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方治疗酒糟鼻

2023-11-29 01:50:10 字數 5708 閱讀 5719

酒渣鼻(rosacea) 又称玫瑰痤疮(acne rosacea) ,多见于中年人,好发于颜面中部,损害特征为**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1]。临床上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8味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如何用一个“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的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损害特征为“颜面中部,**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的酒渣鼻呢?

一、【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解读】: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由两部分组成: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汤与大黄。这两部分张仲景给我们提示了一明一暗两个方证:

一)、张仲景明示的方证是:面热如醉。

面热如醉”,即面部发红伴烘热感,其病机为“胃热上冲,熏其面”,治法为“以大黄利之”。可见“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这一条文,说的仅仅只是一个加减法——胃热上冲,熏其面,所致的面热如醉,需加大黄。大黄泻热通腑,故可推知此方证还可能有大便干。

二)、张仲景暗示的方证是:寒湿(饮)诸证。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中,仲景用大黄治“面热如醉”,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汤**寒饮:茯苓——利水渗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干姜、细辛——温化寒湿(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半夏——辛温燥烈,燥湿; 杏仁——宣肃肺气(肺主通调水道),以消水肿。此方**水饮虽是多层次,多耙点,但有干姜、细辛等药在,说明其**的水饮(湿)是寒饮(湿)。寒饮(湿)方证表现为:舌体胖大、舌质淡,或舌边齿印,舌苔白、白润,或白厚,脉沉弦。

综上两条,可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所致疾病本质是太阴寒饮内停,郁而化热或兼阳明胃热上冲,使呈面热面赤如醉状[2]。

二、【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酒渣鼻理论依据】

首先,“面热如醉”: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的方证是“面热如醉”,即面部发红伴烘热感。而酒渣鼻(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炎症性**病,显然其表现符合“面热如醉”方证。

其次,“胃热上冲”: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本条文指出:“面热如醉”其病机为“胃热上冲,熏其面”。

赵炳南《简明中医**病学》指出酒渣鼻**病理: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肺胃积热上蒸,复感风邪,血瘀凝结而致[3];《诸病源候论》酒渣候记载:“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命鼻面生渣赤疱币币然也";《医宗金鉴》:“酒疱鼻生于鼻准头,及鼻两边;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

也就是说,无论是赵老的“肺胃积热上蒸”、还是《诸病源候论》的“热势冲面”、《医宗金鉴》的“胃火熏肺”,表达的都是一个共同的意思,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的“胃热上冲,熏其面”。

最后,从湿论治**病:

临床中发现,很多酒渣鼻患者面部,特别是鼻周围皮脂分泌旺盛,刘坤山《中西医临床**病学》载:“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体内外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4]”。这个皮脂溢出,我们中医皮科认为其是湿。

赵炳南先生说“善治湿者,当治**病之半!”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中,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汤可以除湿,前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寄生在毛囊皮脂腺内的蠕形螨(毛囊虫)的刺激,其代谢产物及排泻物引起的炎症是酒渣鼻的重要发**素[4]。我们中医皮科把细菌、病毒、真菌、芥螨、昆虫等均称为虫。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除大黄有抗菌作用外,其余药物均无明显杀虫作用,但此方可以除湿,而“湿生虫”,可以改变虫的生存环境,从而起到杀虫的目的。

三、【方证探索】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由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汤加大黄两部分组成:1、苓甘五味姜辛半杏汤除寒湿(饮),推之有寒饮方证:浮肿,舌体胖大、舌质淡,或舌边齿印,舌苔白、白润,或白厚,脉沉弦;2、大黄通腑清阳明之热,以治胃热上冲,从条文可知其方证;面发红伴烘热感或伴大便干。

故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核心方证:面发红伴烘热感或伴大便干,舌体胖大、舌质淡,或舌边齿印,舌苔白、白润,或白厚,脉沉弦。

四、【鉴别诊断】

1、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损害为毛囊性丘疹,有典型的粉刺,倾向化脓皮损除侵犯面部外,胸背肩部也常受侵犯,鼻部常不受侵犯。

2.脂溢性皮炎:患部有油腻性鳞屑,不发生毛细血管扩张。分布部位较为广泛,不仅限于面部,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3.盘状红斑狼疮:为境界清楚的鲜红色或桃红色斑,继而**凹陷萎缩,有毛囊角栓,表面常覆有粘着性钉板样鳞屑,皮损往往呈蝶形分布。

4.面部湿疹:皮损为多形性,倾向湿润,有剧烈瘙痒。

5.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面部弥漫性潮红,灼热瘙痒难耐,干燥紧绷脱屑等,有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病史。

五、【鉴别用方】

1、茵陈蒿汤:

伤寒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三两)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病机:此方原是仲景为**湿热黄疸所创,用茵陈利湿、山栀降热、大黄行瘀,导在里之湿热,从二便而解。清热利湿退黄,体现的是“湿热不除,黄疸不消”思想。

从药证来看,茵陈蒿汤天生是**酒渣鼻专方:栀子《本经》:“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茵陈《名医别录》:“除头热 去伏瘕”;大黄《本经》:“寒热 破癥瘕”。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与茵陈蒿汤两个共同点:其一均用大黄,可**“胃热上冲,熏其面”;其二均可祛湿。

不同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的是寒湿,表现为舌淡,胖大,有齿痕,白润腻滑;茵陈蒿汤**的是湿热,表现为舌红 ,苔黄腻。

2、桂苓五味甘草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之“面翕热如醉状”,此点与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之“面热如醉”颇为相似,但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不伴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可滋鉴别。

六、【合方与加减】

一)、合方。

1、凉血五花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红花9~15克 鸡冠花9~15克 凌霄花9~15克 玫瑰花9~15克 野菊花9~15克。方中凌霄花凉血活血泻热为主;玫瑰花、红花理气活血化瘀;鸡冠花疏风活血;野菊花清热解毒。本方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引起的**病。因为药味取花,花性轻扬,所以本方以**病变在上半身成全身散发者为宜。

功能:凉血活血,疏风解毒。

主治:盘状红斑性狼疮初期,玫瑰糠疹(风癣),多形性红斑(血风疮)及一切红斑性**病初期。偏于头面,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5]。

2、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组成:当归、生地、川芎、赤芍、黄芩(酒炒)、赤茯苓、陈皮、红花(酒洗)、甘草(生)各一钱。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八分,加酒一杯,调五灵脂末二钱热服。

主治:酒渣鼻。胃火熏肺、风寒外束、血瘀凝结,鼻准头及鼻两边先红后紫,久变为黑。症见鼻部颜面暗红。临床上常用于**血热瘀阻所致酒齄鼻等**病。

加减:气虚加黄芪;血热加紫草、丹皮;淤血明显加桃仁、丹参、泽兰;夹湿加土茯苓、地肤子、米仁、苦参等。

对于寒湿(饮)内蕴、胃热上冲型酒渣鼻,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杏大黄汤合上以上任一方,均可显著增强其清热凉血消斑之力。

二)、加减。

1、赵炳南《简明中医**病学》:

枇杷叶、桑白皮、栀子、黃芩——清肺胃热;生槐花、丹皮,白茅根——凉血;赤芍、红花、鸡冠花——活血化瘀。脓疱严重者——野菊花、公英;形成鼻赘者——夏枯草、连翘、鬼箭羽。

2、大黄,性味苦,寒。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亦可酒炙以引血下行。现代药理显示:可抑制油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金萄菌、白萄菌等感染。临床上丹参、蒲公英,也具有大黄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

丹参——性寒,其色赤入血,可凉血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无瘀不成斑”,丹参可凉血消斑,现代药理显示:可抑制油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金萄菌等感染。

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现代药理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七、【注意事项】:

1、茯苓:湿重者,可用至60克,药食两用,可用至原量。

2、甘草: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注意钠水潴留所致水肿问题。

3、大黄:大便通为度;便溏可用酒大黄。

4、本方适用主要是红斑期、丘疹脓疱期,且需加味。

5、禁酒、烟、刺激性饮食、局部冷热刺激,纠正消化道功能紊乱,及时**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等。

八、【验案举隅】:

玫瑰痤疮案之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加大黄汤。

梁某某,女,33岁。初诊日期:2023-06-01。

主诉:鼻部起红色皮疹半年,加重一月。

现病史:患者半年多来鼻部及周围起红色皮疹,因**痒,故未引起太多注意,一月前皮疹渐重,自用“皮康王”一周余未效,后在某三甲医院**科诊为“玫瑰痤疮”,给其“肤西地酸”、“丹参酮片”等口服外用药不效来诊。

刻下症:鼻部及其右颧起红色皮疹,有发烫感,无明显痛痒,口臭,无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可,眠可,舌淡红,胖大有齿痕,苔白稍浊腻,脉沉弦。

专科查体:面部油腻,鼻部及其右颧部有大片红斑及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其间散在十数个红色丘疹、谷粒大小脓疱疹,无明显增生及皮赘。镜检:螨虫(+)

方证辨证:1、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寒饮兼有胃热上冲,其方证是咳痰清稀或舌胖大有齿痕,苔白水滑或腻(水饮),面色发红、或伴大便干。此案患者鼻部及其右颧大片红斑,有毛细血管扩张,大便干,**油腻(水湿),舌胖大有齿痕,苔白浊稍腻,脉沉弦显然符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方证。

2、凉血五花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凉血五花汤: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野菊花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疏风解毒。治盘状红斑性狼疮初期,玫瑰糠疹(风癣),多形性红斑(血风疮)及一切红斑性**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此案患者鼻部及其右颧部皮脂油腻并有大片红斑,红色丘疹,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显然符合凉血五花汤方证。

诊断:中医:酒渣鼻 西医:玫瑰痤疮。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合凉血五花汤加公英、丹参。

处方:1)、茯苓20,甘草15,五味子10,干姜15,细辛6,清半夏10,杏仁15,大黄10 野菊花10, 鸡冠花10,红花10,凌霄花15,玫瑰花10,丹参20,蒲公英30。 10剂中药配方颗粒,开水冲溶,日一剂,分温三服。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替硝唑100ml,冰箱稍冷藏后,6层纱面冷湿敷,日三次。

3)、维胺酯维e乳膏,每晚睡前一次,适量外用。

二诊:2023-06-10。

大便通畅,面部皮损颜色明显变淡、范围明显缩小,脓疱基本消失,效不更方,上方再开10剂;替硝唑冷湿敷改成新肤螨灵霜适量外用,日二次;维胺酯维e乳膏,仍每晚睡前一次,适量外用。

三诊:2023-6-22。

大便通畅,面部皮损好转70%以上,上方再开10剂;外用同前。

九、【思考与拓展】:

酒渣鼻、痤疮、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湿疹、日光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面部**病,表现为脸有红烘热感,伴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白润、白厚时,即具有“面热如醉”、寒饮内停两种表现时即有机会使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汤。

中医治疗鼻炎的方法与预防鼻炎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表现为鼻塞 流涕 打喷嚏等症状。中医认为,鼻炎的发生与体质虚弱 外邪侵袭 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 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身体 祛除病邪等方面。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 鼻炎的方法以及预防鼻炎的措施。 gf fef gf gf e gf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 方法...

鼻炎反复?治疗鼻炎的一些经验!快来看!

得了鼻炎的小伙伴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一年四季都要受鼻炎的折磨,特别是现在天气渐渐变凉,鼻炎更容易发作。一遇到冷空气,不是疯狂打喷嚏就是鼻涕倒流,晚上睡觉只能用嘴巴呼吸,长期这样导致嘴巴凸出,真是让人烦恼不已!更严重的时候还会头晕脑胀 流鼻涕。我曾经也经历过许多鼻炎带来的痛苦,不过后来我去看了医生,学...

洗鼻子是一种常见的鼻炎治疗方法

进入秋季降温后,很多朋友早上醒来后身体总会有各种不适,轻则鼻塞 打喷嚏 流鼻涕,重则腰酸腰痛,甚至开始鼻炎发作。而这些鼻部的症状在太阳升起来 人体活动开后,就会缓解或是消失,这其实说明我们的体内是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的。正因如此,才无法抵御寒邪,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如果虚寒体质再严重一些,鼻炎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