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七)

2023-11-20 14:50:00 字數 3245 閱讀 4357

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六)》(以姓名拼音为序)。

徐扬生,男,2023年4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国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2023年徐扬生获得浙江大学学士学位;2023年获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后担任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担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系主任;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202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2023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命名为“徐扬生星”;2023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徐扬生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并参与了有关航天智能系统的研制。对服务机器人、动态稳定系统、人类行为学习建模、穿戴式人机界面、智能汽车、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及动力学研究,以及无重力地面试验设施的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小牛,男,汉族,2023年6月17日出生于衢州市,浙江省龙游县人,中**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首席科学家。

2023年,杨小牛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2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工学硕士学位;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小牛主要从事通信信号处理与分析,软件无线电等科研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数字接收机,填补了中国国内该领域的空白;21世纪初,主持研制了中国国内第一套综合电子信息控制系统,取得了显著的军事和经济效益;作为某领域首颗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总指挥,首次提出并指导实践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多功能一体化卫星载荷新体制,有效解决原方案中存在单点失效故障的致命缺陷,并在后续卫星项目中获得全面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特种军事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率先提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新一代体系结构,并在多个重点型号中全面推广应用,使装备技术体系从数字化走向软件化,实现可重构,全面引领装备技术发展和体制转型。提出了“电磁环境利用”、“软件星”等创新思想。

姚富强,2023年5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通信抗干扰领域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姚富强202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担任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助教;2023年担任海军广州舰艇学院讲师;2023年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通信抗干扰)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23年博士毕业后担任总参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2023年担任总参某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担任军委装备发展部某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富强长期从事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解决了该领域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主要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并批量装备部队。

于全,2023年9月出生,男,汉族,江西九江人,中**员。现任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信息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名誉院长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博导 ,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创刊主编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 。

2023年,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学士毕业;202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工程专业硕士毕业 ;2023年,法国里摩日大学光纤通信专业博士毕业 ;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全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网、空间信息网络、基于网络孪生(cybertwin)的云原生网络体系架构等。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聚焦在通信网络与生物学、经济学的深度交叉上,如在“类脑神经元的无线异构网络”及“类生物免疫的网络安全防御”等。

余少华,2023年9月生于武汉,男,汉族,武汉人,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202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总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少华主持完成国家973和863等十余国家项目,均实现成果转化和大量应用。是我国电信传输网sdh(同步数字体系)与互联网(含以太网)两网融合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以太网与sdh网融合传送的laps(链路接入规程-sdh)系统设备和城域网msr(多业务环)系统设备,均实现产业化。在sdh传输网的互联网化、利用已覆盖全球的sdh网解决互联网的覆盖与提速问题、城域分组环网传送多种业务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张宝东,男,2023年12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安全专家,河北省三河市人。

2023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战略支援部队某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宝东长期从事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在复杂非线性算法设计与分析上取得系列性创新成果,推动了本专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十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创造性地解决了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维护***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

(未完待续)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二)

接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一 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文华,男,汉族,中 员,年月日出生,北京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播电视技术专家,曾任 电视台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年月,丁文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专业 年月至年月,先后任 电视台播送部播出科科员,副科长,科长 年月至年月...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三)

接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二 以姓名拼音为序 江碧涛,女,年月出生于安徽六安,航天遥感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特殊津贴获得者。江碧涛年 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获得本科 硕士学位。年 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国工...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名单 66人

中国工程院 以下简称工程院 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 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人,化工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人,土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人,农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