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基礎設施 賦能千行百業(一線調研)

2023-07-25 08:47:23 字數 5239 閱讀 9547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外景。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智慧型運營平台。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訓練集群。 以上**均為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提供。

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力。據測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將帶動3—4元經濟產出。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湖北武漢建設了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並以此為依託,服務企業、集聚產業、助力創新。

編 者 一幅涉及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的衛星遙感影像地圖在螢幕上鋪開,建築、水域、林地、耕地等不同地物要素清晰可見。某省自然資源廳工作人員輕點滑鼠,經過模型訓練、要素解譯等步驟,只用半個多小時,新增道路、堆土、疑似“違建”等區域自動標註出來。

依託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以下簡稱“武漢計算中心”)的普惠算力,我們部署了這套自然資源人工智慧解譯雲平台,結合遙感技術手段,通過海量樣本訓練,實現各種地理要素的自動提取和智慧型化處理。”武漢漢達瑞科技***總經理饒友琢說。

數字經濟離不開算力的支撐。據測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將帶動3—4元經濟產出。

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武漢在人工智慧產業應用方面有著良好基礎。2023年5月,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武漢計算中心建成投用。目前,該中心獲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援其建設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記者近日深入武漢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看這裡的算力基礎設施如何讓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提供公共算力,服務企業發展。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大道旁的寫字樓裡,饒友琢開啟武漢計算中心操作網頁,選擇購買相應算力後,上傳資料集和模型開始訓練。約20公里外的武漢計算中心機房內,裝置啟動、快速運轉。不到一天時間,一套包含10多萬個樣本的解譯模型就完成訓練。

過去用我們的自有伺服器訓練同樣樣本量的模型,至少要乙個星期時間,裝置的前期投入也很高。”饒友琢告訴記者,對於漢達瑞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自建伺服器的時間成本和經濟壓力都較大。

去年以來,漢達瑞公司開始從武漢計算中心購買算力,用於公司的產品研發和迭代。“不僅資金投入降低了,模型訓練速度也顯著提高,給客戶的交付週期大幅縮短。”饒友琢說。

100多年前,電力開始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但一台發電機**的電力有限,於是要建設電廠。”武漢計算中心運營負責人陳斌形象地模擬,“到了人工智慧時代,算力逐漸成了新的‘電力’,計算中心就像城市的新‘電廠’。”

2023年9月,武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以此為契機,湖北省出台政策,支援武漢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該中心由武漢市委、市**牽頭,武漢東湖高新區承建,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與華為公司共同交付。2023年12月28日開工,2023年5月31日便投入運營。

本地算力需求大,前期使用過程中存在排隊現象。”負責武漢計算中心運營的武漢光谷愛計算***負責人羅慶介紹,去年初,經過二期擴容,武漢計算中心算力總規模達到200p,相當於10萬台高效能計算機的算力之和。截至目前,已為武漢鬥魚、高德紅外等186家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算力服務。

除了提供基本算力,武漢計算中心還為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走進武漢長江計算科技***智慧型製造基地,只見一台臺伺服器從四周設有攝像頭的u形履帶上有序通過。僅用10秒左右,工作人員就能從顯示屏上對伺服器各部分有無質量缺陷作出判斷。

傳統人工質檢準確率不足80%,我們基於武漢計算中心的算力資源,與華為聯合構建智慧型製造解決方案,實現了工位級、線體級、車間級人工智慧質檢,質檢準確率超99%、效率提公升3倍,能助力公司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長江計算總經理彭海波說。

如果把中心比作乙個飯店,資料就相當於食材,算力相當於廚具,演算法相當於烹飪方式,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出美味的菜餚。”陳斌說,武漢計算中心結合華為技術與生態,聯合企業在智慧型製造、智慧型交通、智慧型城市、智慧型農業等領域,形成了184個人工智慧創新解決方案。

吸引行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武漢市武昌區政務服務中心,市民張先生正在使用“易小政”機械人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根據機械人提示步驟,他將身份證、營業執照等所需資料逐一放到指定區域,機器自動提取上面的影象和文字資訊,不到10分鐘許可證就辦理完成。

這台機械人具備人臉識別、證件識別、虛擬數字人問答等多種功能,可自助辦理20多項政務事項。”武漢力龍資訊科技股份***技術總監胡宗華介紹,公司打造的這款智慧型政務機械人,目前已在多個城市試點應用。

武漢計算中心不僅是算力基礎設施,也是人工智慧公共服務和產業聚合平台。“我們依託中心打造合作交流平台,持續開展初創企業對接、產業峰會等活動。”陳斌介紹,中心已吸引集聚大批人工智慧上下游企業,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組成產業聯合體,形**工智慧型應用的產業集群。

通過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合作,2023年7月,在武漢計算中心孵化的**音三模態千億引數大模型“紫東太初”正式發布,落地武漢人工智慧研究院。當年底,多模態人工智慧產業聯合體在武漢成立,旨在以“紫東太初”的示範化應用為基礎,打造多模態人工智慧產業戰略力量。截至目前,已吸引近70家單位和企業加入。

免費試用大模型、專家手把手指導……加入產業聯合體給公司帶來的效率提公升讓胡宗華讚不絕口。“過去需要現場為客戶寫模型檔案,交付介面非常複雜,人工智慧訓練週期一般超過一周。結合‘紫東太初’大模型,訓練時間縮短到一天,省時又省力。”胡宗華說。

武漢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金橋介紹,產業聯合體基於“紫東太初”,已在智慧型製造、智慧型城市、智慧型文旅等數十個行業中孵化出近60個創新應用,預計帶來經濟效益300億元。

在智慧型遙感領域,武漢大學和華為公司聯合武漢計算中心,發布遙感影像智慧型解譯深度學習專用框架和遙感影像樣本資料集,共建智慧型遙感開源生態聯合體,吸引航天巨集圖、珈和科技、漢達瑞、上海數慧等40余家地理資訊相關企業加入,在自然資源監測、智慧型農業、智慧型城市等場景孵化30多個創新應用。

提公升精度效率,推動科研創新。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光谷園區的一座玻璃建築中,一台帶有多種成像裝置的機械臂正在數十盆農作物的上方移動,記錄下農作物不同時期、不同生理狀態的影像。隔壁實驗室的顯示屏上,作物的種子、穗長、株高、分蘖數、根系等資料資訊一覽無餘。

這座建築是由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共建的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神農設施”預研專案。“我們依託環境模擬與智慧型監控、高分辨成像、自動化資訊採集與分析等關鍵技術,進行農作物基因型與表型的複雜關係解析,為優良作物新品種的分子設計與高效選育提供重要支撐。”“神農設施”智慧型大資料分析系統課題組負責人袁曉輝介紹,目前正在開展的預研攻關,也借助了武漢計算中心的力量。

傳統的表型資料獲取主要靠人工測量和照相等,工作繁瑣,準確率低。依託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技術手段,高通量、精準高效的作物表型測定技術應用已成為現實。”袁曉輝說,去年10月,武漢計算中心開始為課題組提供相應的算力支援。

武漢計算中心低成本、高效能的計算能力和華為作業系統,不僅可以支撐我們的演算法和模型,還有效提公升了運算精度和效率,讓科研進度明顯加快。”袁曉輝說,這些預研工作將推進大科學裝置的全面國產化和科研資料的自主安全可控,為成長空間巨大的國內種業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鼓勵科研單位和企業,依託中心開展先導性的人工智慧應用開發和場景試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應用創新孵化平台。”武漢計算中心工作人員王響介紹,截至目前,武漢計算中心已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數十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動了一批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基礎研究。

武漢圖靈智慧型科技***是一家面向人工智慧方向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近期正在依託武漢計算中心,開展智慧型農業、智慧型園區等方面的產品開發和研究。

公司過去主要從事資訊化、資料服務等業務,這幾年轉向人工智慧新賽道,經朋友介紹,去年開始與武漢計算中心合作。”武漢圖靈智慧型科技***解決方案負責人於海龍說,武漢計算中心不僅提供算力服務,還會指派專人給予技術支援。在他們的指導下,於海龍與同事逐步掌握了武漢計算中心模型訓練及推理的系統操作,並據此開發出多款人工智慧新產品,目前正在與客戶接洽,有望早日商用。

降低應用成本,培育產業生態。

在湖北省科技創新券服務平台**上註冊,上傳採購合同、發票等材料,並提交兌付申請,經過公示後,補貼很快就會到賬……“去年,我們開始從武漢計算中心購買算力,沒想到還能得到補貼。”武漢楚精靈醫療科技***總經理胡珊說,“用得越多,補得越多,這對我們也是一種激勵。”

為了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去年6月,湖北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發放1億元科技創新券,用於幫助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過程中,共享使用科技服務機構的大型科學儀器設施。武漢計算中心組成了6人的創新券專班工作組,手把手輔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申領創新券。

在湖北省內,滿足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資訊庫入庫企業或者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在孵企業等至少乙個條件,使用武漢計算中心算力,可以最高返還20萬元現金補貼。”陳斌介紹,創新券兌付額度為企業購買創新服務實際發生金額的30%。

除了省裡的支援,去年武漢市、武漢東湖高新區也相繼發放科技創新券。其中,武漢市對使用創新券的企業,按實際服務金額的50%進行補貼;東湖高新區明確,規上高新技術企業每年使用創新券的最高額度可達50萬元……在各級政策引導支援下,已有數十家企業領到了算力補貼。

得益於武漢計算中心的普惠服務,越來越多企業投身人工智慧領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生態逐步成形。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去年發布的該市首份人工智慧企業庫報告顯示,482家入選武漢人工智慧企業庫的企業中,營收過億元的企業已達到23家,預計2023年武漢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800億元。

2023年,教育部與華為聯合發起“智慧型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專案,著力構建以資訊科技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為基礎的產業與人才生態。在湖北省,武漢計算中心與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10餘所高校合作,通過技術培訓、開發者大賽等活動,累計為企業輸送了千餘名人工智慧專業人才。武漢大學畢業生饒友琢、胡珊,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生袁曉輝等,都是參與者和受益者。

去年11月,緊鄰武漢計算中心的武漢超算中心正式投運,這是全國首個集人工智慧和超算於一體的多樣化雲服務化算力集群,首期算力達到50p。未來,“雙中心”將共同助推湖北和武漢打造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產業高地。

作為我國首個建成投用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武漢計算中心的建設和運營,為各地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慧應用創新提供了借鑑。”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熊盛武認為,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等深入實施,資料中心、智慧型計算中心、超級計算中心等算力平台的建設和應用不斷加快,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助推器。

湖北省經信廳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全省在用資料中心144個,在建資料中心23個,邊緣資料中心19個;全省在用標準機架數14.7萬架。據測算,去年湖北省大資料產業規模達862億元,同比增長24%;大資料相關企業超過480家,在資料採集、傳輸、處理和應用等環節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和平台,形成了從硬體到軟體、從產品到服務的全產業鏈。

版式設計:張芳曼。

人民** 2023年07月25日 10 版)

智慧型燈桿 連線城市的未來智慧型基礎設施

智慧型燈桿是連線城市的未來智慧型基礎設施,它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路燈,而是一種能夠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更高效 更便捷 更安全的城市管理。智慧型燈桿整合了多種感測器,可以實現對城市環境的監測,例如溫度 濕度 噪音和空氣質素等。通過這些資料,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現狀和問題,進而制定更精準的管理政策...

AIGC算力基礎介紹

aigc 人工智慧自我生成技術 的算力基礎是支援其高效執行的關鍵基礎設施。本文將詳細介紹aigc的算力基礎,包括高效能計算能力 專用硬體加速器 高速網路連線和大規模儲存能力等方面。一 高效能計算能力。高效能計算能力是aigc算力基礎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人工智慧應用中,高效能計算能力主要用於深度學習模型...

DeFi挑戰 基礎設施和資料透明度的再思考

defi亟需重新審視其根基,以免為時已晚。當前的市場局勢一直在對主流defi協議和基礎設施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壓力測試,從穩定幣的脫鉤 清算到黑客攻擊,無一不是嚴酷的考驗。牛市期間,湧入defi的自由流動資本催生了快速的構建速度 分叉以及協議設計,同時也產生了不可持續的經濟機制,這些機制只能在 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