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届研究生认为“读研读贬值”,陷入困境,想删除毕业信息

2023-11-30 07:40:47 字數 2204 閱讀 7632

21届研究生认为“读研读贬值”,陷入困境,想删除毕业信息。

研究生贬值",21名研究生陷入困境,气得想连夜删除学位信息。

据统计,2024 年中国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达到了惊人的 438 万,比去年减少了 36 万。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自2023年以来,我国每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考试热度也逐年上升。

目前,这股愈演愈烈的考试热潮突然降温,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原因何在。

有观点认为,2024 年考试考生人数骤减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研究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人们普遍选择攻读研究生,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被认为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可以让你立即超越许多大学生。

现在,这一战略似乎失效了,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即使拥有研究生学位也很难找到工作。

甚至有许多研究生比毕业生更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使许多求职者感到得不偿失,结果被迫放弃学业。

一位 21 届毕业生最近在网上分享了她的经历。她说,虽然大学毕业时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但对方承诺的月薪是 8000 元。

虽然当时她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但很快就冷静下来。渐渐地,她开始意识到,如果继续学习,拼命考取硕士学位,月薪可能会更高,甚至超过万元。

为此,她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选择了攻读研究生。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完成学业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他的 "含金量 "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虽然也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但工作地点非常遥远,而且有很多限制。更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拥有研究生学位,月薪也比毕业时少了 2000 美元。

面对这样的薪酬待遇,她难以接受。她明明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考取了这个资格证书,但事实证明,这个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几乎毫无用处,甚至不如一个拥有学士学位的人。这真是一个苦果!

谁会想到,获得研究生学历会导致自己贬值呢?如今,她的待遇甚至不如一些工人,整个人生陷入了两难境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的大学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了工作。短短三年,他们不仅比她多挣了 30 万,还晋升为一级教师。

相比之下,我自己似乎吃了大亏,因为我没赚到钱,失去了头等舱的座位,工资也比以前少了。

不少网民也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回想起来,甚至有人气得想草草删除主人的信息,当然,这只是一时之气。

硕士学位的 "贬值 "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硕士学位还是学士学位,当毕业生人数达到一定高峰时,"贬值 "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尤其是近年来硕士学位规模的扩大,凸显出研究生学历的价值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可能会让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大跌眼镜。

考虑到目前我国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口比例不超过总人口的 1%,硕士学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虽然目前硕士学位对我们找工作有一定的限制,但如果我们在职业阶梯上逐步晋升,达到一定的职位,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拥有硕士学位而得到晋升。

从这个角度看,硕士学位并没有完全 "贬值"。毕竟,研究生期间所学到的知识是我们个人的财富,即使眼前的价值不能马上体现出来,将来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因此,可以说,毕业后实际上是一种 "保值 "行为,而这在首次毕业的学生身上还不明显。

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最好争取在一流的双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竟,当今社会仍然非常重视名校的过去。

非大学双元制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总是有别于顶尖高等教育双元制院校的毕业生,这就增加了获得普遍认可的难度。

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现在读研究生课程还有用吗?

“读研3年后我贬值了”,21届研究生面临尴尬处境,原因很无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毕业生表示,读研对他们而言似乎成了一个 贬值 的选择。届研究生面临着一系列尴尬局面,他们发现,不仅就业竞争激烈,工资待遇也大幅下降,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开始降低对研究生学历的要求。这个现象引发了大家对读研价值的质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否意味着读研究生对未来职业发展...

“读研3年后我贬值了”,21届研究生面临尴尬局面,原因很尴尬

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贬值问题不容忽视。有不少学生在三年研究生期间,以为学历的提升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工资和职业发展。然而,现实却让他们遭遇尴尬。举个例子,有一位女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获得了一份高薪offer,但她选择读研,结果发现找工作时的待遇并不如预期。不仅工资被压低,还出现了一些不具吸引力的工作条...

“读研3年后我贬值了”,21届研究生面临尴尬境地,原因很无奈

回顾年考研人群,他们似乎面临着一个有点尴尬的事实 在经历了年的研究生生涯后,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价值。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就业压力 学历贬值和招聘标准变化三个方面加以阐述。首先,研究生们在毕业后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是导致贬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女大学生的经历可以作为例证。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