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完美孩子

2023-07-26 06:48:13 字數 963 閱讀 3105

現實始終美好。是我們充滿壓力的想法,使之變得扭曲。

拜倫·凱蒂。

伊萊·芬克爾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列出統計資料說明父母生育子女之後生活質量的變化。“《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人們匯報自己前一天在16項活動中(工作、通勤、鍛鍊、看電視、吃飯、社交等)體會到的情感。其中育兒為他們帶來的負面情緒,幾乎超過了除工作之外的所有活動。育兒幾乎要比任何一種活動都更加令他們感到疲憊。”

很可怕,不是嗎?原本充滿樂趣的親子關係為何會變成這樣——深情快樂的親吻和擁抱都**去了?芬克爾的文章讀來令人難過(他還援引了另一些統計資料,說明成為父母後患上臨床抑鬱症的情況有所增加),這篇文章促使我在facebook主頁上,以及與美國全國各地的家庭進行了一次有價值的談話。只有承認自己面對生活(包括養育子女)的矛盾心理,才能找到我們自己的方式去擁抱生活。

雖然這篇文章意義重大,但也會帶給讀者一種感覺,為人父母就要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需需求,會帶來很大壓力,而且完全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明。要面對十八年的不眠之夜、財務壓力,以及**的機會減少,這一切對人完全沒有吸引力。雖然我從來不認為僅僅改變心態就能緩解焦慮,但我相信,如果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始終抱有負面的看法,這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事實上,養育子女真的十分艱難。如果要求自己堅持不切實際的行為標準(始終保持耐心,千萬不能暴躁),只會進一步加劇芬克爾提到的抑鬱問題。

育兒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滿懷愛心地準備了非轉基轉基因的有機燉菜作為晚餐,然後你的孩子提出要求:“我想吃黃油義大利面!”一切都混亂不堪。摸摸沙發墊下面,天知道你會發現什麼腐爛的食物。一切都令人筋疲力盡。一位母親告訴我,她畢生最大的願望,僅僅是不受打擾的一夜安睡。

雖然我們希望有節奏地走過育兒生涯,讓照料和餵養孩子的責任不再抹殺我們自己的個性,也不再無視自己的需要、情緒或願望。我們期盼能空出幾個小時的時間用來讀書,或者希望上洗手間時孩子不要在旁邊看著。當然,我們有時也會感到焦躁,有有時也會失去冷靜。偶爾亂發脾氣,事後又追悔莫及。這就是現實生活。而應對這一切的秘訣,並不是徹底趕走不愉快的經歷,而是與之和平共處。

忘掉過去,面對未來

人生如一段旅程,每個人都攜帶著自己的行李箱,在這個旅途中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也受到了不少傷害和挫折。然而,過去只能留作回憶,我們必須學會將其放下,才能真正面對未來。過去是一本已經翻過的書,無論其中有多少的遺憾 失落,我們都不可能改變它。懷念過去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停留在回憶中,讓其成為糾纏我們前行腳...

牙齒矯正的黃金期 讓孩子擁有完美笑容

擁有潔白整齊的牙齒和自信燦爛的笑容是每個孩子都渴望的美好願望。隨著孩子的成長,牙齒的排列和咬合可能出現問題,影響美觀和口腔健康。牙齒矯正是實現完美笑容的有效方法,而抓住 期進行矯正將帶來更好的效果。本文將 牙齒矯正的 期,讓孩子擁有完美笑容。什麼是 期?牙齒矯正的 期通常指的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特別...

忘掉STEM課程吧,家長們希望學校幫助改善孩子的性格

超過五分之四的父母希望他們年幼的孩子學習的不僅僅是stem。一項針對2000名5歲及以下兒童的美國父母的民意調查發現,77 的人認為,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發展技能對他們年幼的孩子來說與學業技能一樣重要。除了stem教育,父母還希望孩子培養歸屬感和社群意識 77 並學習社群服務的價值 75 家長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