此,纪焕博生气发怒:事情都是你做的,我问你,我每天忙的要命,我在干什么?我有没有做家务?我和你结婚前,我一个人怎么过的?

再次引发争吵……

注意一下他们沟通时,可以发现,王诗晴的“总是、都是、不会”这些习惯用语,让纪焕博不舒服。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包括我自己,很多人都会不经意地用一些别人听着不舒服的话来沟通,结果是争吵、矛盾时有发生。

比如:妻子对丈夫:你总是只想着自己,你总是不回家,你总是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

丈夫不舒服地回击:我只是偶尔一两天有应酬,而你总是大惊小怪,无理取闹。

妈妈抱怨孩子:这孩子总是不听话,整天气我……

得到的是孩子的一个白眼……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熟悉又经常?

今天阅读《了不起的我》,让我知道,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绝对化思维造成的结果。

绝对化思维的本质

绝对化思维,其实是我们作为生物的一种生存机制,擅长总结规律,把自己所受到的伤害给抽象化,然后呢,扩大防御范围。

用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是,我会想到自己,小时候被蚂蟥蛰过,直到现在,看见蚂蟥还是会害怕,跑老远了。

爱人因为骑摩托车去世,后来我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

对待孩子,也说过:你这孩子,怎么总是这样不听话,怎么总是……

为此,我知道了问题的根源在**…

所以,每次遇到痛苦的事情,我们就会在心里埋下一颗地雷,一旦被触碰,就会激发我们应激性的情绪反应。

并在心里竖起了一个警示牌,并在主观上设定为不能轻易靠近的危险区域。

陈海贤老师说:“感受过的痛苦越大,警示牌标定的危险区域就越大。久而久之,我们的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逐渐无路可走。”

就像王诗晴,她的绝对化思维,导致她一做家务,就怨恨纪焕博,越怨恨就越愤怒,换来的就是触发矛盾和争吵。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爱人外遇,她伤心、痛苦和绝望,并为此患上了抑郁症。

她每天纠结在这件事上,耿耿于怀,吃不下、睡不着,甚至对生活、对家庭失去了信心,产生绝望的心理,经常想要自杀。

所以,她对这件痛苦的事思考越绝对,情绪反应就越大,悲观和沮丧的感觉就越强烈。

这样的结果,导致她什么也不想做,就像生活静止了一样,提不起兴致,也没有心劲和动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失望和希望、不幸和惊喜、挫折和成功、有得和有失等,会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生活的常态。

如果我们用绝对化的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就会把自己固化在自我认知的区域内,走不出去,这样的自我防御区域,就像死水一潭,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最后会变成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就是绝对化地认为,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就像离婚的夫妻一样:再也过不下去了,只有离婚了。

所以,绝对化思维,会让人陷入悲观的境地。

绝对化思维的三种抽象方式

塞利格曼提出,绝对化思维是从永久化、普遍化和人格化三个方向对挫折做了绝对化加工。

一个人陷入悲观和抑郁当中,一般会从以上三个方向去定格。

其实,认真阅读、思考和反省,你会发现,这三个方向也会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

永久化

就是你在时间维度上,让我们觉得某件事会一直发生。就是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而一旦把一件事情永久化,我们就看不到变化的希望,自然就会悲观沮丧。

比如,王诗晴,她对纪焕博的评价,总是用“总是”,认为纪焕博没有改变的余地,所以想要离婚。

其实,是她的绝对化思维在作怪,纪焕博是一个喜欢做家务的人,偶尔是有,但不是总是。

还有上面一对夫妻,妻子用“总是”责怪老公,一是对他不公,二是不能激发他以后尽量多回家的动力,反而增加矛盾。

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没有永久化的事物存在,都是我们的绝对化思维禁锢了我们的认知。

而这种绝对化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沟通和处理事情的结果。

普遍化

所谓普遍化,就是以一盖全,就是所谓的“天下乌鸦一般黑”。

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们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骂一个男人的时候,把所有的男人都骂到了。

一个家里出了一个坏人,全家人都会被人嫌弃。

这样的案例,不仅在电视剧里,在生活里也时有发生。

所以,不能把一个男人的坏,就绝对化地认为,所有男人都不好。

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错事,就让全家人跟着受连累。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遭遇不公,愤世嫉俗,有的甚至做出报复性的举动,害人害己。

这都是绝对化思维的普遍性体现。

人格化

所谓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发生。

这样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再我们的日常中。

有一个女孩,在北京上学,毕业后不知道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京。

她的朋友认为留在北京,机会更多一点。

毕业后在北京两年,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

和朋友聊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就说,毕业后如果回老家,可能已经在老家做公务员了。

朋友理解的意思是说,要不是你让我留下来,我就不会这样。

两个人渐渐有了隔阂。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或经常说到,要不是你,我就不会这样,都怪你。

你如果听我的话,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电视剧桥段里也经常有这样的镜头:老天爷,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我犯了什么错?

我们有时连续遭遇打击和挫折时,也会无助地这样认为。

有时一步错,步步错,也会让自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如此种种,都是绝对化思维的人格化体现。

其实一件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的因素。我们把事情绝对化成都是别人的错,就会有很多的愤怒和指责;如果绝对化成自己的错,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

不论是责怪别人,还是自责自己,都不会产生好的心态和好的结果。

写在最后

苦乐年华》歌词里说:“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

人生在世,会经历很多的失去、疾病、挫折、沮丧、失败和绝望,这些痛苦的经历,都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如果陷入对这些挫折和痛苦无休止地防御,它会时时禁锢着我们,不仅不能消除痛苦,还会让我们远离当下的生活,在绝对化思维的陷阱里备受折磨。

陈海贤老师说:“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生活中获得疗愈的机会。”

所以,知道了绝对化思维对我们自身生活和成长的不利影响,在今后的生活中,走出绝对化思维的陷阱,我们的生活,才能像有源之水的河流,奔腾向前,永不停息。

朱一龙,对不起,《河边的错误》我绝对不会看第二遍的

文 紫依。冲着朱一龙,我跑进电影院,看了 河边的错误 看完之后,我先是一脸懵逼,久久才回味过来,并且发誓,这种 我不想再看第二遍。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一是,原来我以为是部悬疑电影,非常认真地跟着朱一龙饰演的马哲,一起查案。结果,它压根就不是。二是,所有被马哲查到的无辜的证人,都因为各种原因,一个个死...

成功者绝对不会告诉你的7个思维,你中了几个?

成功者往往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时秉持着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原则,这些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实现了卓越的成就。然而,成功者通常不会随意分享这些思维方式,因为它们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渴望获取有关成功者的内部思维方式和秘诀。成功者似乎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脱颖而出,取...

对不起,太穷的我保护不了我的10万存款

早上看到作者仙草写的一篇文章,挺感伤的。她讲到这些年爸爸辛苦赚钱,去办业务时,别人给的好烟舍不得自己抽,都是攒下来拿去卖换成钱,好供姐姐读书。后来,爸爸收入越来越少,姐姐就挑起经济重任,赚钱供她读书。自然而然,到现在,她工作了也得帮助家里,赚钱给弟弟读书。今年爸爸生病了,腿很难长时间爬楼梯,所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