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是“慢郎中”(新視野)

2023-07-25 08:47:23 字數 1128 閱讀 4184

不久前,某列火車上發生了一起險情,一位乘客突發疾病。列車長趕緊廣播尋求醫護人員的幫助。

江西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學生黃曉霞,聞訊後立馬起身趕了過去。到了現場,她發現該乘客四肢繃直在座位上,雙眼緊閉,臉色蒼白,嘴唇發紺,身旁無隨行人員。

黃曉霞立即上前向列車長表明醫學生身份,開始了救護。該乘客呼叫不應,問答無意識,脈象沉弱,黃曉霞綜合診斷是中暑導致的厥証。

然後,黃曉霞取出針灸針,迅速下針印堂穴、神闕穴、人中穴,下完針後觀察到乘客眼睛慢慢睜開。見有好轉,黃曉霞繼續行針,並在該乘客的肘窩進行揪痧,很快出了痧。乘客意識慢慢甦醒,嘴唇逐漸紅潤,臉色也慢慢正常了,最終脫離了危險。

雖然還只是一名學生,但黃曉霞此舉彰顯了當代醫學生醫者仁心的風采,弘揚了救死扶傷、見義勇為的精神,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這件事也有助於澄清一種認識誤區。在很多人心目中,中醫藥在康養、調理、治慢病方面有獨到效果,**急症、急性病並非長項。因此有“急驚風遇上慢郎中”的說法。雖然這“慢郎中”在本來的語義中,指的是慢吞吞、慢性子的醫生,但長期以訛傳訛,很多人就把中醫和慢划上了等號。於是,一些人就形成了“慢性病要找中醫,而急性病、傳染病則要靠西醫”的印象。事實上,一部中國醫學史,就是一部中醫與急性病尤其是流行性傳染病作鬥爭的歷史,急性病的**歷來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在西醫未傳入我國之前,中醫就一直承擔著急症搶救任務。而且,在這方面,中醫具有一項優勢:方便快捷。

覆盤一下黃曉霞救人時的場景:通過號脈、觀察以診斷,利用針灸、刮痧以救治。沒有複雜的檢查,無需打針和吃藥。一套中醫“組合拳”打下來,很快讓乘客脫離險境,可謂立竿見影,足以說明中醫在**急症方面有辦法、有效果。除了證明自身品學兼優外,黃曉霞也用事實證明了“中醫不是慢郎中”。

針灸、中藥、刮痧……在現代醫療衛生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傳統中醫急救方法仍應用在很多急症的救治過程中,比如昏迷、休克、流感、高燒、急性頭痛、哮喘急性發作等。這提醒人們,對中醫學應該抱以正確的態度,多去了解、學習,並創造良好的環境使之更好地傳承下去,以造福更多人。

不管學中醫還是學西醫,目的都是治病救人,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好好學習、錘煉本領。醫德的弘揚,是建立在醫術精湛的基礎之上。黃曉霞如果學藝不精,中醫技法掌握得差,主觀上再想救人,也使不上勁不是?

李小龍在電影《猛龍過江》中被人質疑:“聽說中國拳花巧很多,都是軟手軟腳的,是不是?”他回應道:“任何拳術練得不好,都是軟手軟腳的。”對中西醫,亦當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