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毛主席誇劉邦是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乙個?厲害在哪裡?

2023-07-23 19:46:04 字數 3113 閱讀 9342

據《史記》載: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人(今江蘇豐縣)。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稱「沛公」。

劉邦是我國歷史上第乙個平民出生的皇帝,在秦末群雄並起的年代,劉邦憑藉自己的本事,兼併諸侯,擊敗西楚霸王項羽,開創西漢帝國,奠定東西兩漢四百多年的基業。

比創業,誰也比不上劉邦,這才是真正的創業大佬,吾等只有膜拜的份。

就連***都誇張劉邦是「封建社會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乙個」,這樣的稱讚不可謂不高,但很多人都看不懂劉邦的本事,也看不明白劉邦究竟**厲害,難免會小覷了這位傳奇帝王。

大家都知道,劉邦手底下的很多能人,基本上都是中陽裡的老人。

事情奇怪就奇怪在這裡,憑啥秦末的人才都扎堆出現在中陽裡,這裡顯然不是啥風水寶地,人家秦始皇在全國旅遊時,都沒在中陽裡安排個休閒計畫啥的,借個路就走了,而中陽裡以前,也沒出啥大人物,更沒什麼耕讀世家,大家都是泥腿子。

那憑啥這群奇奇怪怪的人,一到了劉邦賬下,就如同變身的奧特曼,變得賊猛呢?

我用「奇奇怪怪」來形容劉邦的創業團隊,並不是要貶低誰,那是真的各有各的絕活。

劉邦是中陽裡黑白通吃的派出所所長,所裡除了他自己還有兩個看門的。

樊噲本職是殺狗的這個就不多說了。

曹參是獄警,大小也算是個公務員。

蕭何是個文職,算是縣里的組織部幹事,手裡有點小權利。

夏侯嬰以前是中陽裡的計程車司機,搞運輸的。

周勃以前是搞喪葬一條龍服務的,吹拉彈唱都懂點,沒活的時候搞搞副業,還兼職編個竹筐啥的。

你說這群人聚在一起能幹什麼?

除了聚眾鬥毆或者聚眾賭博,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啥理由,能把這群奇奇怪怪的人都聚在一起。

劉邦能將這群人都聚在一起,我就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更別說帶著這群人開創乙個帝國了,實在想都不敢想。

而這,也正是劉邦的看家本領:知人善任,從諫如流。

他能發揮這群人最大的價值,能看到他人的長處,敢於用人,強於知人,這是劉邦能崛起的關鍵因素。

但僅有這一點,並不能讓劉邦從一眾豪強中脫穎而出。

秦末時期,有許多有能力的諸侯,也有不少知人善任的明主,但最後偏偏是沛公取得了天下,這並不是運氣,也不是偶然,而是人力定天,計策得當,用人得當的結果。

**說:「項羽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能被***評為「高明」的人物,自然不會是什麼拎不清的蠢人。

劉邦在芒碭山蟄伏的時候,他就已經立下了大志,當時劉邦離陳勝吳廣的隊伍很近,可謂是最近的一支起義隊伍。

在反秦大軍中,大家都認陳勝是首領,就連項羽也不例外,很多地方響應陳王后,大家都會帶著隊伍不遠千里與陳王的隊伍匯合。

劉邦就偏偏不去。

劉邦的芒碭山和陳縣的距離很近,急行軍三天,就能跟陳勝匯合,但劉邦就是不去,一直待在芒碭山不走。

劉邦的想法很簡單,他怕他這一支小隊伍匯到陳勝的大海浬,立馬就沒了,保證自己的獨立性和對隊伍的主導權,這是乙個有野心的政治家最起碼的素養。

在跟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失敗了多次,失敗一次,就重來一次。

在劉邦眼裡,失敗一次不可怕,每一次失敗後,劉邦的隊伍都能壯大,並非劉邦有啥仙術,而是因為劉邦懂得乙個道理:團結大多數,讓利於天下。

合縱連橫,交換利益達成同盟,這是乙個政治家最重要的能力,而劉邦有,項羽沒有。

秦末群雄混戰,老百姓想要的是安定安穩的生活,而小地主和小官吏想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大諸侯想要維持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劉邦看到了這一點,看懂了不同階層的訴求。

漢軍進入咸陽後,劉邦聽從了張良和樊噲的建議,讓部隊撤出咸陽,退到離咸陽不遠的灞上。

劉邦還跟關中的百姓「約法三章」,先廢除秦朝嚴峻的法律,後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劉邦還承諾讓秦朝**任命的各級官吏一律保留原職位不動。

除了這一點,劉邦還把以前秦皇室霸佔的好土地,都分給農民。

你說這樣政策,劉邦能不受到百姓和小地主階級的支援嗎?

史記》記載:「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甚至還有了「唯恐沛公不為秦王」的心理。

不要說把劉邦的本事全學會,光學會「讓利」這一條,便能讓乙個普通人過上不錯的日子。

楚漢相爭,在高階人才對比上,劉邦完敗項羽,劉邦手下有張良、蕭何、韓信三大人才,而項羽只有乙個范增,結果還被項羽自己給弄走了。

韓信以前瞧不起劉邦,不願給劉邦打工,寧願去給項羽當保安,都不願到劉邦的賬下聽命。

結果韓信是拋媚眼給瞎子看,項羽就是看不上他。

劉邦一開始也看不上韓信,但劉邦信蕭何的,看在蕭何的面子上,重用了韓信。

劉邦沒有大勇大智,但他能看出誰有大勇大智,讓他人給他打工,自己當老闆,讓專業的人幹專業 的事,這才是真本事。

蕭何、張良、韓信這是劉邦打天下時啟用的三大人才,後來坐天下的時候,劉邦又給自己的後代,物色了「四傑」分別是陳平、周勃、曹參和王陵,而陳、曹、王三人在劉邦去世後,都陸續成了國相,而周勃也如劉邦所料,成了漢室天下的定海神針,發揮了特殊作用。

在群雄並起的年代,在一眾人才之中,劉邦能先後發現這「七傑」,而且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是真的牛 。

既然這些人才都是人中龍鳳,為何都願意給劉邦這個大老粗打工,不自己單幹呢?

尤其這個蕭何,在劉邦團隊剛起步階段,完全有能力有機會自己單幹,但蕭何偏偏追著劉邦不放,就願意給劉邦打工。

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劉邦膽子大,敢豎起一桿旗幟造反,而蕭何和曹參這些公務員,到了關鍵時刻反而差了一把勁,不敢當那個頭,深怕造反失敗被滿門抄斬。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知識分子更怕死,到了這般把腦袋別在褲腰帶的地步,還是不敢把路走絕,更看重身家性命。只要不當這個頭,一旦到了絕境,還能轉投他處,還有活下來的機會,一旦當上了頭頭,那就是徹底沒退路了。

有些讀書不多,甚至不讀書的大老粗,往往能成就大業,而歷史上的大老粗們能成大事,很大因素卻是因為大老粗善於招攬讀書人。

老粗可以沒有知識,但一定要善於使用懂知識的人,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毛主席去世後,大家輪流守靈,聶榮臻為什麼沒有去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 與世長辭。這一訊息如一塊沉重的石頭,砸在了中國大地上,激起了無盡的波瀾。那一刻,全國範圍內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乙個時代的謝幕,一位傑出的領袖永遠地告別了他的人民。在這個動盪的時刻,全國上下都聚焦在 的離世,而 政治局也立刻著手安排 的治喪事宜。第一天,政治局委員集體前...

陳賡問 毛主席為什麼記憶力這麼好?周恩來說 死記硬背

曾在抗戰時期的延安作報告,談及了 對馬列主義的研究和推動其發展。陳賡突然發問 為何如此出色地擁有卓越的記憶力?他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或技巧?思考了片刻,隨後表達道 的成功秘訣可以用兩個字概括 牢記不忘。的記憶力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他年輕時閱讀過的書籍,即便在晚年也能游刃有餘地背誦出來。這些書不僅僅是馬...

毛主席為什麼在《沁園春 雪》提“唐宗宋祖”而不是明祖或清祖?

沁園春雪 是 在年創作的一首詞,那年主席歲。這首詞的創作地點共有兩說,一說是在山西石樓縣留村所寫,另一說是在陝西清澗縣高傑村附近的袁家溝所寫。沁園春 雪 共上下兩片,上片以描寫北國雪景為主,展示了氣勢磅礴的意境,抒發了主席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下片則以抒情議論為主,以古代歷史人物為襯托,來歌頌 今朝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