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正生 增量財政政策可期

2023-07-22 09:24:48 字數 5011 閱讀 9647

作者:鍾正生、張璐、賈清琳 (鍾正生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平安**首席經濟學家)

核心觀點。2023年1-6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3.9%。全國**性**預算收入、支出分別同比下降。2%。

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後,6月公共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均下行至負值區間,顯示財政收入增長受限於經濟復甦放緩。非稅收入增速亦持續下滑,一方面源於去年地方**以盤活存量資產等手段騰挪增收,而今年騰挪空間收窄;另一方面也體現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持續減少。

分稅種來看:1)企業利潤增長低迷使得企業所得稅降幅擴大,是拖累稅收的主要因素;2)地產行業相關稅種全面下行,是拖累稅收的第二大因素;3)扣除留抵退稅因素的增值稅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與經濟復甦放緩相印證;4)居民收入和消費改善幅度有限,個人所得稅和國內消費稅均降幅收窄,但仍同比負增;5)出口環節的稅收同比增速有所提高,或與出口商品結構優化有關,進口環節的稅收同比降幅僅略有收窄;6)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助力車輛購置稅保持較快恢復態勢。

公共財政支出節奏放緩。6月公共財政支出累計同比低於5.6%的全年預算支出增速。在投向上仍更加偏重於包括就業、健康、教育在內的民生領域,對於傳統基建的支援力度進一步減弱。特別是:1)投向科學技術領域支出增速降幅較大,今年前5個月其增長勢頭較猛,或為集中支出發力。2)與傳統基建相關分項合計的累計同比進一步降至-1.5%,比較其在去年1-6月的7.4%,可以看出一般公共財政對於傳統基建的支援力度頗顯不足,且其中城鄉社群事務支出退坡最為明顯。

上半年公共財政收、支進度相比疫情之前仍然偏慢,可見財政收支壓力依然較大。不過,從赤字使用率來看,後續財政支出有加速釋放的空間。1-6月公共財政收、支進度差為6.2%,高於疫情之前4%以下的水平,反映公共財政收入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支援還是比較充分的;以使用赤字/(預算赤字+調入資金)衡量的赤字使用率,今年1-6月為25.4%,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41.5%,也意味著6月公共財政支出放緩幅度相對較大,後續有加快支出的空間。

土地市場仍然低迷,6月**性**收入降幅再度擴大,**性**支出同比亦加速下滑。下半年增量財政政策可期。1-6月全國**性**收入進度明顯慢於支出進度,中間的缺口需依靠地方專項債來補足。上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已完成全年進度的57.2%,而地方專項債額度是按照**性**收入能夠與去年基本持平來設定的,如果下半年土地出讓收入降幅不能明顯收斂,則**性**支出將缺乏支撐,對廣義財政支出發力形成約束。因此,下半年財政政策加碼的必要性增強,7月政治局會議推出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期。

1 一般財政收入受限於經濟增長

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後,6月公共財政收入下行至負區間。6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累計同比公升至13.3%,自今年4月以來維持在高位,主因去年4月開始進行大規模留抵退稅導致了公共財政收入低基數。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後,6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累計同比增長-1.47%,自今年2月份以來再度轉負,顯示財政收入增長受限於經濟復甦放緩。

剔除留抵退稅因素的稅收收入增速並未有改善,非稅收入增速持續下滑。6月稅收和非稅收入的累計同比分別增長16.5%和-0.6%,其中非稅收入增速已連續六個月下降。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後,稅收收入累計同比為-1.6%,連續兩個月下降,說明經濟增長放緩對稅收增長造成壓制。非稅收入增速下滑,一方面源於去年地方**以盤活存量資產等手段騰挪增收,而今年騰挪空間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在保市場主體的政策引導下,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持續減少。

分稅種來看,6月稅收增長主要受到以下幾方面拖累:

1)企業利潤增長低迷使得企業所得稅降幅擴大,是拖累稅收的主要因素。6月企業所得稅累計同比下降5.36%,較5月降幅擴大3.54個百分點。一方面,由於今年年初製造業中小企業開始陸續繳納2023年11月以來的緩繳稅費款月份的補繳規模最大,從而造成1-2月企業所得稅增速抬公升,隨著3月以來補繳規模下降、至6月補繳因素完全消退,企業所得稅增速也逐步回歸低位。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下滑、企業盈利暫未明顯好轉,同時通脹處於低位、下半年ppi回公升但轉正難度較大,下半年企業稅收增長仍然面臨壓力。

2)地產行業相關稅種全面下行,是拖累稅收的第二大因素。6月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稅收收入(包括耕地占用稅、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契稅)累計同比下降6.7%,在去年同期基數走低的情況下,房地產銷售放緩和房企土地購置低迷,仍對稅收增長形成壓制。

3)扣除留抵退稅因素的增值稅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與經濟復甦放緩相印證。以財政部公布的剔除留抵退稅影響的增值稅收入增速倒推,今年6月增值稅收入累計同比增加7.2%,較上月下降2.9個百分點,反映經濟復甦的動能仍有待提公升。

4)居民收入和消費改善幅度有限,個人所得稅和國內消費稅均降幅收窄,但仍同比負增。6月個人所得稅累計同比增長-0.6%,較5月降幅收窄近0.9個百分點。即便受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今年以來個人所得稅持續執行在負值區間,但降幅逐月收窄,因此居民收入偏低、恢復較緩依然是消費低迷的主要原因。6月國內消費稅收入累計同比為-13.4%,較上月降幅收窄2.8個百分點,反映居民消費復甦仍任重道遠。

5)出口環節的稅收同比增速有所提高,或與出口商品結構優化有關,進口環節的稅收同比降幅僅略有收窄。6月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增速累計同比為9.2%,增速較上月提高3.3個百分點。這可能與出口商品的結構優化有關,我國對汽車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較高,而對鋼材、化工、**等部分工業原材料出口退稅率較低,6月我國出口工業原材料類商品放緩較為明顯。進口環節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關稅累計同比分別為-9.5%、-13.6%,進口低迷對稅收增長仍產生拖累。

6)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助力車輛購置稅保持較快恢復態勢。6月車輛購置稅累計同比下降3.6%,降幅較上月收窄近4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回暖。為了支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6月份***批准發布了《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4年,有利於繼續鞏固汽車消費向好態勢。

2 公共財政支出節奏放緩

6月公共財政支出增速放緩,累計同比3.9%,低於上月的5.8%,也低於5.6%的全年預算支出增速。

6月公共財政各主要支出分項的累計同比增速普遍放緩,公共財政支出在投向上仍更加偏重於包括就業、健康、教育在內的民生領域,對於傳統基建的支援力度進一步減弱。1)6月投向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增速雖小幅回落至7.9%,但仍是所公布分項中增長最快、也是佔比最大的一塊,體現出「穩就業」在當前巨集觀政策中的重要地位。2)投向衛生健康的支出增速已較去年明顯回落,但仍保持了6.9%的較高增速。3)投向教育領域的支出增速小幅回落至5%,仍然是財政支出的重點方向;但投向科學技術領域支出增速大幅降至2.5%,今年前5個月其增長勢頭較猛,或為集中支出發力。4)債務付息支出增速雖進一步放緩,但累計同比仍達到5.5%,地方**債務槓桿上公升、融資成本較高對於財政支出的占用較為明顯。5)與傳統基建相關的四個支出分項(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群事務)合計的累計同比進一步降至-1.5%,比較其在去年1-6月的7.4%,可以看出一般公共財政對於傳統基建的支援力度頗顯不足。且其中,城鄉社群事務支出增速從5月的3.5%大幅下滑至6月的-3.1%,支出退坡最為明顯。

上半年公共財政收、支進度比疫情時期有所恢復,但相比疫情之前均偏慢,可見財政收支壓力依然較大。今年1-6月公共財政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54.9%,快於疫情影響下的2020和2023年,但相比歷史年份仍然偏慢;公共財政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48.7%,為疫情以來最高的年份,但仍明顯低於疫情之前水平。從赤字使用率來看,後續財政支出有加速釋放的空間。1-6月公共財政收、支進度差為6.2%,高於去年同期的1.8%、也高於疫情之前4%以下的水平,反映今年隨著留抵退稅完成和經濟復甦啟動,公共財政收入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支援還是比較充分的;以使用赤字/(預算赤字+調入資金)衡量的赤字使用率,今年1-6月為25.4%,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41.5%,也意味著6月公共財政支出放緩幅度相對較大,後續有加快支出的空間。

3 **性**收入加速下滑

土地市場仍然低迷,**性**收入降幅再度擴大,**性**支出同比加速下滑。6月全國**性**收入累計同比為-16.0%,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相比財政預算設定的0.37%微正增長有很大差距;土地出讓金收入累計同比為-20.9%,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性**支出累計同比為-21.2%,加速下滑8.5個百分點。

下半年增量財政政策可期。1-6月全國**性**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30.1%,僅小幅高於去年同期,明顯低於2023年以前水平;全國**性**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36.6%,與往年同期均值水平相當。**性**收入進度明顯慢於支出進度,中間的資金缺口需依靠地方專項債來補足:2023年1-6月**性**收、支缺口達到1.97萬億,1-6月剔除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的地方專項債發行額達到2.172萬億。上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已完成全年進度的57.2%,而地方專項債額度是按照**性**收入能夠與去年基本持平來設定的,如果下半年土地出讓收入降幅不能明顯收斂,則**性**支出將缺乏支撐,對廣義財政支出發力形成約束。因此,下半年財政政策加碼的必要性增強,7月政治局會議推出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