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需要 SaaS 的真相

2023-07-25 17:47:44 字數 2778 閱讀 1726

文 | 張星亮 ec 創始人、ceo

最近有一篇《中國不需要 saas》被廣泛**,很多朋友也推送給了我,其實,該作者並不是乙個 saas 從業人士,但是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悲觀的情緒容易傳播,而樂觀容易被攻擊,所以,我覺得還是要說點真相。

首先,saas 的本質上不是一種服務模式,而是乙個財務模型,無論是雲交付,還是本地部署,saas 模式的核心指標是邊際成本,如下圖所示:

如果 saas 產品是全網乙個版本服務所有客戶,隨著客戶規模的增加,收入線就會穿越成本線,然後具備極強的盈利能力,這個財務模型和 bat 等網際網路平台類似,其資本價值遠遠大於“收入和成本線性**的定製化專案”。

從 2014 年開始,以美元**為首,大量資本開始進入 saas 行業,因為當時消費網際網路的投資機會已經不多,投資人開始把目光轉向了產業網際網路。

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有一種資本效率最高的投資模式,就是通過新技術顛覆舊模式,用資本燒錢整合舊資源,建立價值更大的新業務模式,從而獲得鉅額回報,美團、滴滴就是這種投資邏輯的成功典範,美團通過“新技術+燒錢”整合了餐館資源,成為了新資產,而滴滴也是改造黑車產業鏈,變成價值連城的新資產。

這種投資思維很自然地被帶入了 saas 行業,很多投資人就想:通過 saas 這種新技術,加上資本的力量,把大企業的專案定製模式變成 saas 模式,不值錢的專案定製就變成了價值不菲的 saas 資產,因為這種模式在美國確實獲得了成功,但沒想到的是,這種操作方式在中國就遇到了種種困難:

國企央企對安全的要求是第一位的,上國資雲、信創等政策要求,他們不接受公有雲模式,需要私有雲;

民營企業一旦成規模,就紛紛成立自己的科技公司,乙方只是甲方的探路石,幾年後就會被自研取代;

大甲方的招投標機制,讓企業軟體沒有產品定價能力,都是競爭性定價,saas 產品無法實現高毛利。

從下面兩張圖可以看出這種運作模式的結局,左邊是美國成熟 saas 的財務模型,右邊是國內某 saas 上市公司的財務模型,很明顯在中國,一旦掉入“大甲方泥潭”,就做不出 saas 的模型。

所以,通過燒錢把專案收入遷移為 saas 價值的投資邏輯破滅,所以我們看到了:

真相 1. 從消費網際網路的投資邏輯,直接平移到 saas 行業失敗了,現在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一起**適合中國企業市場的資本邏輯。

資本退潮後,很多 saas 公司就開始迫於生計,開始做專案、做代運營、代開發,那就意味著需要在“人均產值和人均成本”這兩個關鍵指標上,要與用友、金蝶和中軟國際等行業老大哥去競爭,那麼我們看看這些老大哥的經營指標:

1. 2022 年用友的營業收入 92.62 億元,員工數量為 25,383 人,人均產值 36 萬,人均工資猜測是 25 萬以內。

2. 中軟國際營收 200.5 億,員工 91114 人,人均產值 22 萬元;人均工資猜測在 18 萬以內;

3. 以某 saas 上市公司為例,營業收入 5.56 億,員工 1798 人,人均產值為 31 萬/人年,而 saas 人才的人均工資是高於用友和中軟的,所以每年虧損幾個億。

曾經有乙個投資人問我:如果 saas 行業定製化的競爭減少,廠商會不會盈利?我的回答是不會,因為 saas 廠商一旦做專案定製,他的對手就不是 saas 廠商,而是行業老大哥。

真相 2. 行業老大哥都在低毛利執行,saas 公司沒有管理和品牌的沉澱,在專案效率上想超過老大哥實在太難了,除非在產品上打造出獨門絕技。

大企業市場那麼卷,那中小企業市場怎麼樣呢?中國有 3000 萬的中小企業,其中 200 萬家是有強烈資訊化、數位化需求的,但沒有付費意願,因為以前用翻版軟體、大廠軟體都是免費的。

不過從今年開始,燒了 100 多億的釘釘終於開始收錢了 (專業版 9800 元/年,專屬版 98000 元/年起);而企業微信除了 api 收費以外,好友人數也開始收費(5000 位需要 500 元/年,2 萬位需要 2000 元/年,100 萬位需要 10 萬元/年),疫情期間崛起的免費神器:騰訊會議也開始收費 (個人專業版每月 12 元/人,企業版每月 30 元/人)。

今天有個群在討論:騰訊會議、企業微信、釘釘能盈利嗎?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office365、wps 能盈利,這三個產品肯定能盈利,而且還有更多的標準化 saas 也會盈利。

真相 3. 以前“免費”扼殺 saas 中小企業市場,今天三巨頭開啟了收費之門,標準化的 saas 將會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在中國,還有乙個巨大的隱性因素在阻礙企業軟體的發展,就是中國的企業沒有統一的管理理念,導致企業軟體產品很多,客戶的數位化需求也很多,但中間提案和交付效率很低,成為掐住產品和需求互通的瓶頸,以前 saas 廠商會開發 paas,通過降低編碼難度,更接近業務描述的方式,讓 isv 能夠取代廠商來做交付,但投入巨大,進展緩慢,因為沒有統一的管理理念,國內自然就沒有形成“諮詢-廠商-交付”的生態。

今天 chatgpt 的出現,它是乙個有理念能力的機械人,它可以充當需求和**之間的翻譯器,從而打破客戶和廠商之間的瓶頸,我們最近做了很多**,至少能看到的是,乙個能理解需求生成流程、為終端使用者而生的 ai paas 即將出現。最後,我說乙個不是真相的猜測:ai 將會開啟 saas 和需求之間的瓶頸,屆時 saas 將會迸發!

“中國需不需要 SaaS”,有解!

文 文然 蝶創控股總經理。近期 中國市場不需要 saas 這篇文章在 saas 的從業者和投資者中引起不小反響,文中描述的很多現象是認同的,但最後的結論卻讓人感覺無奈憤懣之情過重,理性的判斷有所欠妥。今天想說,中國市場需要 saas,但需要我們做得更好!分析中國 saas 不得不從分析中國軟體業開始...

我們不需要日本的任何食品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 我們中國是日本最大的食品進口國啊!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國,難道自己種的糧食不夠吃嗎?中國這麼多的食品公司難道生產不出國人所需要的食品嗎?為什麼我們還要去進口日本那麼多的食品啊?真的搞不明白啊?現在日本把核汙水倒入了太平洋,嚴重汙染了太平洋的海洋環境,我國周邊地區也深受其害...

不需要別人同意定位追蹤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我們的生活日益與科技緊密相連。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家居裝置以及其他便捷的技術產品,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高效。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個人隱私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式和服務要求我們同意定位追蹤,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定製化的體驗。然而,這種做法引發了一系列關於隱私權和資料安全的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