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韜 日本「排汙入海」,汙染的不只海洋

2023-07-20 21:01:29 字數 1335 閱讀 7909

對於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核汙染水,日本經濟產業省專家組曾提出5種處理方案,將核汙染水排海並非唯一處理方法。日本**沒有充分討論所有可能的安全處理方案,也沒有採取萬全之策對核汙染水進行盡可能的無害化處理,執意選擇最低成本、最「省事」、最不安全的處理方式,即直接向海洋排放。日本**的「省事」帶來的是整個人類的大「不省事」。這些「髒水」排海,汙染的絕不只是相關海域。

首先,「排汙入海」汙的是國際組織的聲譽和權威性。日本為給「排汙入海」賦予合法性和正當性,強拉國際原子能機構為其背書,甚至墊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報告前言申明,報告本身並非是對日本排海決定的「推薦」或「背書」,如果日本將此當作強推核汙染水排海的通行證,是在嚴重汙損國際組織的聲譽和權威性。更何況有資格且有義務對海洋水體及海洋生物和人類生存環境遭受危害進行評估的國際機構不止一家。

其次,「排汙入海」汙的是日本的「人設」。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一直謀求洗刷過去的汙點,成為「正常國家」,甚至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而,只有為國際社會創造福祉、提供公共產品的負責任國家才有資格被公認為「正常」。乙個既不對其二戰期間犯下的戰爭罪行表示悔罪和道歉、還給國際社會增添新傷害的國家,怎麼能讓世界人民信服,又怎能得到聯合國各成員國的認可?日本**的此番胡亂所為是在自證其汙。

再次,「排汙入海」汙的是人類共同家園。地球陸地資源瀕臨枯竭,人類生存越來越依賴海洋和藍色經濟的開發利用,各國都有義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了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2023年《倫敦傾廢公約》禁止通過海上人工構築物向海洋傾倒放射性廢物。美國一家研究機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研究報告稱,福島核災難發生5個月後,在美國西海岸聖地牙哥附近捕獲的金槍魚中檢測到放射性元素銫-137和銫-134。海洋沒有物理邊界,放射性汙染物隨著洋流向世界每個角落擴散,人類將難以向海洋獲取無汙染的食物。人類社會對海洋的憧憬將因為核汙染而變為恐懼。日本**曾承諾在獲得相關方的理解之前,不會對核汙染水進行任何處置。然而,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反對聲音,日本**仍一意孤行進行排海準備,這無異於是在公開挑戰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最後,「排汙入海」汙的是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2023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用地的悲劇》的文章,解釋人類某種不理智的行為,即通常人們會認為公用地是可以免費私用的,同時又不願為公用地的管理和保護付出代價,從而造成公用地被破壞。日本的相關行徑可以對號入座。日本素有在大洋中追逐和虐殺鯨魚的傳統,嚴重危及鯨魚種群的生存,遭到國際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但幾十年來日本仍打著科研的幌子對鯨魚大開殺戒。日本在不斷向海洋索取的同時又向海洋傾倒核汙染水,肆意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如果日本開了這樣危險的先例,以後再有效尤者,照此下去,人類良知何在,國際公理何在?正如中國***發言人所說,「如果有人認為福島核汙染水可以飲用、可以游泳,我們建議日方把核汙染水好好利用起來,供這些人飲用或游泳,而不是排進大海,讓國際社會擔憂」。(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日本核汙染水排海,往返日本的船舶該怎麼辦?

澤弘國際訊息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汙染水排海。按照東京電力公司的說法,首次排海將排放約7800噸核汙染水,計畫連續排放17天左右。2023年度的排放總量為3.12萬噸,相當於排空大約30個儲罐。由於目前核汙染水還在持續增加,大量核汙染水無法一次性全部排放,預計整個排放過...

核汙染水排海,日本正成為破壞全球生態的罪犯

日本核汙染水排海了,現場畫面中,海洋的顏色都不一樣,而且還要持續排放30年。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核汙染水。這次排放的核汙染水怎麼來的,這還得從2011年的日本大 說起。日本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發生9.0 這也是有紀錄以來在日本所發生規模最大的 受大 及...

美國的雙標 縱容日本核汙染水排海的地緣政治私利

導語 最近日本 單方面決定啟動核汙染水排海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然而,日本 的行動背後卻得到了美國的默許與縱容。這種雙標的做法讓人不禁質疑美國在環保和人權等議題上的真實立場。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分析美國的縱容行為,並對這種行為的動機進行 一 美國的縱容行為自日本 決定將核汙染水排海以來,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