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道路,需要「家規」引導,家長要了解如何制定

2023-07-20 20:31:26 字數 1491 閱讀 4705

在寶寶出生後,很多新手寶媽寶爸往往手忙腳亂,整天為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早教而焦頭爛額?特別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時候,經常給家長製造各種各樣的麻煩,光是給孩子收拾麻煩都讓寶媽們精疲力盡,更別提教育孩子了。其實家長們只要定下家規,用家規引導孩子就能讓育兒變得輕鬆,家長一定要了解家規如何制定

很多家長在制定家規的過程中,往往都是從網上參考其他家長的規定,自己也拿不準該如何制定,更別說讓孩子參與進來了,所以直到孩子違背了家規,這才知道家規是什麼,他應該怎麼去做,家規的約束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家長在制定家規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根據家中的情況和孩子的年齡來制定,同時還要讓孩子參與進來,討論並決定家規的內容,方便以後孩子執行並遵守,同時心甘情願在違背後接受懲罰。

其實家規並不用白紙黑字地寫下來掛在家裡明顯的地方,家長和孩子說的話照樣能成為家規,比如說家裡多少點不准看電視,這就是一條簡單具有約束力的家規,當大人率先遵守後孩子自然就記住過了哪個時間點後就不能看電視了。如果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家長在說明家規的過程中一定要融入到具體的事例中,方便孩子理解並記憶,同時還要反覆提醒孩子。

在孩子長大之後,以往的一些家規明顯已經不適用於現在,所以家規也要及時進行變更,在家規變更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和孩子進行商量,並告訴他**發生了改變。比如說原本晚上八點前要開始睡覺,不過最近孩子學習變得緊張起來,八點前不一定能寫完作業,於是改到晚上十點,這樣的規定更加人性化,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有助於家庭氛圍和諧美滿。

有的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家長往往會限制他們的零食量,擔心他們只吃零食不吃飯,可是孩子長大後早就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會在吃飯前吃太多零食,這些家規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不然反而顯得家長管得太過嚴格。

除此之外,家長和孩子可能會因為想法的改變對某條家規提出不滿,比如孩子步入青春期後,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放假期間想出去跟朋友玩,而之前家規規定孩子不能自已跑出去玩,孩子自然就不樂意了。可家長卻依舊覺得孩子還是得有大人陪同才能出門,兩方可能因此發生矛盾,後果就是孩子不再願意遵守家規,所以家長在制定家規的時候需要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有了家規的存在,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就得到了約束,不用家長反反覆覆地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可以自己知道不對進行改正了。同時還避免了孩子有可能犯的一些錯誤,有一定的預防效果,所以家長有必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規。

孩子成績差家長的感受是什麼?家長該怎麼引導

一般情況下,上初中孩子成績差關鍵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這個時候家長要逐漸的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感覺到學習的樂趣。那麼,孩子成績差家長的感受如何,又該怎麼引導呢?1 學習習慣。學習時要全神貫注,對於初次產生疑問的知識點有乙個自主的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強化記憶知識點,還可以對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

聰明的家長,在孩子6歲前就會制定好這些家規,你家有嗎?

溫暖暖的教育 編輯 溫暖暖的教育 家長們都想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但是如何才能教好孩子呢?這是一項複雜而且充滿挑戰的任務。在我看來,建立起一套適合家庭的家規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這些家規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對他們的成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

垃圾食品的誘惑,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的健康飲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垃圾食品雖然美味,但長期食用卻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健康飲食呢?首先,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自己減少垃圾食品的攝入量。孩子往往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自己經常食用垃圾食品,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家長可以適當地限制孩子對垃圾食品的攝入量,比如在家庭中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