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之外 歷史上的高適與李白

2023-07-25 10:07:26 字數 2526 閱讀 1338

***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上官雲)自上映以來,憑藉對唐詩的展現以及故事內容,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不僅票房持續走高,更收穫了許多好評。

在《長安三萬里》的故事中,高適與李白是兩個重要人物。他們究竟是不是好朋友?唐代哪位詩人詩歌成就更高?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唐詩三百首〉通識》作者周興陸說,李白、高適、杜甫三人曾結伴漫遊梁宋,後來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且杜甫比李白的年齡小不少,還是李白的“鐵粉”。

高適與李白的友誼。

在《長安三萬里》中,高適與李白認識得很早,彼此交情也不錯。

長安三萬里》。片方供圖。

周興陸說,歷史上李白與高適年歲相仿,唐朝有漫遊之風,再加上杜甫,三人曾一起漫遊梁宋,即今天河南開封、商丘一帶。關於時間有不同說法,清人說天寶三載,宋人說是開元二十五年。

杜甫的年齡比高適和李白小不少,這次漫遊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後來在詩裡反覆提到,如《昔遊》雲:“昔者高與李,晚登單父台。”高適有一首《宋中別周、梁、李三子》,其中稱讚李白天資高,心無雜念,不久就會有官位。

李白是乙個狂放之人,這種漫遊在他的詩中似乎沒有留下太多記憶。不久,三人受北海太守李邕的邀請,再次相會,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三位詩人結伴同遊,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然而,這段友誼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發生了變化。

天寶十二載,高適謁見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任掌書記,很受信任。“安史之亂”爆發,他又協助哥舒翰防守潼關。潼關陷落後,高適追隨玄宗西行,被授予侍御史和諫議大夫之職。

之後,永王李璘在江南造反,唐肅宗任命高適為淮南節度使等,討伐永王。此時的李白一直在江南一帶遊蕩,受永王李璘徵辟入幕。就這樣,高適和李白各為其主,身處不同陣營。

李璘叛亂被平定後,李白東躲**,最後還是**,關在潯陽獄。他向高適求救,甚是可憐。

但高適應該並未出面相救李白。周勛初《高適年譜》說:“高適對李白之厄難,似無所幫助。”後來,李白被流放至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放還,寫了千古名作《早發白帝城》。

杜甫是李白的“粉絲”嗎?

此外,有人說杜甫是李白的“粉絲”。這雖然是網路語彙,但大體上是成立的。

自天寶四載,兩人在兗州分開後再未見面,所以杜甫在《夢李白·其二》中寫道“遊子久不至”。他連續三夜頻繁地夢到李白,卻說是李白特意來入夢中,更見得友情親切。

長安三萬里》。片方供圖。

另外,杜甫的五言律詩《天末懷李白》開篇寫道:“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這抒寫了對李白的深切牽掛。第三句“鴻雁幾時到”,久盼書信而不至。第四句“江湖秋水多”,暗示世事險惡。頸聯“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更是千古名句。

最後“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二句,謂李白去夜郎經過汨羅,應該投詩贈屈原向他傾訴,意即李白和屈原一樣遭受巨大的人生冤屈。

李白的桀驁不馴,為世人所不容。杜甫卻偏偏是李白的“鐵粉”,在《不見》中寫道,“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過,李白寫給杜甫的詩不多,基本都是早年同遊齊魯時之作。

誰的詩歌成就更高?

在文學成就方面,李白與高適都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但不是乙個重量級。

高適一生作詩200多首,李白有一千多首,數量差距很大。借用明初高棅《唐詩品汇》的話說,高適是名家,李白是正宗,杜甫則是大家。

寫詩,李白無體不有,而且都寫得很好,只是七律寫得少。高適主要寫邊塞詩,**於行伍生活,當時朝野上下高適詩的名聲很大。《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已經成為如今日常的熟語。

高適直言敢諫,“安史之亂”時經常為朝廷出謀劃策,可謂能文能武,見識和功業都在李白等一般詩人之上。《舊唐書》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高)適而已。只不過,高適屬於“晚達”,35歲左右去長安考試落第,一直到49歲依然窮苦潦倒。50歲才經人舉薦,得乙個縣尉的官職,在封丘縣裡主管治安,很不甘心。

他早年便曾立下志向,希望能夠解救百姓苦難。但直到53歲入哥舒翰幕,人生才開始有轉機,此後為唐王朝靖邊安邦做出重要的貢獻。

唐詩三百首〉通識》。中華書局出版。

周興陸認為,古人說:“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相較而言,李白只是立言,高適則既立言又立功,二人都是不朽的。

心遊目想的唐詩審美之旅。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都是一代之文學。

詩至唐代,各體均已成熟並且達到創作高峰。尤其盛唐時期,才士輩出,骨氣、聲律大備。唐詩也歷來是童蒙教育的重要素材,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

不過,並不是每首唐詩都有童蒙教育的意義。有的詩不適合青少年和初學者閱讀,因此,讀唐詩需要鑑別取捨。

在《〈唐詩三百首〉通識》中,周興陸提出,唐詩精神風貌可以概括為遊俠尚武的精神、自信張揚的個性、博大仁厚的情懷、山水自然的意趣。

在他看來,深入閱讀唐詩,是引一次心遊目想、逸興飛動的審美之旅,“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唐詩在培養青少年共知、共識和共情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完)

*:中國新聞網)

觀《長安三萬里》隨想 歷史上的高適是乙個“偉光正”的人嗎?

隨著 長安三萬里 熱映,高適被塑造成為乙個剛正不阿 刻苦自律 大器晚成 信守承諾 有情有義的 偉光正 的人物。我們不禁發出會疑問 真實的歷史中,高適是這樣的乙個人物嗎?本期 我不想對高適的一生做流水賬式的分析,只想通過電影裡面出現的三個典型事件來給大家介紹歷史上的高適 高適真的是李白最好的朋友嗎?網...

《長安三萬里》 穿越時光的長安之夢

長安,這個名字自然而然地喚起華美的幻想。葡萄美酒 夜光杯的誘人光輝,琵琶大弦小弦追隨胡姬旋轉的舞裙,奢侈的荔枝一騎而來,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的哀婉。長安,這個詞語,既絢麗多彩又充滿腐朽的歷史。它深埋在時間的沙漠中,承載著千百年來無數人的嚮往和渴望。長安的精髓已經流淌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被珍視 ...

長安三萬里,太大的野心

長安三萬里,是讓人驚喜的。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孩子走進電影院時,我猜到會看到一幅盛唐的畫卷。沒錯,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高適那無奈,卻又波瀾壯闊的一生 我看到了李白放浪不羈,卻也無可奈何的一生 我看到了杜甫 賀知章 王維 岑參 張旭,甚至還有李龜年 這是一副盛唐明星群像電影,那些出現在語文課本裡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