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拱城」與「望城」 汪古翔

2023-07-20 20:51:28 字數 2741 閱讀 6549

本文 載《巴蜀史誌》2023年第6期。

「拱城」與「望城」

汪古翔。在資陽城的東邊和南邊,有兩個小地名,乙個叫拱城鋪,乙個叫望城坳。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這兩個地名不是資陽城所獨有,其他地方亦存在。這是什麼原因呢?

先說拱城鋪。僅看這「鋪」字,大家即能猜出,這是古驛道文化的遺留。按照古代驛道「五里一店,十里一鋪」的標準,成渝古驛道,從西北臨江寺入境,東南金帶鋪出境,凡140裡,14鋪。以雁城為中心,西邊臨城的是現三賢九義校附近的石梯鋪,東出第一鋪即為城東新區的拱城鋪。

翻閱資陽地方史誌及其他資料,關於這一地名,至少有三種寫法:「拱城」「拱辰」「拱宸」,甚至還有「拱振」。因所有稱謂都有一「拱」,而「城」「辰」「宸」「振」,音近。最初,筆者以為是手書時代古人的筆誤。後來,經仔細研究發現,不是那麼簡單。

拱」字是指人的兩手相合,環而繞之,把什麼東西圈繞在中間,以示器重。因此有「拱衛」「眾星拱月」等詞語。「城」不必說,指城市;「辰」是「日、月、星」的總稱,詞語「北辰」指北極星;「宸」是封建時代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在中國歷史上的唐五代時期,專門設有保衛皇室的禁衛軍,就叫拱宸軍。《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梁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

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時期,城市是乙個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大的農村、鄉鎮圍繞依附於城市而存在。因此在乙個地區範圍內,人們就像百川歸海、眾星捧月一樣,保護著城市。「拱城」就是拱衛城市,「拱辰」「拱宸」是引申,就像眾星圍繞北極星、禁衛軍保衛皇室皇權一樣拱衛自己身邊這座城市。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很講究落筆皆有出處,給城市街道、城門等命名很追求典雅,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拱辰」或「拱宸」這兩種寫法都有其合理性。

明確詞義之後,我們就更難判斷上述幾種稱謂誰是誰非了,因為每乙個詞都有其自身的意義,所不同者,雅俗之間而已。清嘉慶、清咸豐、2023年版《資陽縣志》均記為「拱宸鋪」。清嘉慶《資陽縣志》「津梁志」記黃泥河入沱江口那座橋為「拱宸橋」,並說明「因鋪故名」。清咸豐《資陽縣志》「津梁志」有一處寫作「拱振橋」,疑為筆誤,因為該志中其他地方均記為「拱宸」。查遍各個版本的資陽縣志,未發現有記載這一處地方何日開始稱為「拱城」,說明古時候根本就沒有這一稱法,推測應該是村民們在理解和稱呼過程中,把比較文雅而生僻一點的「宸」「辰」簡單化、通俗化了。人民公社化時期,稱村社為大隊、小隊,因此「拱宸」很少在文字材料**現,人們也就沒再深究。後來,實行村社制後,稱為「拱宸村」,因無文獻供參考,就隨大流從俗寫成了「拱城村」。2023年版《資陽市雁江區志》前置彩圖「雁江區行政區劃圖」及介紹寶台鎮的概況時在地方文獻中首次見到了「拱城村」,乙個很雅的地名就這麼被俗化利用。城市化後,更名為拱城社群,辦公地點在城東中興街。

在拱宸鋪範圍內,明朝知縣朱高在現在的蔣家山莊背後古稱天乙峰的山上建了一座文明塔。古人在現在的水潤東都小區山腳沱江濱建有一座文明寺,據志書記載,文明寺「離城五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現在的沱東拱宸鋪一帶稱為城東鄉,2023年廢除**保甲制,將大鄉劃為小鄉,城東鄉分為黃泥鄉、文明鄉,2023年再增設雷音鄉,後來行政區劃幾經調整,直到2023年將城東公社更名寶台公社,才有今天寶台這個地名。因此,相比於今天城東的寶台、寶蓮,拱宸鋪、文明寺更古老更有歷史文化內涵。

無獨有偶,網上一搜,全國還有其他「拱宸」「拱辰」。杭州有拱宸橋,系杭州市拱墅區著名景點之一。今天的新疆霍城縣古稱拱宸城,拱衛的伊寧城,系古伊犁九城之一,而叫「拱辰」的地名,有北京市房山區、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安徽省合肥市的街道,有貴州黃平縣的拱辰山等。要說在冷兵器時代,軍人們要從東向西進入資陽城,拱宸鋪確實是最後一道軍事高地。但在2023年12月11日,人民解放軍輕騎隊從拱宸鋪向西渡江進入資陽城時,如入無人之境。事實證明,要真正牢牢地拱衛一座城池,最終靠的是民心而非山脈地形。

資陽的另一處小地名叫望城坳,地點在老成渝公路往城南的馬鞍山腳下,現資陽市交警支隊處。因不是任何一級行政地名,鮮有資料記載,知之者甚少。在古代,資陽縣南一片被統稱為南鄉,在今資陽、資中交界的碑記、忠義和資中**、龍結一帶還曾設立龍水縣。在沒有現代公路的時代,南鄉一帶的人就是經過馬鞍山腳進入資陽城。登上現交警支隊處的軟埡口,就能遠遠望見六七裡之外的古資陽城了。可以想見,古時候,趕路的商人,走親的鄉民,在經過艱苦跋涉,人疲馬乏,終於接近目的地,乙個「望」字體現他們的喜悅心情。人們於是把這座山坳稱為望城坳。要說,資陽城處於沱江沖積平壩上,古稱「四山拱秀,二水環清」,從四周擁進城裡的行人,站到哪一處山上都能遠遠看到城市,但為什麼只有這一處叫望城坳而其他不叫呢?這正是地名在一定區域內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使然,今天我們的國家地名管理法規也明確規定,相鄰區域內的下級行政地名不能重複,於是資陽將此處稱為望城坳。

全國各地站在城郊山頂上望得見城市的地方不計其數,因而各地叫望城山、望城坳、望城坡的地方不少。山東青島望城街道,望的是青島城;湖北當陽望城村,望的是當年張飛長坂坡前一聲吼的當陽城;江西南昌望城鎮,望的是新建城;安徽六安市望城街道,望的是六安城。最著名的是長沙市望城區,古望城縣,指「遙望長沙城」,這可就望得遠了,更讓其聲名遠揚的是,這裡是雷鋒的故鄉。

地名植根於人們的大腦,有其永久性、固定性。老地名對於乙個地區來說,本身就是一筆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輕易揚棄不可取。筆者曾經在不同場合建議,新城市地名要汲取歷史文化的精華。比如,當年命名寶蓮街道辦時為什麼不可以叫拱宸街道辦?至今無名的黃泥河入沱江口的新大橋為何不可以移植、繼承古拱宸橋名?資陽這座成渝之間新興的、日益發展的城市,要使城市文化不至於斷代,尤應注重地名的傳承與延續。

特別提示

**請註明:「*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汪古翔 (資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古涼州與絲綢之路 歷史 文化與現代啟示

古涼州與絲綢之路 歷史 文化與現代啟示。在歷史的長河中,古涼州與絲綢之路緊密相連。這一地區位於中國西北,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樞紐。在本文中,我們將 古涼州的歷史 絲綢之路的起源以及兩者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古涼州概述。古涼州,又稱為武威,位於甘肅省西北...

祠堂 家族歷史文化的象徵

上個世紀廣西玉林這邊修高速公路時,卻遇到了乙個令人驚訝的情況。根據通知,施工需要拆除當地第三大姓的祠堂,這一訊息傳到了全國各地,讓生活在外地打工的族人們震驚不已。在短短的三天內,從80歲的老人到還在 的孩子,2000多人全部回到了家鄉,決心守護祠堂的安全。當到達中午十二點時,祠堂齊齊敲鼓,人們開始抽...

歷史文化 先蜀文化的初步探討 李明斌

先蜀文化的初步 李明斌。一 前 言 蜀和巴一樣,都是我國古代的族稱 國名和地名,在古代文獻 及甲骨文 中已有蜀人 巴人的記錄。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區,是蜀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巴蜀文化的提出,始見20世紀40年代 1 傳出於成都白馬寺的青銅器與中原迥然有別,遂有巴蜀文化的名稱。巴蜀文化,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