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黃埔精神 共同反“獨”促統

2023-07-25 08:47:23 字數 1670 閱讀 7986

近日,第十六屆黃埔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論壇圍繞“貫徹總體方略、發揮黃埔優勢、促進祖國統一”主題發出號召:依託黃埔組織,廣泛團結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共同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圖謀;強化黃埔情緣,深入開展兩岸交流交往,厚植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弘揚黃埔精神,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推進祖國和平統。

一、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圍繞論壇主題和大會號召,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積極建言。

共擔民族大義。

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與青年發展研究院院長海澤龍看來,包括黃埔精神在內的愛國主義是挫敗“**圖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力量,也是維繫包括台灣同胞與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

泉州經貿學院教授、《黃埔一期的紅色傳奇》作者劉育鋼說,至今台灣軍校畢業典禮必奏唱“黃埔校歌”並恭讀孫中山先生遺囑,黃埔社團組織遍布島內。黃埔人在台島擁有一定社會基礎,他們是反“獨”促統、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力量,黃埔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大有作為。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楊澤軍認為,**當局和一小撮頑固“**分子數典忘祖,頑固推行“**路線,否定“九二共識”,挾洋自重、“倚美謀獨”,蒙蔽民眾、混淆視聽,使得***極其嚴峻複雜。他表示,黃埔人及黃埔後代應該義不容辭地向台灣社會揭露***當局的真面目,讓島內社會民眾了解真實的大陸,打消島內抗拒統一僥倖心理,激起台灣民眾奮起反對“**支援推動和平統一的動力。

增進心靈契合。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立認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台港澳僑黃埔同學親屬可以很自然地做島內和海外鄉親的工作,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增加台灣同胞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共同傳承中華歷史文化,推動兩岸同胞全面深入交流合作,真正做到“兩岸一家親”。

四川師範大學革命文獻研究院執行院長范國平建議黃埔軍校同學會利用自身優勢,多聯合兩岸高校舉辦歷史研討會、開設相關學術研究專案,讓更多台灣學者、學生來到大陸交流,更好地認識歷史根脈、認知祖國大陸。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楊琪建議,發揮**傳播優勢,利用新**多做台灣青少年的交流工作,講好“九二共識”與和平統一的故事,畫好兩岸同心圓。四川省黃埔後代聯工委委員喬育新也強調了做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青少年沒有對文化的認同感,就沒有對民族的認同感,沒有對民族的認同感,就沒有對國家的認同感。建議各省黃埔組織要因地制宜,加強和台灣各黨派青少年的交流,打造青少年感興趣的ip品牌。

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李東憲在發言前特地查了自家族譜,發現祖先是從四川成都移居福建然後再赴臺的。他表示,兩岸同根同源,事實不容否認。黃埔軍校代表著為抗戰為民族獨立而犧牲的千千萬萬人,作為台青必須做好黃埔精神的傳承工作。“只有兩岸團結,才能走向民族復興。”他深有感觸地說。

共促祖國統一。

廣州社科院黃埔軍校研究中心研究員陳予歡說,正是秉持黃埔精神,近年來海峽兩岸黃埔校友與後代親屬,就兩岸問題達成共識,反“獨”促統,共同促進祖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林堅認為,黃埔師生及其後裔為弘揚黃埔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黃埔軍校研究者對挖掘和總結黃埔軍校歷史資源和當代價值起了積極作用,黃埔軍校同學會等機構以及港澳台、海外相關組織機構為努力促進祖國統一作出了貢獻,這幾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反“獨”促統的合力。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崔巍認為,時至今日,黃埔精神仍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前,中國的統一大業尚未完成。兩岸中國人都應發揚黃埔精神,從國家的整體利益這個“大局”去考慮,那實現國家的統一將是水到渠成的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定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誠如是,則黃埔精神就具有了更偉大的現代意義。

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吉安7月日電 通訊員 高家慧 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建築學院 紅船起航社會實踐團2023年7月2日踏入江西吉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參觀學習。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 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建立的第乙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建立了第乙個農村革命根據...

理論視界丨弘揚塞罕壩精神 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21年8月在河北承德考察時,總書記強調 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 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

“弘揚長征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在這場讀書會上再讀紅色經典

紅星新聞網 記者 但唐文 8月18 道紅色讀書會在青羊區舉行。讀書會上宣講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用聲音傳遞紅色力量,借文字賡續革命力量。誦讀先烈名篇,汲取奮鬥力量。當豐富的紅色資源遇上一群愛讀書的人,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當以閱讀為手段 以紅色學習教育為目的,推進主題閱讀,會凝結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