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先蜀文化的初步探討 李明斌

2023-07-20 20:51:28 字數 5609 閱讀 1320

先蜀文化的初步**

李明斌。一、前 言

蜀和巴一樣,都是我國古代的族稱、國名和地名,在古代文獻(及甲骨文)中已有蜀人、巴人的記錄。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區,是蜀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巴蜀文化的提出,始見20世紀40年代[1],傳出於成都白馬寺的青銅器與中原迥然有別,遂有巴蜀文化的名稱。

巴蜀文化,指以我國西南地區古代巴、蜀兩族先民為主所創造和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和重慶市境內,其時代大約從商周至西漢初年,延續千餘年。巴蜀文化的文化面貌、特徵十分明顯,區別於周鄰同時期的其他考古學文化。從考古學上確認巴蜀文化,是2023年以來區域考古研究的一大收穫。

一般說,巴蜀文化是一種通稱。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豐富和研究的逐漸深入,巴蜀文化可分成早、晚兩大期,而且從巴蜀文化這一名稱中,分出了巴文化和蜀文化[2]的概念。

成都上汪家拐街遺址[3]、百花潭中學10號墓[4]、新都木槨墓[5]、大邑五龍墓[6]、蒲江東北公社墓[7]、成都羊子山172號墓[8]等的發掘,確定了晚期蜀文化的內涵。20世紀80年代,三星堆[9]、十二橋[10]、指揮街[11]、沙溪[12]等遺址的發掘,確立了早期蜀文化。90年代,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發現與確認以及大規模的科學發掘[13]使我們對蜀文化的淵源即先蜀文化的探索成為可能。

所謂先蜀文化,就是指蜀文化的**,它的時代應早於早期蜀文化的商周時期而處於夏乃至龍山時代這個年代範圍內,它應有其獨特的考古學文化面貌,但又直接孕育早期蜀文化的主要因素,從考古學文化的諸要素中能體現它是蜀文化的直接和主體**。

二、關於早期蜀文化

早期蜀文化是以族稱命名的考古學文化,它的時代大約在商周時期[14],主要分布在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區,是以古代蜀人為主所創造的一支考古學文化。早期蜀文化是蜀文化分期中的第一期,其下限在春秋時期[15],春秋至西漢前期則為晚期蜀文化的年代範圍。

早期蜀文化的時間跨度較大,其器物組合的變化有明顯的階段性:a組陶器,小平底罐、高柄豆、筒狀高圈足豆、圈足盤;b組陶器,尖底器、小平底罐、高柄豆。三星堆遺址有出b組陶器的地層單位疊壓在出a組陶器的地層單位之上的層位關係[16]。根據器物型別學的分析,並結合地層層位關係,早期蜀文化可以分成四段,它們的代表遺存和文化面貌如下。

第ⅰ段:三星堆第。

二、三期。夾砂褐陶為主要陶系。紋飾以繩紋、弦紋、劃紋、網格紋、篦劃紋和鏤孔為主要種類,另有公尺粒紋、乳釘紋、雲雷紋等。制法以手製為主,少數輪制。器類主要有:小平底罐、圈足盤、高柄豆、盉、鳥頭把勺、器蓋和杯、瓶等。為相當於中原商代的文化遺存。

第ⅱ段:月亮灣第二期,羊子山土台基址上層。陶器以夾砂紅陶最多,其次為夾砂灰陶。紋飾除有繩紋、弦紋、劃紋外,還有印紋、雲雷紋、方格紋、重菱紋、蟬紋等,以雲雷紋最多,制法手制、輪制兼施。器類有小平底罐、圈足盤、高柄豆、筒狀圈足豆、觚形器、簋形器和器蓋等。時代在西周前期(穆王以前)。

第ⅲ段:十二橋第層,水觀音文化層下部及早期墓葬,沙溪第4層。陶系以夾砂褐陶為多,紋飾以繩紋為主,還有弦紋、雲雷紋、重菱紋、圓圈紋等。制法為輪制和手製。器類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尖底罐、尖底杯、尖底盞和盉、器蓋等。為西周後期的遺存。

第ⅳ段:十二橋第層,水觀音文化層上部及晚期墓葬,沙溪第3層。夾砂褐陶仍佔較大比例,紋飾有繩紋、弦紋、雲雷紋、重菱紋等,制法以輪制為主。器類有尖底罐、尖底杯、尖底盞、小平底罐等。時代為春秋時期。

上面將早期蜀文化分成四段,後段對前段的繼承、發展特性明顯。**先蜀文化,我們主要關注與早期蜀文化第ⅰ段聯絡密切,而又早於第ⅰ段的遺存。

三、四川盆地西部地區諸早期考古學文化遺存與早期蜀文化的關係

文獻記載,蜀人主要活動在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區。其創造的早期蜀文化為一特徵顯著的區域考古學文化,那麼,往上溯,新石器時代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區仍是乙個獨立的文化區,盆地四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均未進入盆地內[17]。目前為止,四川盆地西部地區發現的早於早期蜀文化的遺存有:廣元中子鋪遺址[18]、張家坡遺址[19]、鄧家坪遺址[20]、魯家墳遺址[21],綿陽邊堆山遺址[22],廣漢三星堆遺址第一期[23]、月亮灣遺存第一期[24],漢源獅子山遺址[25],以及寶墩為代表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26]等。究竟哪一類考古遺存是先蜀文化,關鍵要看其文化內涵是否與早期蜀文化,尤其是與第ⅰ段間是否有內在的直接的聯絡。上述遺存中的鄧家坪遺址、邊堆山遺址、三星堆遺址第一期、月亮灣遺存第一期、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等有許多相近的文化因素,陶器以夾砂灰褐和泥質灰陶為陶系之主要,常在器物口沿、唇部壓成呈花邊狀,器物造型風格為平底器和圈足器。

二)魯家墳遺址、寶珠寺庫區[28]調查材料太少,不便於對比研究,暫不述及。

三)漢源獅子山遺址是在2023年進行調查[29],2023年由四川大學考古專業發掘。出土石器以斧、錛、鑿為多。陶器以夾砂紅陶為陶系大宗,有少量泥質紅陶和灰陶。紋飾主要為繩紋、劃紋、方格紋等,器類有高領罐、大口花邊罐、盆、缽等。調查報告認為它與邊堆山遺址的文化面貌比較接近。因此,獅子山遺址的年代亦跟邊堆山遺址大致相當,而同樣不是早期蜀文化的直接**。

四、先蜀文化遺存的討論

一)先蜀時期諸遺存文化面貌及關係。

1.廣漢三星堆遺址第一期。

出土石器僅錛。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要的陶系,另有夾砂褐陶。紋飾有平行線劃紋及其上加戳印齒狀紋、水波紋、鏤孔紋和新月紋等。器類有喇叭口高領罐、盆、圈足豆、寬沿筒腹器等。三星堆第一期的碳十四測年代有:距今(半衰期:2023年,下同)4075±100年,樹輪校正(達曼表,下同)為距今4500±150年;4210±80年,校正4665±135年;4170±85年,校正4615±135年[30]。這樣,從年代學上看,三星堆第一期就落在了新石器龍山時代[31]的範圍內。

2.廣漢月亮灣遺存第一期。[32]

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夾砂紅陶和灰陶較少。紋飾有細繩紋、弦紋、劃紋、篦紋、波浪狀帶附加堆紋、鏤孔等。器類有寬沿深腹直壁尊、鏤孔圈足豆、小平底罐、有領罐、盆形器、斂口甕、圈足盤、淺腹缽、喇叭口形器、紡輪等。本期年代大致相當於龍山時代晚期至夏初。

3.成都平原以史前城址為特徵的諸遺址群。

月亮灣位於廣漢市西北約10公里處,在今三星堆遺址範圍內,屬於三星堆遺址的一部分,它是2023年後對遺址的第一次發掘,為學術界提供了一批有層位依據的資料,其文化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可與80年代開始發掘的三星堆遺址有互證性。經對典型陶器,如鏤孔圈足豆、寬沿深腹直壁尊、喇叭口形器口沿和紡輪等,紋飾和陶系方面的比較[34],認為月亮灣第一期、三星堆第一期和寶墩遺址有較多的共同性,換言之,三者應視為同一種考古學文化,即屬寶墩文化的性質。

二)寶墩文化與早期蜀文化的關係。

根據上面的初步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早期蜀文化的直接和主體的淵源來自成都平原的寶墩文化。寶墩文化本身也經歷了乙個相當長的發展時期,正是在這種長久的文化沉澱下,才孕育出了燦爛而又獨具特色的早期蜀文化。

初刊於《四川文物》2001第3期,第24-26頁。收錄於李明斌 著《拼圖與解碼:成都平原古代文明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23年5月)

注 釋

1]衛聚賢:《巴蜀文化》,《說文月刊》三卷四期,2023年;三卷七期,2023年。

2]宋治民:《蜀文化與巴文化》,四川大學出版社,2023年。

3]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四川大學歷史系:《成都市上汪家拐街遺址發掘報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

4]四川省博物館:《成都百花潭中學十號墓發掘記》,《文物》2023年第3期。

5]四川省博物館、新都縣文物管理所:《四川新都戰國木槨墓》,《文物》2023年第6期。

6]四川省文管會、大邑縣文化館:《四川大邑五龍戰國巴蜀墓葬》,《文物》2023年第5期。四川省文管會等:《四川大邑縣五龍鄉土坑墓清理演示文稿》,《考古》2023年第7期。

7]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蒲江縣文物管理所:《蒲江縣戰國土坑墓》,《文物》2023年第5期。

8]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成都羊子山第172號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23年第4期。

9]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博物館、廣漢縣文化館:《廣漢三星堆遺址》,《考古學報》2023年第2期。

10]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博物館:《成都十二橋商代建築遺址第一期發掘演示文稿》,《文物》2023年第12期。

11]四川大學博物館、成都市博物館:《成都指揮街周代遺址發掘報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23年。

12]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雅安地區文物管理所:《雅安沙溪遺址發掘及調查報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

13]王毅、江章華、蔣成、盧丁:《中國長江文明起源研究的新成果——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現記》,《成都文物》2023年第2期。1995-2023年秋、冬季,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進行了連續的發掘。

14]宋治民:《早期蜀文化與商周文化》,《四川文物》2023年第1期。

15]宋治民:《早期蜀文化分期的再**》考古》2023年第5期。

16]同註[9]。

17]同註[15]。

18]王仁湘、葉茂林:《四川盆地北緣新石器時代考古新收穫》,《三星堆與巴蜀文化》,巴蜀書社,2023年。

19]同註[18]。

20]同註[18]。

21]鄭若葵、唐志工:《廣元市魯家墳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記》,《四川文物》2023年第3期。

22]同註[18]。

23]同註[9]。

24]馬繼賢:《廣漢月亮灣遺址發掘追記》,《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李明斌:《廣漢月亮灣遺存試析》,《華夏考古》2023年第1期。

25]馬繼賢:《漢源縣獅子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2023年,文物出版社,2023年。

26]《成都平原發現一批史前城址》,《中國文物報》2023年8月18日;《成都史前城址發掘又獲重大成果》,《中國文物報》2023年1月19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四川聯合大學考古教研室、新津縣文管所:《四川新津縣寶墩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2023年第1期;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四川新津縣寶墩遺址2023年發掘演示文稿》,《考古》2023年第1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四川聯合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溫江縣文管所:《四川省溫江縣魚鳧村遺址調查與試掘》,《文物》2023年第12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都江堰市文物局:《四川省都江堰市芒城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2023年第7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郫縣博物館:《四川省郫縣古城遺址調查與試掘》,《文物》2023年第1期。

27]同註[18]。

28]黃家祥:《寶珠寺水庫淹沒區文物調查記》,《四川文物》2023年第3期。

2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隊:《四川漢源縣大樹鄉兩處古遺址調查》,《考古》2023年第5期。

3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報告(一〇)》考古》2023年第7期;北京大學考古系碳十四實驗室:《碳十四年代測定報告(八)》,文物》2023年第11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報告(一四)》,考古》2023年第7期。

31]嚴文明:《龍山文化和龍山時代》,《文物》2023年第6期。

32]李明斌:《廣漢月亮灣遺存試析》,《華夏考古》2023年第1期。

33]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四川新津縣寶墩遺址2023年發掘演示文稿》,《考古》2023年第1期。

34]同註[32]。

35]蔣成、李明斌:《四川溫江縣魚鳧村遺址分析》,《東南文化》2023年第4期。

*:蜀川勝概。

作者:李明斌。

祠堂 家族歷史文化的象徵

上個世紀廣西玉林這邊修高速公路時,卻遇到了乙個令人驚訝的情況。根據通知,施工需要拆除當地第三大姓的祠堂,這一訊息傳到了全國各地,讓生活在外地打工的族人們震驚不已。在短短的三天內,從80歲的老人到還在 的孩子,2000多人全部回到了家鄉,決心守護祠堂的安全。當到達中午十二點時,祠堂齊齊敲鼓,人們開始抽...

乾隆焚書行動 文化專制下的歷史文化遭受巨大損失

在中國歷史上,焚書行動是一系列對書籍和文化資料進行破壞和燒毀的事件。其中,乾隆皇帝在修編 四庫全書 期間進行的焚書行動規模空前,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本文將介紹乾隆焚書行動的背景 過程和影響,揭示這一歷史事件對中國文化的重大破壞。一 背景 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 弘曆 是清朝的一位君...

探秘天河山 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的完美結合

天河山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國愛情山 中國七夕文化之鄉 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這裡是乙個充滿浪漫和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乙個自然風光秀麗 歷史文化悠久的旅遊勝地。天河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30平方公里。風景區屹立在晉冀交界處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距離邢台市區50公里,遠離都市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