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灌溉 潤澤良田(美麗中國 關注生態型灌區 )

2023-07-25 08:47:23 字數 2923 閱讀 2298

核心閱讀。

河套灌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位於黃河“幾字彎”頂部、黃河內蒙古段左岸,利用黃河水灌溉發展農業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近年來,當地通過節水控水、引黃滴灌和資訊化建設,讓歷史悠久的千年河套,煥發新生機。

夏日,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雙河鎮進步村,在面積達3000多畝的引黃滴灌智慧型辣椒種植示範園區內,可見一條條引黃滴灌帶穿越田壟不斷延伸,得黃河水澆灌後的辣椒長勢喜人,一派生機勃勃。

多虧了咱河套灌區的一條條水渠,引來總幹渠裡的黃河水,讓田裡的農作物都能‘喝上水’。”進步村黨支部書記陳茂偉感慨。

河套灌區東西長約250公里,南北寬50餘公里,總土地面積1784萬畝,引黃灌溉面積達1154萬畝,是全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也是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

渠系縱橫交錯,兼顧農業和生態功能。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坐落在流經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黃河幹流上,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閘”。登上幾十公尺高的觀景平台,只見長達數百公尺的雄偉閘壩巍然傲立於黃河之上,將黃河水分為兩條,一條流向黃河主幹道,另一條則匯入河套灌區的總幹渠,黃河水再進入縱橫交錯的灌排渠道,潤澤河套大地。

作為河套灌區的入口,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於2023年6月動工,2023年5月建成執行,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防洪、供水、生態補水等功能。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穆懷錄介紹,樞紐建成前的河套灌區是“多口引水,無壩自流”,經常是“天旱引水難,大水流漫灘”。樞紐建成後,河套灌區所有灌溉渠系的水流量均由此引入調控,灌溉面積由建閘時的562萬畝,發展到如今的1154萬畝。

從寬達10多公尺的總幹渠出發,東行230公里,黃河水進入各個幹渠、分幹渠、支渠等。“總幹渠於2023年開挖,十幾萬河套人民鍬挖肩挑,2023年總幹渠各分水樞紐終於建成。總幹渠可對全灌域的水量進行調節。”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總幹渠分中心工程科科長韓中海說。

除了灌溉,總幹渠的引水還為巴彥淖爾市大小湖泊、濕地等帶去源源不斷的補給。記者在烏梁素海西北端——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排水分中心紅圪卜揚水站看到,來自灌區的排水,正通過6臺巨大的斜式軸流排水幫浦,被揚入烏梁素海一側。

我們利用每年夏灌、秋澆的灌溉間隙,對烏梁素海進行生態補水,同時利用每年黃河分凌期及防汛期,使黃河分凌水和汛期水匯入烏梁素海,實現防凌防汛與生態補水雙贏。”韓中海說。據紅圪卜揚水站站長王剛介紹,烏梁素海平均庫容4億立方公尺,近幾年河套灌區每年向烏梁素海生態補水達6億立方公尺,相當於每年都會將烏梁素海的水至少“置換”一次以上。

新中國成立後,河套灌區歷經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排配套、現代化改造等4次大規模水利建設,實現了從無壩引水到有壩引水、從有灌無排到灌排配套、從粗放灌溉到節水建設三大跨越。”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主任張廣明說,目前,河套灌區有7級灌溉渠道和排水溝道,共計10.36萬條,長6.4萬公里,各類設施和建築物18.35萬座。

推廣節水控水,促進農業增效。

渠水快到你家田裡了,趕快去接水吧!”“好嘞!我馬上到!”在磴口縣渡口鎮東地村,村民李峰在家中接到**後,立刻前往自家田裡。

過去田間灌溉是大水漫灌,速度慢不說,啥時候到誰家田裡也不知道,只能幹等。”李峰說,“現在有了水務灌溉合作社統一管理,在家接個**,過來就能管好自家田地。”一邊說著,李峰把田邊渠道刨開,水立刻流入田中,灌溉完堵住渠道,讓水流向下一家,十幾分鐘就完成了。

李峰說的“水務灌溉合作社”,是今年4月由東地村與隔壁新地村聯合成立的東新水務灌溉合作社。如今,該合作社按渠系負責兩個村、13條直口渠、1.9萬畝農田。

我們花了半個多月核查兩個村涉及的所有土地,建議村民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集中連片種植統一作物,以便根據需水量集中灌溉。”合作社工作人員、東地村村民樊繼龍說。

與此同時,當地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廣引黃滴灌,智慧型化測控一體化閘門控制水量,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並在智慧型化資訊平台上實時檢視流量、流速等,讓村民能夠了解自家地究竟用了多少水。

通過集中連片種植、加強統一管理、發展引黃滴灌等措施,合作社成立以來平均每畝地節水100立方公尺,節水效果十分明顯。”合作社理事長、東地村黨支部書記陳小軍說。

在進步村的引黃滴灌智慧型辣椒種植示範園區內,陳茂偉指著一根根滴灌管道說:“我們通過土壤墒情檢測儀,以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土壤水分為調控閾值,當土壤相對含水率低於70%時,系統接收到土壤缺水訊號,按照提前設定好的需水量自動開啟閥門,水量供足後自動關閉,實現科學精準供水。”此外,總幹渠中的黃河水通過智慧型閘門引入澄清池後,待泥沙澄清,再加壓進入水肥一體機,實現自動化施肥配藥,最終進入一根根管道中,滴灌集中連片種植的辣椒。

近年來,河套灌區按照“四水四定”原則,積極推進工程節水與引黃滴灌工作,推廣農藝節水和科技節水,建立節水獎勵激勵機制,糧食產量由2023年的17.5億斤增加到2023年的58.17億斤,引黃農業耗水量由2023年的52億立方公尺降至2023年的38.47億立方公尺,引黃耗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推進資訊化建設,促進灌區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位於臨河區城關鎮的永濟幹渠第一分水樞紐看到,工作人員正緊盯著多塊電子屏。這些電子屏有的顯示閘壩前後工***監控畫面,有的顯示各閘口實時開啟高度,有的顯示水位、瞬時流量等資料。

過去我們測水位,不是用皮尺,就是拿著放有浮子和標記刻度的浮筒測量,現在我們用雷達水位計測水位,可以精確到公釐。”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永濟幹渠供水所所長高國臣介紹。

在位於五原縣的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義長分中心,排程屏上紅色與藍色直線互相交織,構成一張詳細的灌排執行狀況圖。“紅色是灌溉渠道,藍色是排水溝道,旁邊的數字標明了實時執行水位、流量等資料。”義長分中心試驗站站長陳愛萍告訴記者,“通過現場自動採集、自動彙總、遠端傳輸,每間隔5分鐘便向中心自動傳送一組新資料。”

河套灌區資訊化建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2023年正式開始規模化建設,經過20多年的建設與應用,先後兩次被水利部列為全國大型灌區資訊化試點灌區,2023年再次被列為全國數字孿生先行先試灌區。“我們通過積極推進灌區資訊化建設,提高了水資源科學調配能力和保障安全執行能力,促進河套灌區高質量發展。”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巨集偉說。

對於未來,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黨組書記李根東表示,河套灌區將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科學分水排程水平,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積極貢獻。

人民** 2023年07月25日 14 版)

進口噴灌幫浦 高效節水的農田灌溉利器

在農業灌溉中,噴灌是一種節水 高效 易於操作的灌溉方式。而噴灌幫浦則是實現噴灌的關鍵裝置。進口噴灌幫浦以其高效 穩定 耐用等優點備受農民和農業部門的青睞。本文將詳細介紹進口噴灌幫浦的工作原理 特點 應用場景以及維護保養方法。點選了解詳情美國尼科nico工業集團。一 進口噴灌幫浦概述。進口噴灌幫浦是一...

JWC農田灌溉幫浦房

為了整合和簡化採購,統一幫浦房的建設需要協調多個分包商,如土方施工方 裝置 商 機電安裝等。同一專案中產品品牌眾多,工程質量難以控制,而後續服務更令人擔憂。潔夫森整合灌溉排澇智慧型幫浦房是由潔夫森獨立設計 採購備件 工廠生產和測試的。它完全在潔夫森工廠生產和組裝。部件高度匹配,不僅效率高 噪音低,滿...

農業灌溉用柴油水幫浦

農業灌溉用柴油水幫浦。農場和牧場用水幫浦灌溉,池塘或小溪的地方常常用汽油水幫浦抽水澆灌草坪或莊稼,船伕用汽油水幫浦驅散船體周圍的水,居家人士用水幫浦清潔溝渠,灌溉花園以及抽乾地下室裡漫過的水。當您在建築和維修專案中,需要轉移水時,水幫浦就派上了用場。他們適用於日常清洗游泳池和浴缸。農場和牧場用水幫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