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 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2023-07-29 01:00:50 字數 2488 閱讀 6139

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啊?”“這孩子太不懂事了”“這孩子太磨蹭了”。

當孩子有問題時,我們會生氣,甚至會打罵孩子,我們習慣把錯歸咎於孩子,認為是他們又吵又鬧,把我們逼到“極限”,使我們大發雷霆,事。

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在《家庭的覺醒》一書中寫道:“父母把子女視作鏡子,讓他們看到自己也需要成熟和成長。

這些家長會改造自己,提公升自己的成熟度和處事風度,而不是試圖糾正子女身上那些父母所認為的過錯。他們的關注點永遠是父母意識的覺醒,而非孩子的行為。”

傳統的育兒方法認為,家長情緒爆發,都是因為孩子的過錯,孩子犯錯了,我們應該用合理的方式懲罰他,否則我們就是不稱職的家長,但懲罰的效果只是短暫的,孩子還是會犯類似的錯誤。

因為家長學習的是如何控制孩子的技巧,而不是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去思考孩子為什麼這樣,從內心深處去了解孩子,簡單粗暴的懲罰孩子,會使孩子越來越叛逆,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

事實上,我們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很喜歡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成為那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身教勝於言傳。

當我們埋怨孩子不讀書時,我們可以先從自身找原因,有沒有自己每天堅持讀書;當我們埋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時,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是磨磨蹭蹭;當我們埋怨孩子懶惰時,我們是否反省自己是不是平常替孩子做的太多了,養成了他懶散的習慣。

當我們不再簡單的發號施令,不再把問題的焦點全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看向自己。我能做些什麼改變為孩子提供幫助?為了孩子,我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成長?”當我們明白子女教養的關注點在我們自身,是提公升自己。

那麼親子關係一定會越來越融洽,我們一定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家長。其次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一種平和心態對待孩子。相信每個家長都被孩子激怒過,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當孩子生氣時,我們比孩子更生氣,甚至會崩潰地朝著孩子大喊,而事後我們常常後悔不已。

我們總是忘記以一種平和關愛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而這正是孩子所需要的。正如書中所言:“我們的動機也許是愛,但並不代表我們的孩子接收到的也是愛。相反,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是在愛孩子,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為人父母,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也需要學習和成長,學習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在現實中,很多孩子覺得自己常常被父母責罵,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甚至還會懼怕父母,這完全與我們愛孩子的本意相違背。

很多父母苦惱的是,孩子從來不和自己說心裡話,常常向別人傾訴,也不向自己敞開心扉。

我們想不通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疏遠我們呢?孩子需要的不單單是物質上的滿足,他們需要父母對待他們始終如一,面對情緒爆發時能保持冷靜,他們需要家長理解他們的內心情感,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和接納。

書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對孩子的愛,從接納開始。”我們的職責不是去評價他們,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要做到保持冷靜。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我們的任務是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火,從內心深處去了解他,接納他,包容他,而不是再去責罵他。

當我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人和事時,孩子也會觀察到,也會學會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被自己的情緒所挾持。

最後就是讓孩子學會遵守規矩,不“溺愛”孩子。我們有時很難拒絕孩子的要求,規定孩子只吃一塊巧克力,可吃完孩子還想再吃一塊。看著孩子乞求的目光,你還是忍不住讓他多吃一塊。

儘管我們知道,吃甜多了會損害牙齒。但我們還是不忍拒絕,正是由於我們的不堅定,孩子才會屢屢打破規矩。

書中舉了乙個例子,諾亞給孩子訂了乙個規矩,先洗澡再**睡覺。然而,當開始執行時,孩子卻不遵守。諾亞很堅定地對孩子說“只有你洗了澡,我們才能休息。”

孩子看到爸爸如此堅定,於是就去洗澡了,諾亞也和孩子談了他的衛生問題,達成了共識,同意幫助彼此去遵守規矩。乙個星期過去後,孩子養成了按時洗澡的習慣。

我們必須認識到,堅守規矩,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懲罰孩子。它僅僅意味著讓孩子知道哪些規矩是必須遵守的,是不可打破的。在訂規矩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其中,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哪些是孩子必須遵守的規矩,並且我們一直堅持遵守這些規矩。時間久了,我們就能培養孩子堅持一些好的習慣,並且受益終生。

父母在制定規矩時,一定要自己也去遵守,而不是只是去要求孩子,如果一邊給孩子立規矩,一邊自己破壞規矩,只會讓孩子新生反感。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對孩子太過放縱,就會讓孩子失去底線,漠視規則,最後慣壞孩子,悔不當初。

從小立好“規矩”,並以恰當的方式來引導和教育,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孩子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家庭的覺醒》中書中寫道:“當父母學會關注當下,學會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整個家庭就會充滿活力。每位家庭成員都可以自由地實現個人的追求,活得輕鬆自在,無懼無畏。每個人都關注自我,充滿自信,敢於表達,從而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去發現,去表達真我。這就是覺醒家庭的使命。”當我們對孩子沒有“控制”,把孩子當成乙個平等的個體來對待。多關愛、理解和接納孩子,當我們做到關注自己的內心,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那麼相信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會越好,孩子也會健康茁壯的成長,成為他最好的樣子。

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自立」

近日,關於河南商丘的一所全封閉學校的教育方式引發了大眾對於教學方法的思考和關注!現在正值各年級學生暑假階段,作為父母的家長們,似乎不得不面對如何與孩子和諧共處的課題,這種情況在輔導作業時尤甚,有時真想不管不問,但又擔心孩子的未來,總之,不知道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在這裡,我想和大家談下教育的真正目標的話...

真正的愛情!是接受對方?還是改變對方?

愛情,這顆神秘而誘人的果實,自古以來就引發了無數人的遐想和追求。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都不盡相同,而其中乙個被反覆 的問題就是 真正的愛情,是改變對方?還是接受對方?年輕人的愛情觀 在很多愛情故事中,我們看到一方試圖改變另一方的例子。這種改變可能是出於善意,希望對方能變得更好,也可能是因為無法接受對方的...

真正的愛情,是要改變對方還是接受對方?

你是不是曾經陷入過這樣的困惑 當你深愛乙個人時,你是否應該努力改變對方,還是應該毫無保留地接受對方的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很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另一半在一些小事上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他喜歡晚上玩遊戲,而你希望他能陪你看電影。這種微小的不同會不會讓你開始思考,是應該讓對方改變還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