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的名詞解釋拓展 「中國油畫之父 李鐵夫」

2023-07-23 00:45:21 字數 3617 閱讀 7620

#美術史考研#(您的關注是我的動力,感謝!)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會你,怎麼與他們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

今天我們繼續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的知識點,只不過這位藝術家在近現代美術史中被提及的次數不多以及其影響度可能不如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林風眠等藝術家們那麼恢巨集。尤其藝術史書對他的介紹非常簡略,但他的作品卻很震撼。在實際藝術史考研中這位藝術家被拿來作為延展或者題目更不為多見,但我想,了解了解也不算學了一遍美術史。(個人認為,在那個時代,他的作品絕對是屬於震撼級別的。我個人非常喜歡李鐵夫先生的作品,其表現力、色彩、畫面等,真是越看越有滋味。)

「名詞解釋——李鐵夫」

李鐵夫先生是中國現代油畫的開拓者之一,被譽為「中國油畫之父」。他的藝術創作為中國油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靈魂,開創了中國油畫的新紀元。他的藝術成就不僅為後來的油畫家們提供了啟示,也為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李鐵夫先生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文化和西方油畫技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他在創作中注重對人物形態的塑造和表現,以及對光影和色彩的處理,使作品更加具有立體感和韻律感。他的作品不僅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展示了中國現代油畫的獨特魅力。在中國現代油畫的發展歷程中,李鐵夫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斷探索油畫的表現手法和技巧,開創了中國油畫的新紀元。他的作品被收藏於國內外眾多博物館和畫廊,成為中外藝術交流的橋梁。他的藝術成就不僅為中國油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李鐵夫無疑是我國出國學習油畫的第一人、也可能是他們那一代最為傳奇的一位。

孫中山先生曾讚之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擎」、郭沫若頌之為「一位奇人」、柳亞子也曾專其賦詩「一老龍潛身是史,幾人虎變國為家。」甚至後世有許多人一直尊稱他為中國的油畫之父。

其代表作有《**家》、《孫中山像》、《老人像》、《黑髮姑娘》、《革命烈士蔡廷銳就義》、《金髮女郎》等。

「拓展」

李鐵夫(1869—2023年),廣東江門鶴山人。原名玉田,後改名鐵夫。早年師從同鄉呂輝生孝廉公,習詩文,書法,山水,喜繪畫。

2023年,赴北美洲英屬加拿大,趕往族叔處謀生以及求學。2023年,得到其伯父資助而進入加拿大阿靈頓藝術學院學習。為中國最早赴西方攻研美術並達到高深造詣的藝術家。中國近代油畫藝術先驅,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早年追隨並襄助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以自己的畫酬與獎金支援革命。曾為同盟會紐約分會書記,紐約藝術大學副教授兼學生同盟會主席,美國國際畫理學會會員。

李可夫與當時歐美大畫家並駕齊驅,被譽為中國油畫里程碑式人物;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最先到西方學習並深造最深造詣的「中國油畫第一人」,首屈一指的油畫藝術大師。李鐵夫原名李玉田,改名「鐵夫」,與他的情感傷心史有關,也許還是導致李鐵夫終身不娶的緣故。一生沒有家室,沒有財產,沒有官祿,只有一麻袋畫。

李鐵夫曾說:「我平生有兩大嗜好:一是藝術;二是革命。」他終身未娶,了然一身,沒有資產家當,僅有書畫相伴。

李鐵夫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傳奇人物,是早期中國研習西方畫畫的關鍵性人物,享有多個「第一」:第一位留學歐美學習西方藝術的學子;第一位真正掌握了西方油畫技藝的中國藝術家;第一位可與西方大師相媲美的中國藝術家;國際畫理學會的第一位亞洲人;東亞畫壇第一巨擎;第一位投身民主革命的藝術家………

李鐵夫先生在青年時期便赴海外學習西方藝術,他亦是迄今為止所知最早赴西方學習藝術的中國人,他輾轉多位名師的學習歷程,以及在美國藝壇所獲得的耀眼成就,我想所有看過李鐵夫作品的人,都會被他筆頭的帥氣所驚豔,乙個中國人,那麼早,就有如此的西畫修養,可謂是無出其右。

在西方的四十多年間,曾入多所藝術學院或機構學習,並自稱追隨著名畫家威廉•切斯和約翰•薩金特多年,深得兩氏藝術精髓,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厚的感情,亦擅長書法、水墨畫。

革命成功後,他並沒有邀功請賞,而是又安靜地回到了他的畫室,做起了他的職業畫家。孫中山的兒子孫科見他生活拮据,曾數次要給他資助,並安排他回國工作,卻都被他一一婉拒。

19世紀30年代,他開始移居香港,過上了「一簞食,一瓢飲」的隱居生活。徐悲鴻曾到香港舉辦畫展,看到了他的肖像作品,一時驚為天人。他想為國惜才,想轉贈給他一大筆錢(一千美金)。但徐悲鴻深知他的個人品性,最後硬是拐了幾個彎,委託他要好的藝術知己馮剛百,才促成了此事。

徐悲鴻曾說,他的作品在國內是見不到的,並心悅誠服地稱之為國內油畫第一,這當是行家之語。

就連當今的陳丹清對他的評價也是頗高。他甚至有些謙虛的說:「發現自己畫過的,李鐵夫都畫過了;自己沒畫過的,他也畫過了。」

自2023年歸國之後,久居香港。曾到廣州、廣西、南京、四川、上海等地逗留、遊歷、展覽、創作。2023年,由人民**派員迎接回廣州,在內地時曾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油畫系主任,當選華南文聯副主席。

天妒英才啊,很可惜的是,與徐悲鴻等人生前被人尊稱,身後也被人尊為一代宗師不同。李鐵生不但生前落魄,就連身後聲名也好像默默無聞一般。除了在藝術圈裡的小眾群體聞名外,鮮有人知。甚至連他的作品也沒有留下幾幅,也大都毀壞嚴重。

2023年,李鐵夫去世,他將自己珍藏的全部作品都捐給了廣州美院。但這些作品伴隨著他漂泊一生,一生中卷起來又開啟,開啟又卷起來。很多都變得脆弱不堪。

結語

李鐵夫的人生命運充滿著落差與傳奇;既是藝術人生;又是革命人生;既轟轟烈烈,又鬱鬱寡歡;既顯赫於國際、與歐美大家並駕齊驅。然而,遺憾的是,這樣一位藝術大師,卻未能得到重視,長期被有意或無意地遺忘與遮蔽。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美術史書上對他的研究與評價也很不相稱。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我們不能因為人活的長久而來判定這個人在歷史中的影響與地位。

創作不易

如您喜歡

點點關注

永不迷離

持續更新

謝謝!

歷史名人 “孫中山”如何改變中國現代史?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一 七年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因此以後又號孫中山。孫中山於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生於廣東香山 今中山 縣翠亨村。他的父親是個農民。貧苦的農民家庭,使他從小熱愛勞動,深知人民疾苦。他六歲就開始參加一些輕微的農業勞動,十歲進私塾念書。他出生的時候,太平天國革...

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 明代文學的璀璨光輝》

標題 錢基博 現代中國文學史 明代文學的璀璨光輝 在中國的文學歷史長河中,明代文學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錢基博的 現代中國文學史 外一種 明代文學 不僅是對這段輝煌歷史的深度剖析,也是對我們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的熱情讚頌。樂享週末分享吧 錢基博,一位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以他的博學和深思熟...

民間美術如何更好的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傳承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我國勞動人民以其高超的智慧型和辛勤的勞動創造了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時至今日,民間美術已經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對這些民間美術資源的整理與應用,可以促進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使其在新時期的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有必要通過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