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為何愛上了老人運動?

2023-07-20 20:21:26 字數 2782 閱讀 2192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繼劉畊巨集、帕梅拉之後,最近的年輕人,養生又有了新寵兒——八段錦。

這項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傳統健身**,曾一度是「老年人運動」的代名詞。如今,它變成了年輕人熱衷的健身方式之一。

在b站,國家體育總局版的八段錦***量已超過1300萬次。

滿屏都是年輕人打卡練習的彈幕 / b站

小紅書上,「八段錦」的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超過1.5億。

圖 / 小紅書

一家全員不超30歲的公司,午休後的固定活動居然是在辦公室打八段錦。」

就連00後打工人也加入了練功隊伍,一起「搖頭晃腦」。

圖 / 小紅書

現在的年輕人為何愛上了八段錦?

形成於宋代的八段錦,是中國傳統的健身**,大致分為立式八段錦和坐式八段錦。現在社會上普遍流行的是立式八段錦。

因為**由8段動作組成,故名「八段」。「錦」則指錦緞,體現**動作優美柔順、舒展大方。

立式八段錦動作舒展、有力,更類似武術的基本功訓練。而坐式八段錦動作輕柔,活動範圍小,更像是道家的內丹修煉。兩者的**內容大相徑庭。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八段錦能改善神經體液和加強血液迴圈,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無論是立式八段錦還是坐式八段錦,只要堅持長期鍛鍊,有病者治病,無病者強身。

當「社畜」改掉熬夜習慣,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打八段錦……

圖 / 小紅書

雙目有神了,氣息變長了,睏意消減了,氣血變好了,頭髮也變多了……

甚至有網友反饋,「練八段錦兩個多月,我達到了顏值巔峰」。

圖 / 小紅書

與跑步、游泳、跳繩等高強度運動相比,八段錦動作簡單、節奏舒緩,屬於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新手小白非常友好。

再加上,練習無需借助運動器材,耗時短,不受場地限制,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了八段錦的練習隊伍。

每天10分鐘就可以完成全套練習。利用碎片化時間運動,滿足了那些工作繁忙又渴望鍛鍊身體的年輕人的需求。

圖 / 小紅書

熱衷於「找搭子」過生活的年輕人,甚至在網上發帖尋找「練八段錦搭子」,相約到公園鍛鍊。「今天你練八段錦了嗎?」成為他們的打招呼常用語。

有的人甚至還和公園裡的叔叔阿姨一起練起來。別以為你會顯得格格不入,熱情的阿姨們還會手把手幫你糾正動作。

圖 /網路

作為老年隊伍的團寵,年輕人在這裡享受到難得的照顧和關心。「阿姨們很熱情,會主動上前搭話,還幫忙指導動作。」一名網友分享說。

在團體運動中感受到周圍人的支援幫助,也是緩解焦慮,放鬆心情的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部分厭倦了快節奏都市生活和高強度工作模式的年輕人渴望「慢生活」。

就像前不久登上熱搜的「精神老年人」

圖 / 微博

所謂「精神老年人」就是指披著一副年輕人的皮囊,興趣愛好、消遣娛樂、生活習慣都非常「老派」的年輕人。

這群人,有的愛逛寺廟、打八段錦;有的愛食療養生、針灸按摩……他們希望能放慢腳步,好好享受生活。打八段錦其實也是一種保持情緒核心穩定,調節疏導自我的方式。

生活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特意為大家準備了《清末嶺南五種衛生典籍校注》中青萊真人的坐式八段錦動作詳解,有空不妨練起來!

練習前,別忘了做好熱身運動,以防肌肉拉傷。練習時,我們除了掌握動作要領外,還要注意做好氣息調節。

參考資料:[1]李家晗。 八段錦的歷史源流與養生原理研究[d]. 中國中醫科學院,2019.[2]程自銀。 站式八段錦與坐式八段錦的臨床應用體會[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11):1210.[3]槽值。 講真的,劉畊巨集敗給他,我不意外

記得點讚 / 分享朋友圈哦 ↓↓

這屆年輕人為何對換「殼」上癮 新鮮感與自我表達的探索

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引發了大眾的關注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 換殼 上癮。這個 殼 可以指各種形式的外在表現,包括但不限於社交平台的頭像 個人簡介,手機 電腦的外觀裝飾。他們頻繁地更新迭代,樂此不疲。這個現象背後,究竟是年輕人對新鮮感的追求,還是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探索和表達自我呢?對於這一代年輕人來說,...

年輕人為何熱衷攢“金豆豆”?

閱讀提示。時下年輕人熱衷新的理財方式 投資小克重 產品,飾品品牌也順勢推出 迷你金 金豆豆 金瓜子 等小克重產品。業內人士提示,攢金豆可以被視為一種投資機會,但如果消費者以投資為目的購入,需要注意避開風險。農曆七月,中國情人節要到了,商家開始 各種禮品。飾品品牌開始推出 迷你金 金豆豆 金瓜子 等小...

年輕人,為何漸漸沉默在朋友圈?

曾經的朋友圈,是年輕人分享生活 抒發情感的平台,如今卻漸漸變得沉寂。為什麼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在朋友圈發表狀態?快樂的分享成了顯擺,難過的分享成了笑話,於是他們選擇在沉默中學會乙個人面對人生裡的酸甜苦辣,面對這個世界的冷暖自知。從日更到月更,再到後來的不再更新,朋友圈的動態越來越少。然而,動態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