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票房破2000万了!总票房超十亿,指日可待

2023-11-25 23:35:07 字數 2306 閱讀 8969

我本是高山正式上映了,票房已经破了2000万了。

看来这部剧的影响力真的是太大了。

争议这么高,居然还有这么多人看,真是了不得,而且马上就周末了,按照这个票房增长情况来看,破10亿,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说,这波热度,我本是高山真的是蹭到了,**拍的好不好另说,这个钱绝对是赚到手了,而且会是赚得锅满瓢满的那种了。

当然了, 大部分人去看电影,都是为了支持张校长的。

这个社会上像张校长一样无私大爱的人真太少了,大家可能做不到她那样。但至少能尽我所能的维护她、支持她,让我身边亲近的人都知晓她的善举。

这才是票房高的根本原因吧。

此前,从众多**的最新分析上来看,我本是高山的总票房至少也会在4亿左右。

其实,这么有争议的影片,大部分人还是想去瞅一瞅的,究竟改版完了之后,是个啥样子的,起码也得先看看吧,更何况还没上映,就这么高的讨论热度,制片方怎么可能放弃。

当然了,争议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首先,电影把原型酗酒男改成了酗酒女,这个真是太荒唐

其次,支撑张校长的信仰变成了随时随地闪回的过世丈夫,这个因素争议性极高。

最后,就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情节,比如山区女孩连卫生巾都买不起,却能网购,还能去网吧打游戏 ,去街边买东西 ,结果镜头一转就是没钱吃饭了, 拍的乱七八糟,真是被主创的智商给秀到了。

当然了,主演海清肯定是不会被换,因为她自己就是投资方之一。

投资最大的就是她自己的公司-谦海文化传媒,所以说,换女主的朋友该失望了。

按4个亿的票房**,海清应该至少能净赚1个亿左右,毕竟主角是她,没有费用,该片没有特效,也没有什么明星大腕,大部分都是友情演出,再加上场景也不用怎么花钱,都是原生态,总投资不会高了。

当然了,没争议肯定是不现实的。

有网友称,自己就是91年广西大山里的孩子,记得我们上初中为了省三块钱的三轮车钱每周五下午放学就走三个小时的路回家 到家天都黑了 周日下午再从家里走去学校,父母每周给五块钱生活费 舍不得用,从家里炒一些可以放的咸菜 或者去学校果园找一些可以凉拌的野菜,就买点盐巴 家里带点辣椒就有菜了,每天就去食堂打饭 米是开学的时候父母带过来交到食堂的所以饭不要钱。

每周五块钱还能存一点起来换季给自己买鞋子,就这样初三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

其实张校长以及跟着张校长的6位老师都是党员,是对党坚定的信念才让几个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努力坚持下来的。

而导演却将张校长对党的信仰和坚持,变成了为了完成亡夫梦想的坚持。他作为导演不相信女性可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内核,他不信女性可以没有男人作为精神依靠,也不相信女性仅靠对党的信仰就可以这么无私的奉献自己;所以他认为张校长能坚持下来是凭借对亡夫的思念,努力也不是因为张校长自己的信念,而是替亡夫完成未完成的梦想。

多可笑啊,现实中的张校长一遍一遍告诉女孩子们“你们本是高山”,告诉女孩子可以要靠自己走出去,然而电影里却告诉我们女性没有男人作为依靠是不行的。

所以说,即便正式上映了,很多东西的争议,依旧改变不了的。

电影《我本是高山》预售票房破千万

近日,电影 我本是高山 预售票房破千万。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一部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电影 我本是高山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部电影的原型是张桂梅,一个以 教书救人 为己任的女性教育工作者,她的事迹在大山深处的女孩们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电影的改编,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得以在银幕上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

《我本是高山》编剧自比高山,却魔改了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

近日,海清主演的电影 我本是高山 在点映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不少人指出电影剧情严重魔改了原型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对她的创校初心和红色信仰进行了删减,对女校学生和老师的形象进行了贬损,对云南山村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歪曲。面对这些质疑,电影的两位编剧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反而开始大骂观众,自称 我xx是高...

《我本是高山》 变成了娱乐圈的流量狂欢

之前对 我本是高山 有多大的期待,看完后就有多大的失望,不仅是对于电影的情节的失望,而是对于整个电影圈这种可怕的风气感到无比失望。张校长默默无闻的时候无人关注,但是等到张校长人尽皆知的时候,就有人想着要去蹭这个热度。拉点投资,找点演员,弄点剧本,然后就扯着女性主义的题材开始拍起了娱乐圈最会拍的娇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