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綠色合力共建美麗中國,20 「雙碳」先鋒在行動!

2023-07-21 22:32:25 字數 6993 閱讀 6380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入關鍵期,各大上市公司、金融機構都在積極部署可持續發展戰略,並不斷豐富個中內涵。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

熱浪警告!7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初步資料顯示,從7月3日開始的一周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一周」。隨著聖嬰現象的影響逐步顯現,預計全球氣溫還將進一步公升高。

高溫來襲讓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環境保護」,如何減少碳排放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頭等大事。

據《博鰲亞洲論壇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3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136個國家、115個地區、235個主要城市和2000家頂尖企業中的682家,制定了碳中和即淨零碳目標。中國也已承諾,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在2023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23年前實現碳中和。

雙碳」目標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也成為國家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它不僅有利於促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公升級,也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隨著中國進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關鍵期,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部署綠色減碳、可持續發展戰略。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金融、投資機構,均立足於自身優勢和能力圈,抓緊構建esg生態體系並不斷豐富個中內涵。

為展現眾多企業建設美麗中國的不凡建樹,今年5月始,《投資時報》與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推出重磅策劃—《美麗中國 「雙碳」先鋒》,從多個維度對「雙碳」先鋒企業展開立體解讀。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包括碧桂園、華髮股份、伊利集團、海爾智家、華熙生物、聯想集團、復星集團、通威集團、協鑫科技、國壽壽險、國華人壽、郵儲行北分、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盛京銀行、富國**、銀華**、國投瑞銀**、國海**、協鑫新能源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全面展示了企業在管理經營、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減碳公升級、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工作。紮實的可持續發展動作,也使得這20余家企業重磅入選《投資時報》及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推出的《美麗中國 「雙碳」先鋒》優秀案例。

立足可持續目標 頂層設計先行

世界經濟論壇在最新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嚴重的長期風險,全球必須在未來十年更有效地合作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以避免「生態崩潰」和持續的全球變暖。

在全球各界積極參與氣候變化治理的背景下,《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及《2023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相繼出台,共同構建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頂層設計。

立志為全球家庭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復星集團,將「碳中和」目標設定在2023年。為實現集團內部的頂層設計,復星成立碳中和委員會和工作小組,並由安全質量環保督察部牽頭推進碳中和工作。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碳中和委員會由復星國際董事及各成員企業董事組成,負責整體碳中和策略監察與推進,並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進行監管與監督。同時,集團將「碳中和管理」的指標加入各業務板塊責任人的esg管理績效考核機制中,推動碳中和管理在全集團範圍內的進一步貫徹與落實。

致力於「為人類帶來健康、美麗、快樂的生命體驗」的華熙生物,同樣將減碳、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公司生產經營中。2023年,華熙生物首次在集團層面設定esg專職部門,全面負責建立公司esg管理體系、落實可持續治理優化步驟、定期披露esg報告等相關工作。

esg戰略落地,將幫助華熙生物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全面公升級。」華熙生物esg戰略管理中心總經理朱思楠表示,「對內,可提公升公司的可持續治理能力;對外,環保、低碳、減排等都是題中之義。」

產業層面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金融領域同樣將esg投融資理念視作綠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由銀保監會印發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指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納入業務管理流程和風險管理體系。

國壽壽險堅決貫徹「雙碳」戰略,遵照監管要求,持續完善esg和綠色金融管理制度,完善esg治理架構,提公升esg治理和管理水平。

為此,國壽壽險制定了《esg暨社會責任戰略規劃(2021—2023年)》,循序漸進地推進esg管理,力爭於2023年實現esg管理工作引領壽險行業的階段性目標。2023年,在完善esg和綠色金融管理制度方面,國壽壽險頒布了《環境、社會、治理和綠色金融管理規定》,規範該公司esg和綠色金融制度體系。

平安銀行也早已將綠色金融提公升至戰略層面,持續加強頂層設計。

此前,平安銀行在該行《三年發展戰略規劃(2020—2022)》中即提出,實施綠色信貸戰略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按照「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要求,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綠色金融,致力打造綠色銀行。隨後,平安銀行又制定新的綠色金融規劃,進一步加大綠色產業支援力度,深化投融資結構綠色轉型。

今年4月3日,平安銀行聯合平安**發布《綠色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2023)》。這是二十大後,我國銀行業首家對綠色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進行系統總結並發布***在綠色金融戰略指引下,平安銀行持續完善綠色金融的制度建設和治理架構。

踐行綠色發展 科技研發助力

實現低碳發展,科學技術研發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比如,在房地產行業,傳統建築粗放式生產方式已難以滿足高質量發展需求,綠色科技的引用則可使傳統建築行業更高效和可持續。智慧型建造由於高度契合建築業、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的時代需求,因此被看作是解決建築行業低效率、高汙染、高能耗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作為先行先試的傳統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從綠色建造、綠色建築、綠色施工、綠色營運等多維度積極施策,踐行生態環保、節能減排降耗,探索零能耗、零碳建築關鍵技術突破,通過數位化、智慧型化等手段提公升生產效率,推動能耗、碳排雙控,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成效。

為了打造綠色智慧型工地,早在2023年,碧桂園就成立了廣東博智林機械人***下稱博智林),聚焦建築機械人、bim數位化、新型建築工業化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應用,推動建築產業智慧型化轉型,實現高效、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4月,博智林已有28款建築機械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31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超600個專案;累計交付超1700臺,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千萬平公尺。

踐行綠色發展方面,華髮股份也一直在行動。在綠色健康維度,華髮股份以「優+產品體系」4.0為綱,開創了「優+5g」高質量建造體系。

投資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套以裝配式建築和綠色建築為核心理念的體系,不僅包含14項精工技術,更是囊括從前期工程管理規劃、到實際建設過程、再到全流程驗收的共200多項技術細節。該體系致力於打造生態舒適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根源上解決客戶對房屋高品質居住的要求。

房地產之外,光伏產業亦是減碳減排的重點領域,作為以農業、新能源雙主業為核心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準確識別生物多樣性問題可能帶來的風險,創新探索風險中蘊藏的機遇。

依託雙主業戰略布局,通威股份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一體」專案。通過漁業和光伏高效協同發展,公司持續產出清潔能源,有效助力「雙碳」目標與能源轉型。

截至2023年底,通威股份在全國共建立了52座以「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發電站,累計裝機併網規模達3.4gw,全年結算電量40.60億度,實現碳減排309萬噸。

與專注綠色發展的企業使命一脈相承,協鑫科技的能源管理舉措,亦將節能減排的理念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該公司不斷發展清潔能源,堅持科技創新,投資和建設清潔能源發電專案,推動能源轉型。同時,積極開展節能增效專案,通過餘熱**、能源轉化等形式節能減排。

2023年,協鑫科技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密度同比下降45%,綜合能源消耗密度同比下降41%。2023年,公司將繼續通過加強綠色運營、綠色辦公的宣導和資源綜合利用,繼續實現能耗強度負增長、碳排放強度負增長的目標。

全產業鏈減碳 大資料**鏈賦能

隨著「雙碳」政策逐步實施及深化,企業的減排動作也從單一層面逐步走向多層次、立體化,「全生命週期碳減排」概念應運而生。所謂「全生命週期碳減排」,指的是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內的脫碳。

對產業公司來說,減碳不僅僅體現在所生產的產品是否零排放,還體現在原材料**端、生產端以及售後整個過程。從海爾智家的經驗來看,公司減碳動作亦貫穿「研發、生產、**全鏈條。

海爾智家積極與上下游產業鏈單位合作,從原材料製造商到物流企業,從消費者到**拆解工廠 ,形成了「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營銷、綠色**、綠色處置、綠色採購」的6-green戰略,圍繞「研發、原材料、生產、包裝和運輸、產品**」等方面,探索產品全生命週期減碳。

伊利集團同樣是踐行全生命週期減碳的排頭兵,該公司以「全生命週期綠色行動」為基底,通過開展可持續採購、綠色生產、使用環保包材、開展水足跡管理等動作,推動全產業鏈條的綠色生態構建。

2023年,伊利集團收集了200多家主要原輔料**商的碳排放資訊,開始啟動對所有產品品類的碳足跡核算。這一年,該公司減碳實踐還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走向零碳—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報告》。進入2023年,伊利集團不僅打造出5家零碳工廠只零碳產品,還與合作夥伴一同啟動行業首個「零碳聯盟」。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綠色低碳發展的企業,聯想集團已積累17年低碳發展經驗,其自身運營與生產所產生的排放量已處於較低區間。目前,聯想集團正將自身的esg實踐經驗沉澱為esg服務與解決方案,覆蓋智慧型製造、智慧型樓宇、智慧型城市、綠色**鏈、低碳園區等領域。其中,推動各行各業客戶實現淨零轉型為主要發力方向。

一方面,聯想集團從低碳產品採購、提公升能源效率及推動迴圈經濟發展等三個方面助力客戶減少碳足跡。另一方面,聯想集團對外輸出行業esg服務解決方案,通過智慧型化轉型,提質增效,助力企業節能減排,目前已經在汽車製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等行業深入應用。

數位化時代,大資料賦能產業鏈減碳同樣成效顯著。以30餘年光伏電站運維經驗為基礎,協鑫新能源加速發展各種運維管理輸出業務,依託「物聯網+大資料」技術,以管理服務為基礎,以資料服務為新引擎,為客戶提供綜合能源領域最具專業化、最具成長性、最具競爭力的「資料+管理」科技服務。

截至2023年末,協鑫新能源累計服務電站容量近4gw,為社會持續輸出綠色可再生能源,助力「碳中和」目標的高質量達成。

貫徹「雙碳」戰略 綠色金融指引

2023年6月,《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提出,銀行保險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入到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切實提公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

作為一家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的銀行,廣發銀行始終保持對綠色金融方向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從戰略高度持續加大對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的支援,充分借力並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豐富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鏈融資等產品,實現綠色金融業務全面開花。

在綠色信貸端,廣發銀行主要投向基礎設施綠色改造公升級、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並持續加深重大專案領域合作。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突破1300億元,較年初增加近400億元。廣發銀行還主動引入具有esg理念的產品,為客戶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

積極貫徹「雙碳」戰略的北京銀行亦深入踐行esg發展理念,全面公升級綠色金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生態銀行」。

在打造「生態銀行」的戰略指引下,北京銀行綠色金融發展迅速。2023年,北京銀行發布了「綠融+」綠色金融服務品牌,打造涵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鏈、綠色金融生態圈在內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化服務體系。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同比增131.03%,增速排名24家主要銀行首位。

伴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南京銀行近幾年的綠色金融發展相當迅速,不僅規模持續大幅增長,綠色金融產品種類也不斷擴充套件,形成了「鑫動綠色」產品體系,其中多個產品為全國首創。

持續創新加持下,南京銀行綠色金融產品的覆蓋領域也不斷拓展。在綠色投行業務方面,2023年,南京銀行參與多筆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承銷,包括:日照銀行2023年綠色金融債券、全國首單房地產綠色中期票據(可持續掛鉤)、中電投融和融資租賃***2023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等。截至2023年末,該行綠色債券投資餘額達61.5億元。

在過去的一年,國海**亦聚焦低碳經濟、清潔能源和綠色科技等領域,助力綠色產業轉型公升級。

資料顯示,國海**全年服務綠色融資36.5億元,完成全國首單銀行綠色貿融abs、全國城商行首單「碳中和」綠色金融債等3個首單創新專案;完成綠色股權投資2.08億元,承銷或投資綠色金融債、綠色債券14.22億元;發布綠色金融相關深度研究報告11篇,開展專題會議7場。

國海**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不斷提公升綠色金融服務和產品創設能力,加強綠色研究、提供智力支援,以更大力度、更紮實的舉措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綠色發展。

布局esg產品 助推高質量發展

最近幾年,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esg投資逐漸成為國際共識,也成為資管機構布局的重要方面。根據《2023年度中國資管行業esg投資發展研究報告》,為了響應在管esg相關專戶或客戶要求而開發esg相關產品的機構佔比約43%。

公募**作為esg投資中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加速發行esg**產品。《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esg**以泛esg**為主,主要包括綠色、環保、美麗中國、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新能源、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等相關領域。

作為「老十家」公募**公司之一,富國**在esg投資領域主動布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公司旗下相關**已有15只,最新規模近290億元,涵蓋權益、量化、固收、公募reits四大品類。

為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和主動踐行綠色發展路徑,富國**加入了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還與上海財經大學共同成立上海財經大學富國esg研究院,持續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成立逾20年的老牌公募**公司銀華**,自成立以來也一直秉承「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的價值觀,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賦能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推進esg投資落地,銀華**成立了esg研究團隊,將esg策略融入投資流程,並追蹤評估esg因子對投資組合的優化,主動布局相關產品,為投資者提供豐富選擇。

銀華**透露,未來3至5年,公司將逐步完成三個短期目標:一是成為積極股東,進一步增強與被投企業的互動,積極行使投票權;二是發力主動esg理念策略,發行esg主題相關的主動策略產品;三是識別氣候風險和機遇,通過碳足跡等量化指標衡量氣候風險管理進展。

國投瑞銀**亦較早投身於esg領域,基於中外股東在esg領域的領先和積累,致力於打造本土化的esg投研體系,力爭為投資人創造可持續的超額回報。

目前,國投瑞銀**旗下已有國投瑞銀美麗中國、國投瑞銀新能源等相關產品成立。據介紹,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該公司旗下可持續投資相關概念的**規模合計約180億元。

未來,國投瑞銀**在公募**行業繼續穩紮穩打的同時,將進一步踐行esg理念,積極推動esg投資在國內的發展和本土化程序,利用資本引導企業重視可持續發展,幫助企業綠色轉型和經營。

美麗中國 綠色答卷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綠色發展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之一。在這期焦點訪談中,我們將 美麗中國背後的綠色答卷,分享關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精彩觀點和實踐經驗。讓我們一起了解綠色發展,共同創造美好未來!正文 意識覺醒 邁向綠色未來。直面環境變化,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越來越多的人開...

合力創新 浪潮資訊聯合元腦生態夥伴匯聚智算之力

在新一輪資訊革命的驅動下,金融計算產業也快速走向了轉型公升級之路。期間,為了進一步打通金融數智化轉型的最後一公里,浪潮資訊以及合作夥伴們正基於元腦生態,合力創新,不斷建立 金融行業 場景共同體 加速驅動計算向智算轉型。一站式智慧型ocr解決方案,以生態之力 建立金融行業場景共同體 基於元腦生態,浪潮...

中新共建生態城綠色低碳經濟先行區

昨日,市 新聞辦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建設十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作為中新兩國 間重大合作專案,值此生態城開發建設十五周年之際,中新雙方決定共同建設生態城綠色低碳經濟先行區,將生態城打造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的典範。生態城自誕生以來,就蘊含 綠色低碳 的發展基因,自帶開放氣質,在先行先試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