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2023-08-29 03:49:17 字數 2898 閱讀 3405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講,人的需求大概分為五個層次:

1、滿足生存需要。

2、滿足安全需要。

3、滿足社交需要。

4、滿足尊重需要。

5、自我實現需要。

很多人之所以對讀書到底為了什麼這個話題,產生不同看法,主要是因為處在不同維度看待這個問題。當你處在滿足生存需要這個維度時,讀書可不就是為了多掙錢嘛。

而當你處在其他維度看待這個問題時,你的答案可能會不盡相同。

人與人之間的觀點差異,很多時候**於彼此所處經濟條件不同、認知不同、眼界不同、對生活的體驗不同、利益不同。兩個從小在不同家境中生活長大的人,對同乙個問題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

尤其當他們在長大**後,彼此生活的延續沒有交叉時,則對於這種不同很難找到相通點。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彼此誰都無法理解對方,都視對方為思想怪物。

需要宣告一下的是,我說當你處在滿足生存需要,讀書就是為了掙錢滿足生存需要時,只是一種中立表述,並不是對這種想法有任何的嘲諷或負面評價。因為在現實中,很多人都處在這個維度思考問題,且很難從這個維度跳出來。

在某乙個特定時間段內,這個世界的物質總量,基本是恆定的。因為人類世界的生產創造能力,在某個相對特定的時間段內,基本只能維持在某個特定水平。生產創造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人類世界物質總量的恆定性。

當物質總量恆定時,很多人便被相對固定在了生存需求上。生存,是地球生物圈的先天設定法則。所有的生物,自從出生之日起開始,便懼怕死亡。為了逃避死亡獲得更多生存機會,在生存需求上思考問題,屬於動物基因中的自帶本能。

而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和爆發,世界物質總量被不斷攤薄。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出於生存本能需要,對物質展開爭奪的鬥爭,可能會越來越多。

當然,現代社會的生產創造能力,相比過去而言也獲得了十分明顯的增長。如果有機會去故宮參觀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古時候皇帝的龍椅和龍床。僅從物質條件來看,古時候皇帝所能享受到的物質條件,可能還不如乙個現代普通人。

這就是社會整體生產創造能力的提公升,給現代人帶來的普惠性好處。

雖然我講了這麼多生存需要,但其實這只是屬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第一層次需求。在生存需求上面,還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價值實現需求。

所謂安全需求,是指當你滿足生存需求時,還希望進一步獲得安全感。這種安全需求,不僅針對人身、財產的安全,還有一種對穩定預期的安全感。

簡而言之,當你滿足生存需求後,你希望生活在乙個規則明確、秩序安全、法治昌明的社會中。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社會中,你的人身、財產安全,才能夠得到十分穩定且有預期的保護。你對自己的行為、他人的行為,也可以有十分明確的判斷和預期。

所以,我們一直講要建立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建立,基本可以滿足這個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安全需求。

而在滿足安全需求後,人會產生第三個層次需求,即社交需求。

所謂社交需求,主要涉及人的精神歸屬問題。人是群體性動物,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喜歡身處在乙個群體中,並在這個群體中獲得自己的精神歸屬。

通俗來講,當你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且有充分的安全感後,你可能希望有朋友,有家人,有伴侶。如果你總是自己乙個人,週末在家甚至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時,你可能會感覺孤單、寂寞、無聊。

在這種情況下,人便產生了社交需求。

當然,有朋友可能會想,我更喜歡獨處,不喜歡到人多的地方去,因為感覺煩或者累。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你的社交需求被過度滿足。有些人生活在大城市中,比較擁擠,或者所處的人際關係本身便比較複雜,導致社交需求被過度滿足。也有些人性格相對清淡一些,對社交的需求沒有那麼旺盛,也可能產生社交需求被過度滿足的情況。

但是,這不代表你沒有社交需求。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社交需求不可能是零。

試想一下,如果你只是自己乙個人,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同事,沒有伴侶,完全孑然一身,很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宇航局在對即將登入外太空的太空員進行培訓時,其中重要一項,便是精神獨處培訓。因為當乙個人獨自身處外太空時,很容易出現精神抑鬱等問題。

當你有了家人、朋友、伴侶,滿足了社交需求後,便是尊重需求。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甚至得到所在群體的認可。也正因為此,每個人也需要尊重別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尊重是相互的。

最後便是關於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關於自我價值實現,是乙個比較巨集大的話題,不同的人對此可能有不同看法。但與前面幾個需求相比,乙個明顯的分界線是,在這個需求層面,行為人不是為了滿足生存、安全、社交、尊重需要,而是為了滿足別的。

即行為人在做這件事情時,主要不是為了讓自己填飽肚子,或者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生存機會或安全感、尊重等。行為人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在其他維度層面,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

比如,乙個人苦練運動技能,純粹只是為了超越自己。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也不期待從這項運動技能中,獲得物質回報。他只是純粹為了超越自己。

這就屬於為了自我價值實現。

像武俠**中提到的,某些已然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仍然堅持不懈的練習某種神功,以便讓自己達到更高段位的內力境界,便屬於為了滿足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需求,一般人做不到。對於某些從這個需求層面出發的人來講,如果真的能夠達成,一般也往往能順帶解決前四個需求。對於乙個能夠專注於實現自我價值需求的人來講,如果最終真的實現了自我價值,則生存、安全、社交、尊重這些需求,往往也會順帶解決。

當乙個演講者在台上講的內容,引發台下人搶話筒反嗆時,表明兩者之間的思考維度,不在同乙個水平線上。如果我們跳開特定的身份、立場、思維標籤,純粹站在馬斯洛生存理論角度去看待問題的話,不同觀點的劇烈碰撞,主要是因為需求層次不同。

當然,這只是從巨集觀層面做的**,對於這個教授演講的具體內容,在此不做分析和討論。

最後要談的一點是,需求層次不會一成不變,也可能隨著時間、處境等變化,而發生變化。比如,當你在大學時,如果家境尚可,自身也比較優秀,生存、安全、社交、尊重的需求,都被滿足後,你可能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想要滿足。但是,當你大學畢業走入社會後,如果發現工作不好找,房子買不起,物件也不太容易找到時,則可能又會跌落到前幾個需求中。

到時候,你可能會嘲笑年輕時的自己,是不是有些幼稚。

其實,不是年輕時候的自己幼稚,而只是因為隨著環境、處境的變化,個人的需求層次發生了變化而已。

人類的發展到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懶惰還是更加的勤勞?

人類發展的動力 懶惰與勤勞的微妙平衡 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一直在不斷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發展。然而,人類的發展動力究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懶惰還是更加的勤勞,這個問題涉及到人類的心理 文化 社會和技術等多個層面。本文將從不同角度 這個問題,並通過例子闡述懶惰與勤勞在人類發展中的微妙平衡。1.懶惰的催生創新 ...

公升學宴到底是家長為了慶祝還是收禮!

近年來,公升學宴的風氣漸漸變味,純粹的慶祝和祝福之心已經被一些人的功利心所取代。我親身經歷了一場公升學宴,對此深感無奈。我參加了乙個親戚孩子的公升學宴,帶上了800塊錢的禮金。這場宴會規模龐大,據說請了20多桌人。起初,我以為親戚的孩子一定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所以舉辦如此隆重的宴會。然而,當我了解到他...

橡膠產品到底是什麼

橡膠產品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無論是作為日常用品還是工業材料,它們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橡膠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橡膠製成的家具腳墊可以有效緩解地板與家具之間的摩擦,保護地板免受刮擦,同時降低噪音。而橡膠製成的防滑墊可以讓我們在步行或運動時更加安全,避免因地面濕滑而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