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氣管炎,這些中藥很管用

2023-07-20 14:51:12 字數 5421 閱讀 8033

中醫古籍中沒有慢性支氣管炎這一病名,但在內科雜病中可見其散在論述。根據本病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以及反**作的臨床表現特點,氣道攣急,出現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喘息、喉中哮鳴有聲等症狀。並明確將導致咳嗽發生的**概括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

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失宣肅而見咳嗽、咳痰、氣急等症。若久咳不已,則耗損肺氣,肺氣虧虛,衛外不固,機體更易感邪為病,出現疾病反**作,病情進一步加重。

1.防治原則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中醫在長期臨床實踐經驗基礎上的總結,本病的病性總屬本虛標實,扶正補虛、祛除痰濁是其**的根本**。

治未病」的方式包括內治、外治、內外治結合等多種形式。穴位貼敷**是根據《黃帝內經》「春夏養陽」和「內病外治」的理論,針對秋冬季節高發或易於**的疾病,將中藥配伍組方後製成各種劑型。

2.防治方法

中醫認為,自然界存在五運六氣的變化,人體也有陰陽表裡、五臟六腑之氣的執行。並且,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而人體的五臟六腑及組織機能也會隨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反應。這就是「天人合一」觀。

當春夏陽盛之時固護一身之陽,秋冬陰盛之時滋養一身之陰。陰冷之季節外邪容易入侵人體,寒邪襲肺,肺失宣降而導致咳嗽、喘息等。

而「冬病夏治」是這一理論在中醫防治疾病中的靈活運用。

農曆「三伏」 是一年之中氣候最炎熱的時期,對人體施以溫陽扶正之法,則有助於祛除內伏之寒邪,達到預防或減少疾病冬季**或發作的風險。此時人體的毛孔充分張開,藥力最容易透皮滲透入體內,針對好發於冬季或者冬 季加重的疾病(慢支、哮喘等),若此時在體表穴位進行藥物貼敷**,則非常有利於藥物的透皮吸收;同時,經絡氣血也處於湧動狀態,藥物可以伴隨經絡氣血循行周身,直達病所,從而達到驅散體內積寒、內病外治、未病先防的目的。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以陽氣不足之虛寒證多見,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關係密切。

根據「寒者熱之」、「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病理論,臨床**本病所用藥物多屬辛溫香燥之品,以祛除肺中之寒飲伏邪。

在單味藥物貼敷法**慢支的臨床報道中,以白芥子居多。白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乾燥成熟種子。

中國藥典》論述白芥子辛溫,歸肺經,功擅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藥效學研究證實,白芥子平喘、鎮咳、祛痰作用很強,其中脂溶性成分以鎮咳、平喘作用為主,水溶性的極性較大發揮良好的祛痰作用。

白芥子苷是強力的**發泡劑,可以通過破壞**的正常屏障促進藥物滲透。用澱粉和賦形將單味藥物生白芥子粉製成藥餅,貼敷肺俞、大椎、天突、風門穴**慢性支氣管炎,證實其通過利肺氣、逐水飲,對寒痰水飲所致肺失宣降咳喘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達90.2%。

專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技術,通過藥物**後透析液的藥物濃度,**區域性**白芥子給藥後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徵,既證實了藥物的作用,也為白芥子貼敷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通過白芥子、甘遂、細辛與延胡索配伍,可以提高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率達10倍左右。

延胡索通行血氣而利肺氣,以其**痰飲內伏之疾病,可使氣機通暢,伏痰自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延胡索能抑制迷走神經興奮。

細辛,通竅,入腎經可除在裡之痼冷,乃溫陽化飲之要藥。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細辛具有解熱、抗炎、平喘祛痰、免疫抑制、提高機體代謝等藥理作用,無論內服還是外用都可以對痰飲停聚所致疾病發揮良好**效果。

細辛揮發油能鬆弛乙醯膽鹼、組織胺等引起的氣管痙攣,短暫降低肺灌流量之後維持其在持續增加狀態。且細辛中的主要成分丁香酚能增加氣管分泌量,達到稀釋痰液作用,從而有效減輕氣道炎症反應。

甘遂性寒,味甘、苦,歸肺、大腸、腎經,主要功效是攻逐水飲、消腫散結。《珍珠囊》指出甘遂「味苦氣寒,苦性洩,寒勝熱,宜達水氣所結之處,乃洩水聖藥,水結胸中,非此不能除。」

甘遂入肺、腎經可滌痰逐飲,入大腸經又可利大腸以宣通肺氣,善於**胸脅停飲、水腫、臌脹等痰濁水溼停聚之病症。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甘遂不但能抑制超敏反應的發生,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麻醉作用,能有效緩解支氣管痙攣。作為甘遂主要成分之一的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有很強的毒性和**刺激作用,可通過加強區域性**刺激性提高貼敷藥物的作用效果。

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主要功效為發汗解表、溫肺止咳、溫中止嘔,藥物配伍組方中又可作為藥引出現。《本草拾遺》雲:「汁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調節血管運動中樞,促進血液迴圈,在穴位貼敷**中能促進藥物更好地滲透、吸收。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主要用於**頭痛、鼻淵、寒濕腹痛、癰疽瘡瘍等病症。對於由水飲代謝障礙導致的病症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在穴位貼敷**中,藥物經皮吸收的效果與中藥的效能、氣味、歸經關係密切,更與藥物通過配伍達到的協同作用直接相關。綜合分析這幾種草藥,除甘遂性味苦寒之外,其它諸藥均為辛溫之性,功擅辛溫助陽。

白芥子溫肺化痰,辛溫助陽;延胡索、麻黃、細辛、白芷、清半夏辛溫宣肺,溫肺化飲,燥濕化痰,洋金花性溫,味辛,歸肺、肝經;麻黃性溫、味辛微苦,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麻黃具有平喘、鎮咳、去痰、抗炎、興奮中樞的作用;細辛與白芥子同用,加強祛除寒痰伏飲之功效;甘遂瀉水逐飲,助它藥行氣散結,利氣通絡;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半夏具有明顯的止咳作用而適用於咳喘之症。

同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生薑又具有較強的區域性**刺激作用,一方面增加**的滲透性,促進其它藥物吸收,另一方面,刺激腧穴發揮腧穴**效應,達到綜合作用效果。

在現代醫學對慢性支氣管炎病理因素的歸類中,既有細菌、病毒、環境汙染等外在因素,亦有機體防禦功能低下、過敏以及免疫功能失調等內在因素。

作為慢支高發人群的老年人,由於肺活量下降,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比普通成年人下降約50%,輸送到體內的氧氣也相應減少,因此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發生細菌感染。所以,在慢支的急性加重期給予抗炎、化痰、止咳平喘等對症**,可以暫時控制或緩解病情。

但由於臨床存在抗生素用藥時間不合理、劑量不科學等問題,一方面增加了***另一方面導致抗生素**耐藥現象,臨床用藥受限,也影響了臨床療效,造成**的失敗甚至增加二重感染的發生率。

而且對慢支的**,要達到控制病情、減少**的目的,除在急性發作期的積極對症**外,其緩解期的**亦非常重要。

中醫對疾病**的認識也包括了內因、外因因素。在導致慢支發生的細胞因子中,根據中醫毒理論,慢性支氣管炎氣道炎症形成了大量的活性氧和自由基,隨著慢性支氣管炎氣道區域性炎症的持續,不斷產生內生之毒,既導致正氣損傷,又使得邪氣留滯。

這些內生的可能損害機體的不利因素,可以看作為中醫的內生之毒。中醫**中,無論湯藥、理療,凡能宣肺化痰、益氣活血、通絡解毒之法,均能減輕慢性支氣管炎氣道區域性炎症細胞浸潤,抑制炎症細胞的過度活化,減少內生之毒續生,提高機體的抗毒、解毒能力。

藥物成分經**滲透吸收後進入血流,發揮藥物有效成分的祛痰作用,經血流進入大腦的藥物成分還可以通過中樞抑制達到有效的止咳和平喘效果。

中醫防治疾病最常見的方式是中藥方劑的內服和外用,在辨證論治基礎上依據「七情」原則體現君臣佐使的配伍關係,充分體現中醫「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的用藥理念。

針對慢性支氣管炎,中醫**方法包括內治法、外治法等多種手段,其中穴位貼敷**屬於中醫**方法的外治法範疇,除此之外還有針灸**、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多種特色**。

一般兩種及兩種以上**的綜合應用常常體現在慢支的臨床**實踐中,且療效滿意。故中藥以及中藥複方突出了藥效物質多成分、多途徑、多靶點的特點,體現了對機體的整體調節,強調藥物干預後的整體效應。

綜合近年來對中藥綜合應用的分析,仍存在著一定缺陷:臨床**乏準確的辨證;從適應症而言,穴位貼敷法更適合**辨證偏於虛性尤其是陽虛、寒證的慢性支氣管炎,臨床不經辨證而直接選擇相同的藥物進行**療效難以保證,甚至結果可能事倍功半。

生化或者分子生物學在單一機制的藥理體系和分子水平研究中藥複方的作用機制,難以全面揭示中藥成分的複雜性以及中藥配伍的科學性。綜觀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現狀,仍缺少在理論指導、指標選擇、療效評價等方面均適合中醫藥特徵的方法。

因此中醫學者們要繼續加強在研究觀察過程中的辨證施治理念,使臨床有據可憑,提高穴位配伍和藥物組成的針對性,優化穴位和藥物的組合,最大限度提高療效;

開展動物實驗,深入研究穴位貼敷法**慢支的作用機制,積極開展藥理試驗,明確貼敷藥物的有效成分,提高藥物的利用率同時,明確藥物貼敷的不良反應,明確適應人群,降低藥物的***

尋找客觀依據,用現代化的檢測和實驗手段深入研究該**,並將中藥推向世界!

5種小兒支氣管炎的護理方式,為了孩子健康,家長該看看

小兒支氣管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不適和困擾。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和舒適,家長需要了解並採取適當的護理方式。本文將介紹5種小兒支氣管炎的護理方法,幫助家長更好地照顧孩子,讓他們度過疾病期,健康成長。1.保持室內清潔空氣。小兒支氣管炎易受到環境影響,家長應確保室內空氣清潔。定期打掃房間...

兒童支氣管炎一定要就醫嗎?危害性超乎想象

兒童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是許多健康問題出現的時候。兒童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雖然在一些輕微症狀下可能被家長忽視,但其危害性卻遠遠超乎想象。本文將深入 兒童支氣管炎的危害以及為何務必及時就醫。一 兒童支氣管炎的危害。兒童支氣管炎是指支氣管黏膜發生炎症,導致呼吸道狹窄,進而影響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