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平定三藩的故事

2023-11-05 06:35:19 字數 6702 閱讀 8538

康熙帝除掉鳌拜,朝廷里一些骄横的大臣知道了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就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但是,南方的三个藩王却成了康熙帝的一块心病。这三个藩王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个是尚可喜,一个是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有功,清廷便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作“三藩”。三藩之中,数吴三桂势力最大。

平定吴三桂之乱: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死后由其子耿精忠继王爵)这三个藩王,是清朝的开国功臣,曾为清朝入关及统一全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势力的扩大,权力的增大,他们的个人野心也越发膨胀。到康熙帝继位时,三藩已成了朝廷的祸患,他们尾大不掉,割据一方,与**相抗衡,其中以吴三桂的实力最强。国家全部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还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吴三桂还自行选派**,称为“西选”。清廷对待三藩,采取笼络策略,公主下嫁,加以安抚。吴三桂子应熊娶顺治帝之妹和硕长公主,赐府第,居京师。尚氏的之隆、之孝,耿氏的昭忠、聚忠,也都各为额驸。

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一个清廷原先没有料到的结果,就是京师同藩地之间的信使往来,朝廷中的机要信息,很快就会传到三藩。而且,三藩之间也相互联姻,使彼此的利害联结在一起。三藩问题已经成为清王朝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的一大毒瘤,其解决办法已经在康熙帝的脑海中日渐成熟。首先,康熙帝对三藩的势力逐步削弱、限制。比如,在康熙二年(2023年)收缴了吴三桂的大将军印;从康熙四年(1665)开始,将吴三桂部下的兵丁及兵饷分别予以裁减;对三藩及其属下人仗势欺压百姓、为害地方的事件予以警告和惩处;解除藩王管理地方民事的职权,而且不准藩王属下人员担任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吏;委派康熙帝的心腹之臣到藩王所在地区担任总督、巡抚,以事牵制。

康熙帝在解决三藩问题时,很注意策略。他采取了坚决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手段,不失时机地予以解决。康熙帝毅然地抓住时机,先发制人。当三藩起兵反叛时,康熙帝毫不动摇,派大兵前去平叛。集中打击吴三桂,对另外两个藩王则有打有拉。政治、军事交相为用,终将三藩之乱平定。

康熙十二年(2023年)三月,尚可喜因家庭内部矛盾,上疏请求归辽东养老;当时,其长子尚之信失去父亲尚可喜的欢心,尚可喜要废除尚之信的爵位继承权,而要让另一个儿子尚之孝继承藩王爵位,于是,尚可喜上书康熙帝请求回辽东故乡养老,留下尚之信在广东留守,想乘回乡之机,见康熙帝表明传爵位给尚之孝的意愿。

朝廷大臣们研究后认为,尚之信率重兵留守广东,骄横跋扈,难以制伏,于是,请求康熙帝下令尚可喜全家回辽东。七月,下令靖南王耿精忠率领属下军队进京听候调用。同时,下令平西王吴三桂调往山海关外驻扎。耿精忠、吴三桂听到撤销广东藩王的消息后,也同时上奏章请求调换自己的驻地,以此试探朝廷的动向。康熙帝决定把握这次机会,于是力排众议,决意撤藩,强化皇权。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便撕下了伪面具。当时,侍郎哲可肯等人奉命办理撤藩,在云南催促甚急。吴三桂于是召集众将官开会,说:“现在动身的日子迫近了。朝廷的严令是不可能逃避的。只是咱们已死的从前的皇上永历皇帝的坟墓在这里,能不去告个别吗?”众将官都给吴三桂叩头,并请他下命令。于是,吴三桂选定日期去拜谒南明永历皇帝的陵墓。在去谒陵之前,吴三桂又召集众将官,说道:“同以前的皇帝告别,应该穿前朝的衣服去朝见,诸位要提前预备好。”众将官齐声答应:“好。”到了谒陵那天,众将官都穿上了明朝汉族的官服,齐集陵前。吴三桂头戴方巾、身穿白袍,祭酒之后,跪在地上叩头痛哭,不肯起身。官兵们都哭了,哭声如雷。其实吴三桂是挂羊头卖狗肉,当初南明永历皇帝就是被他抓获给勒死的。恢复旧衣冠只是他煽动人心的一个噱头。

当到了动身离开云南的时候,吴三桂又说自己生病不能起床。巡抚朱国治催他尽快启程。吴三桂躺在床上硬是不答应。他用言语激众将:“我老头子同你们诸位给朝廷立过大功,顺治帝不认为我不好,封我为藩王,命令存在朝廷。现在,一个巡抚,不过是个地方官,却这样欺侮我。一旦我进了京城,被送进监狱,咱们还有活吗?!”众将气哼哼地离去,抓住巡抚就杀了。

吴三桂于是传令各地,起兵造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改明年康熙帝十三2023年)为周元年。吴军很快由云南,出贵州,略湖南,攻四川,数月之间,数省沦陷。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相继起兵响应。与此同时,一些同三藩有密切关系的汉族将领如广西孙延龄、陕西王辅臣也纷纷反叛。当时形势十分险恶,叛报频传,举朝震动。有些大臣心存畏惧,主张清君侧,处罚当初提议赞成撤藩的大臣以讨好吴三桂。康熙帝不同意。他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不久又将留居京师的三桂之子应熊、孙世霖等逮捕处死,这是斩断了与吴三桂讲和的退步,也坚定了朝中一千人等平息吴三桂叛乱的决心和信心。

以二十来岁的弱冠青年对付久经沙场的老将吴三桂,当时康熙帝很不被看好。尤其是满洲兵入关二三十年,其战斗力已经大不比从前。然而康熙帝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早已胸有成竹。康熙帝首先抓住主要敌人吴三桂,集中兵力,重点打击。吴三桂在三潘中首先起兵,且势力最大。所以,康熙帝将军队的主力部署在中线即湖南前线,而将次要兵力部署在左翼的浙江、福建一线,右翼的陕西、四川一线。

对三藩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下诏停撤耿、尚二藩,以孤立吴三桂。他又宣布对散处各地的吴三桂旧部,凡不参加叛乱者,一律宽宥不究。对杀死经略莫洛的陕西提督王辅臣,也极力争取。康熙帝超越满汉之防,大胆起用汉将汉兵。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等一干人获得了提拔和重用。康熙帝指挥平叛,运筹帷幄。他对各战场的指挥,常常先命前方将领、督抚提出意见,再命议政王大臣或九卿会议具奏。对一些重大战役的指挥,他命前线主帅绘制敌我双方军事形势图进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作战方略。

三个藩王最终都被镇压了。他们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挑起的这场战争没有民心的支持。吴三桂是最不适宜的“反清复明”的领导者,人们认为他只是出于自己的私欲,扯虎皮做大旗。很快,叛乱者陷入了孤立。从这一点上说,康熙帝在民政上兢兢业业,与民生息,也在这场战争中给自己加了分。天下百姓并不认为在“朱明”的旗帜下会比现在有更好的日子。

战争结束后,三藩的财产全部被没收充作军饷。藩王属下的军队撤回京城,在各省、各府的军事要地派八旗兵驻防,再也不把兵权爵位及土地永远封给大臣世代相传了。于是,分封藩镇的弊端彻底解决了。而**集权的制度逐渐健全,没有疏漏了。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后,巩固了***的权力,将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将军队编制统一,完全归**指挥;将三藩的财产没收,改善了国家财政。平定吴三桂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攻占台湾:顺治十八年(2023年),明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清朝方面将其父郑芝龙砍头,把沿海的边防往内迁移,禁止渔船、商船出海,对台湾方面采取孤立姿态。自此以后,沿海五省的商人、百姓流离失所,万里海疆一片荒凉。

康熙元年(2023年)五月,郑成功去世,他的儿子郑经继承了他的权力。康熙四年(2023年),降将施琅、周全斌进攻台湾,无功而回。康熙八年(2023年)正月,清朝派使臣到台湾,由明珠负责。郑经拆阅了明珠给他的信,而不肯看清朝康熙皇帝的诏书。清朝使臣说:“殿下如果肯于停战让百姓安居,朝廷可以像对待朝鲜那样对待台湾,不派兵来台湾,不施行剃发易服。”

郑经说明珠的信上没提这些,双方就这一问题反复纠缠。但从此之后,双方频频互通使者,相安无事。康熙十三年(2023年)三月,郑经趁三藩之乱出兵,攻取泉州、漳州、潮州三郡地方。康熙十四年(2023年)六月,郑经派将军刘国轩等包围漳州。康熙十七年(2023年)七月,刘国轩攻占了平和、漳平,进而攻占海澄,清兵死亡三万多,马匹死亡万余匹。刘国轩的声势更大了,乘胜攻下漳平、长泰、同安,打下了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刘国轩亲自率兵包围漳州、泉州。清朝康亲王杰书当时驻扎在福州,带领赖塔的兵由安溪走小路到同安,解了泉州的围。刘国轩退回海澄,时时袭击漳州,相持一年多。

三藩局势见稳,康熙帝决定统一台湾,划一版图。康熙帝力排众议,作出收服台湾的决策。他一面起用原郑成功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造舰练兵,着实准备;-面派遣**进行招抚。康熙十九年(2023年)三月,清朝提督万正色督率战船由海上到达福建,会合总督姚启圣攻打海澄。姚启圣在漳州设立修来馆,用官职、银钱引诱从台湾来的人,刘国轩不得已,放弃海澄,进入厦门。他知道厦门也守不住,于是保护郑经返回台湾。

清朝将军赖塔给郑经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台湾本来不在清朝的地图上,你们父子披荆斩棘,而且还怀念故土,本朝怎能吝惜海外弹丸之地,不听从田横那样的壮士在其间逍遥呢!如果你能停战安民,从此不再登陆,不剃发,不换衣冠,称臣进贡就可以了,不称臣不进贡也行。将台湾比成箕子的朝鲜、徐福的日本,与世无害,与人无争,而沿海一带百姓永不遭劫难,只靠先生的主意了。郑经给赖塔回了一封信,要他按所提的条件办,并想保留海澄为进行**的地方。姚启圣坚决反对,和议于是终止了。

康熙二十年(2023年)正月,郑经死了。他的儿子郑克袭位。这时,姚启圣同李光地联名给康熙皇帝上奏章,说郑氏主人小,国内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水师提督施琅熟悉海路,可以任用。于是,朝廷命令施琅率战舰300艘,水军两万,从福建出征。康熙二十二年(2023年)七月,施琅的水军刚到澎湖,郑氏便失去屏障,兵民解体,风声鹤唳,无力再战。冯锡范已经派使者来谈判投降了,施琅于是率军到台湾受降。

自郑成功起,到郑克块止,台湾奉行南明永历年号37年,至此,明朝的年号彻底没有了。除了军事上、地理上的劣势而外,更重要的是面临的形势变了。康熙皇帝统治下的中国,已不是当年清兵人关时的形势了。康熙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恢复了社会生产,缓和了阶级矛盾和***大多数汉族人(地主和农民)对清朝已持认同态度,这时,再以反清复明的口号为旗帜,显然已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前面,郑成功的孙子别无选择,在兵败之后归降,也只能如此了。

台湾统一之后,如何进行管理成为问题。有人主张“迁其人,弃其地”,就是将岛上兵民迁到陆地,而将岛上土地给西洋红毛之人。施琅认为不可弃地、迁民,上疏说:“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康熙帝从施琅议,命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巩固边疆:为了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先后对西北、西南边地用兵,铲除了**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

康熙帝对于西北地区噶尔丹的叛乱,进行了无情的镇压,他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十五年(2023年),三十六年(2023年)三次亲率大军出征西北,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乌兰布通、昭莫多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同时,还揭露并挫败了沙皇**支持噶尔丹**势力、侵略中国的阴谋,从而加强了对西北蒙古诸部的管辖,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康熙帝对蒙古的治策,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他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蒙古由明代的民族边患,变为清代的民族长城。康熙帝奠定了清代200余年的良好的边疆民族关系。

康熙帝在成功地解决了西北的问题以后,用军事、政治交互为用的手段,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于康熙五十七年(2023年)二月及康熙五十九年(2023年)二月,两次派兵进藏,终于消灭了***的割据势力,平息了宗教纠纷。使**六世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受到藏族人民的欢迎,保护了**地区人民的利益,结束了长达23年的六世真假**之争,加强了**对**的有效管辖。同时,对沙俄企图插手**的阴谋活动予以迎头痛击,粉碎了沙皇的企图。

康熙帝对西北及西南的用兵,取得了辉煌胜利,并采取了一些善后措施,为雍正、乾隆两朝进一步加强对西北地区和**地区的治理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末清初,沙俄军队人侵中国北部,侵占尼布楚(涅尔琴斯克)、雅克萨(阿尔巴津)等黑龙江广大地域。俄人抢掠当地索伦、赫哲、费牙喀、奇勒尔等部民的财物和妇女,无恶不作。俄罗斯连年侵扰黑龙江边境,康熙帝以此为患,派彭春等人以打猎为名,渡江侦察情势。回来后,报告罗刹可以攻打的种种原因。于是,康熙二十五年(2023年)七月,命令彭春统率水军、陆军齐头并进,攻陷了雅克萨城。图尔布青中弹而亡,**的陆军大佐伯伊顿代替他指挥。因为军队中闹传染病,想停战。康熙帝闻讯后也表示同意。通过荷兰公使杜都致书**,康熙帝愿谈判边界。**皇帝立即复信,说以前中国数次写信来,因国内没有人会汉文,所以长时间没有回复。今天已经知道了边境上的人进行挑衅的错误,请先解除雅克萨城的包围,他会立刻派使臣到边境上划界。于是,康熙帝命令彭春撤兵。

康熙二十七年(2023年)三月,派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维、马喇为公使,去色楞格斯克与**使臣谈判边界条约。条约共有六条:一是自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以至海滨,凡是外兴安岭以南的各条河流,注入黑龙江的属于中国。二是西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河南属中国,河北属**。三是毁掉雅克萨城。雅克萨的居民及物资,听凭迁往**境内。四是两国猎人等不许擅自越过国界,违犯者送交有关衙门惩处。五是两国不得容留彼此的逃亡人员。六是旅行者持有官方许可证书的可以进行**,不予禁止。

康熙皇帝与巧克力的故事 文化之争与新饮料的诞生

在现代,我们很容易获得各种美食和饮料,而食品说明书也是家常便饭。然而,在清朝康熙年间,这种现代化的概念似乎早已存在。康熙皇帝的故事,与他尝试巧克力的经历,令人津津乐道。巧克力的 说明书 和康熙的三个字。康熙皇帝,虽然是清朝的贤明君主,但他对西方物品曾持怀疑态度。直到有一天,康熙感染了疾病,身患重病,...

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 吴三桂的叛逆与终结

康熙时期的 三藩之乱 是中国清朝历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持续了长达八年的动荡,由清朝撤销封号引发,主要叛乱者吴三桂,前明后清的叛徒,将其形象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篇文章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以及吴三桂的奸谋与最终的结局。在康熙时代,清朝统一天下,吴三桂 尚可喜 耿仲明功不可没。为了表彰他...

三阿哥的宿命 康熙帝后裔的纷争

康熙帝,中国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执政长达六十一年,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记。他的二十个儿子成年后,竞争皇位的战役可谓激烈异常。其中,康熙皇帝多次立太子,废太子,而三阿哥胤祉的命运也充满戏剧性。康熙帝的儿子们,如同一颗棱角分明的钻石,各自闪烁着不同的光芒。其中,胤礽因为母亲孝诚仁皇后的特殊地位,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