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不过寿,子孙得庇佑”,过寿不能随便,哪四种人不能过寿?

2023-11-15 14:10:14 字數 3389 閱讀 1796

在阅读文章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初八没烦恼。

编辑丨初八没烦恼。

前言。按照老人们说的,过寿也有很多的讲究,并不是所有的都要大摆宴席,这其中就有4种人,是不可以随随便便过大寿的,就连俗语都称,“四人不过寿,子孙的庇佑”。那么,你知道这4种人到底指的是谁呢?

父母健在的人。

人们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其实意思就是说,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就要在家中多陪伴父母,在父母的身旁尽孝,然而关于过寿宴也是有着同样的说法,父母健在的人是不适合大摆寿宴的。

至于这个说法,可能是来自于古代时候的一句说法,叫做“尊亲在不敢言老”,意思就是父母还好好的健在,并且身体健硕这种情况下,自己总是悲伤的叹息说老了,那么自己老了,父母不就更老了吗?

而且作为子女,最重要的就是承担起关于家庭的责任,要让父母感受到老有所依,所以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就不能轻易的大摆宴席,要先把孝顺父母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先想着自己的寿宴该如何去操办。

其次,在古代人的眼中是非常忌讳礼教,还有一些传统的说法,如果破坏了这些做法,在古代人的眼中是不吉祥的,古代人认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就给子女大摆寿宴,这样只会抢走做父母的福和寿。

古代都是以孝顺为先,作为子女的大摆寿宴,那可是不孝的表现,甚至还要被别人戳脊梁骨的,如果在朝中做**,说不准还要遭受到皇帝的训斥,所以说父母健在的人不摆宴席也是正常的。

虽然不能大摆宴席,但是也并不代表着不能过生日,生日当天吃一顿简单的餐食,或者是和家人一起庆祝,还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大摆宴席的话,那在别人的眼中就是不孝顺的表现。

不满60岁的人。

在农村有一个讲究称,不满60岁的人是不可以大摆寿宴的,60岁也称之为花甲之年,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一个叫法,至于为何是60岁,也是根据历史考究而定下的。

根据天干地支的计算,每60年为一个轮回,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说的12年一个轮回,并不是本命年的意思,真正的本命年是60年之后的,那一年称之为本命年,因为根据天干地支,正好经过了一个轮回。

只不过由于现代人的误解,以为12年一个轮回就是本命年,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说在古代就流传了一个说法,不满60周岁的人是不能够大摆寿宴的,是因为还没有到真正的一个轮回。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父母总喜欢为孩子操心,就算是自己老了,也希望多攒一点钱,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点,以后挥霍的家底,所以在此之前,大部分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事业而操劳,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做考量。

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合摆寿宴的,自己就忙得脚不沾地了,哪还有时间去顾忌过生日呢,所以才有了60岁之前不大摆寿宴的说法。

90岁以上但不足百岁的人。

如果家中有老人,已经满了90岁以上,但是却不到100周岁,这一种人群是不适合大摆寿宴的,这也是源于古代人的流传,而定下的规矩。

在古代人的眼中,他们非常在乎数字以及周易文化之间的牵扯,所以他们认为90岁以上,但是不满100岁的人,不适宜办大寿,而且九这个数字是单数中最大的一个数,但是同样也代表了,这个数字有很多一切未知的可能。

虽然活到这个年龄,说明这个老人很长寿,但是一般家里都不会大摆寿宴,但是超过了100岁,家里的人又会继续在庆祝,因为100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这是古代人对于数字避讳的一个说法和讲究,再加上关于90岁以上的老人过寿宴,还流传出了许多的民间故事,大多数都是不太美好的回忆,所以有些人为了避讳这些事情,在过生日的时候就特地避开了这几年。

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活到这样高龄的老人,本身就已经经历了许多人生阅历,如果每年过生日,其实是在无形中给老人施加的压力,所以为了能够让老人彻底的放轻松,有很多人选择不办寿宴。

73岁的人。

其实这个说法和孔子有着很深刻的关系,因为孔子最后活到了73岁就去世了,而且有很多人称孔子为“圣人”,而他才活到了73岁,所以有不少人认为,73岁可能就是老年人的一大关口。

只要是能够平平安安的活,过73岁以后就可以长寿,但是如果跨不去这个坎,那有可能会因此殒命,其实这都是古代人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在农村越传越邪乎,有很多人也相信了这种说法。

但是这样代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规矩,有很多老人是非常相信的,觉得自己是没有办法和圣人做比较的。但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古代人一般活的寿命是比较短的,而且孔子能够活到73岁,已经是很厉害了,因为古代人有很多活到了四五十岁就去世了。

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太落后,而且各方面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在如此差的环境下长大,一旦生病,很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救治的情况,所以有很多人就因为生病去世了。

但是古代的人不认为自己是短命,而是觉得触怒了上天,或者是违反了特殊的规定,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才流传出了很多比较奇怪的流言。

其实除了73岁之外,农村中还有不少人认为84岁也不适宜过大寿,只不过这个说法说的比较少,因为孟子是在84岁离世的,而孟子也被称之为圣人。所以他们认为,只要熬过了73岁和84岁,就可以颐享天年,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结语。这些说法,可能有的是存在一定道理的,但有一些放在如今,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其实现在的人们过什么事情,会更加的随心所欲。能够活多少岁是自己无法决定的,但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情的好坏,是完全能够掌控得了的,活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都**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四人不过寿,子孙得庇佑”,过寿很有讲究,哪4类人不能过寿?

古代中国有句谚语 四人不过寿,子孙得庇佑 这里的 四人 到底是指谁呢?为什么说岁不过寿?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句古语的内涵。在古代,人们采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将个天干和个地支循环使用,年为一个甲子。这象征着一个生命循环的轮回。因此,古人将岁视为人生的重要节点,认为只有跨过岁这一坎,才算真正步入老年。如果...

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语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不过哪三种寿?

为了尊重长者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给老人过寿是一个重要的仪式。然而,我们需要避免以下三种情况。首先,岁之前不过寿。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较短,能够活到岁被视为大寿,需要庆祝。然而,现代社会医学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显著增加,岁的人仍然充满活力。因此,大多数人选择在岁举办首次寿宴,表示尊重长者和传统...

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语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不过哪三种寿?

文看今朝编辑看今朝。俗话说 人生有三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长寿。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孝道,因此老人的寿辰也是一件大事。然而,您是否知道,给老人过寿有其独特的讲究,以下是需要避免的三种情况。在岁之前,不举办寿宴。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寿命和长寿的理解。古时医疗条件有限,许多疾病无法 因此人们的平均寿命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