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面向当代和未来的世界中国学

2023-11-30 10:35:49 字數 3798 閱讀 4271

本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书展上,《世界中国学导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以中国为方法》《世界中国学概论》等有关世界中国学的新作,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青睐。其中,《世界中国学概论》中英文两种版本,更是方便了大家研究和学习,这些向中外学者介绍世界中国学的新增著作,为不同文明的互鉴、发展、创新贡献新思路、新启迪。

常有中外学者来翻阅有关书籍,在大会书展上做志愿者的加拉斯是世界中国学硕士研究生,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世界中国学导论》等著作可以‘导航’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交流,不同研究阶段的代表性大师,对于相关专业学者同样是‘宝藏级’参考书。”

全景式反映世界中国学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跃升,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加速形成,为全球学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素材。世界中国学正成为一门更专业、更综合和宏观的交叉领域学科。既是国外学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学,在具体学科领域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各种方法开展研究,也是中国学者以海外中国学为分析对象,在对中国相关问题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研究。作为上述两种研究的延伸和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焦点,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互动,逐步呈现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国内学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和探索,收获了厚积薄发的学术成果。

世界中国学导论》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世界各国中国学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本土中国研究和海外中国研究交流互鉴的导论性著作,全书分为综论篇、区域/国别篇、主题篇、学派篇、大师篇和互鉴篇,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世界中国学的缘起与发展、内涵与外延、理论与方法、现状与前景,既有对从汉学到世界中国学转移内在逻辑的宏观分析,也有对具体国家/地区、主题、学派和人物的介绍和研究。一方面袪除海外中国学中的“西方中心论”的认知迷思,在学理上重构世界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揽镜自鉴,为本土的中国研究提供深广的世界“他者”视角,提升向世界讲述中国的能力、层次和水准。

世界中国学导论》 沈桂龙、周武 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宋月红评价《世界中国学导论》是一部研究中国学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等层面,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世界中国学的发生与发展、内涵与外延、理论与方法、现象与本质、现状与前景,兼具时空广度、理论深度、学术高度、国际视野,有助于学界科学审视世界中国学研究,深入推进和拓展新时代中国学研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世界中国学导论》《世界中国学概论》《以中国为方法》三本著作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与全景式概览、通透梳理世界中国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世界中国学导论》不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经济学家王战独辟蹊径,选取过去一两百年里海外中国学家提出的学界普遍关注的七大“议题”,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构成《世界中国学概论》的主体部分:聚焦中国的话语权议题、中华文明传承议题、中西历史大分流议题、中国现代化道路议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议题等,将这些议题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格局变化中加以考察,并提出自己的系统解释。世界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顾清文对颇具特色的《世界中国学概论》有着热切的表达:“《世界中国学概论》是我们必修、精读的书目,带有问题意识与海外著名中国学家展开的平等对话,帮助我更好地形成对世界中国学的基本认识,理解主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中国为方法》 周武 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世界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武认为:“《以中国为方法》在认识论和方**上有着鲜明的主体意识,对海外中国学的最新动态进行全面梳理、审视与思索,构建一种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经验,从中国自身的历史逻辑、思考方法和感受方式出发思考和理解中国,并通过中国认识世界,彰显中国研究的世界意义,探索本土中国学的进路。书中收录的《从世界史看中国现代化》《长三角城市群流量经济发展测度》《依托上海城市软实力优势,打造国际传播国家级平台》等**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既立足于中国本土经验,又展现出一种世界的视野。”

世界中国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已有厚实的学术积淀,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中国为方法》在世界的广阔视域中树立中国本位的主体自觉和问题意识,将本土中国学与海外中国学结合为一个整体。世界中国学博士生陈顺先深感多学科背景学者汇聚的学术能量,“以鲜明问题意识聚焦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丰富经验与实践,提炼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推动学理深化和话语创新。传统人文学科、现代社会科学的成熟养分,加上新兴交叉学科注入的新鲜血液,一个以世界中国学为共同旨趣的新学术共同体已蔚然成型。全书提示我们,‘以中国为方法’成为世界中国学研究的主导,走向连通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的真正中国之学。”

世界中国学概论》 王战、褚艳红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是世界中国学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十年。“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相关参与国家经贸往来、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重要舞台。“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实践为中国与世界的联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学力量的构成及其区域分布带来新的影响,各国关于中国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新生代中国学专家正在形成与崛起。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都成为世界各国更多学者的研究焦点。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是在“一带一路”视野下,重新阐释中国学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探索构建新时代的“世界中国学”理论框架:是以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发展变迁为线索,将中国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丝绸之路与传统汉学、近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中国学、“一带一路”与世界中国学三个阶段,以此来重新叙述中国学的历史进程,把握中国学的当代发展,研判中国学的未来趋势,探索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汉学和现代中国学的、面向未来的世界中国学,以期实现中国学立足中国道路、胸怀世界发展和关照人类未来之愿景。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 沈桂龙、张焮等 著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吴雪明评价这部著作在理论上积极创新,具有较强的通识性、学术性和一定现实意义,“ 撰写者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深刻把握,并具备一定的咨政素养和意识。有利于推进中国研究、国别研究,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理论,发挥从‘一带一路’的中国实践中生长的发展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

在关于中国学的著作中,《“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开辟了看待中国学学术史的另一种视角,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认为:“全书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为线,串联起汉学、中国学、世界中国学的范式变迁,涉及游记汉学、专业汉学等诸多领域,从内亚研究、日本中国学一路谈至美国中国学,将各国各时期对中国的呈现和认知融会贯通,最后提纲挈领,以“一带一路”与世界中国学作为全书的升华和展望。”

挑战如此重大的课题,让我紧跟学术前沿、更新知识结构。”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焮谈到,他们在所长沈桂龙的带领下,历时近3年,汇聚全国不同专业的10位青年学者,相互切磋凝心聚力地完成这部著作的经历:“让我结识了一群不同专业又志趣相投的学友,帮助我们形成了分析问题的跨学科视角,为各自的学术思考打开了全新空间。”

作者:王雪瑛。

文:王雪瑛图:出版社编辑:宣晶责任编辑:邢晓芳。

*此文请注明出处。

“探索未来边界 中国科幻文学的璀璨星河”

三体 系列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宏大的背景 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瞩目。作者刘慈欣凭借此系列作品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为中国科幻文学赢得了声誉。而 流浪地球 则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卓越的科幻元素,成功地将中国科幻电影推向了新的高度。这部作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了思考,具有深...

“未来掌中 探索次世代智能手机的革命技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的创新早已突破了日常通信的传统边界,成为了集成娱乐 工作与生活必需品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未来智能手机的技术革命预示着用户将拥有更为智能 高效和个性化的体验。探索这些革命性的技术,无疑是对未来移动通讯方式一个充满激动的展望。首先,次世代智能手机将继续在处理能力上取得巨大的...

艺术丨曹俊 探索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范本

现代艺术家曹俊在他的作品中,巧夺天工地探索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的融合。曹俊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能量,富于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还展现了他对世界文化的开放态度。曹俊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本,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像他一样,勇于探索和突破,用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