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一人一表”的“表內資產”

2023-08-09 05:22:22 字數 6542 閱讀 5309

《多肽鏈》原創出品作者|嚴睿、宋思夢1.41億糖尿病患者、2.45億高血壓患者、3.3億心血管患者……在中國,龐大的慢性病人口基數和且還在快速增長的勢頭,是個嚴峻的挑戰。

對於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偉大目標來說,國民健康水平的提公升必須要掌握慢病管理的主動權,以緩解醫療系統及醫療支付帶來的巨大壓力。

疫情改變了公眾對於個體健康的管理理念,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能只依賴於有病去醫院,要真正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關鍵是要自己有意識的去過健康生活,去做科**動。

但乙個尷尬的現實是日常生活中的主動健康管理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

由於缺乏工具,普通人很難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細微的變化和趨勢狀況,身體的健康狀況沒有視覺化或量化的顯示;對於慢病患者來說,除了遵醫囑外,很難主動且有效管理自己的身體,而院內的醫生也很難隨時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態資料來做回訪。

如何解題?2023年8月4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hdc.together)上,harmonyos4正式發布的同時,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余承東宣稱搭載鴻蒙生態的智慧型裝置已超過7億台。

事實上,以手機和可穿戴裝置為主的智慧型終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成為幾乎每個人生活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像人體的“外器官”一樣極大地改變了每個人的行為方式。

“產品工程的魅力,就是將尖端技術應用在生活中而不留痕跡”,就如同華為運動健康軍團ceo張煒所說,智慧型穿戴裝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人們,是解題健康管理的乙個關鍵。

華為運動健康軍團ceo、華為終端bg智慧型穿戴與運動健康產品線總裁 張煒。

從智慧型手環的入局到開創watch系列智慧型手錶,佐以華為運動健康app,不斷迭代和技術創新,10年時間華為為公眾創造出了乙個在日常生活場景下進行主動健康管理的應用生態。

截至2023年,華為運動健康全球註冊使用者已達4.5億。與此同時,華為建立了“產學研醫”的生態體系,與全球超過100家醫療機構進行合作,在千萬級使用者的共同參與下,對於個體健康管理的解決方案持續完善。

從心率監測、血氧監測、壓力監測到心臟健康、睡眠健康、血管健康、女性健康、創新血糖、肺功能健康、高原健康研究……華為通過軟硬體的突破和平台生態的建設,一步步紮實挺進健康管理的“無人區”。

這正是每個“第一責任人”所希望看到的。

壹| 慢病

大眾型剛需

健康人群就真健康嗎?這並不是個無厘頭的問題。

以生化指標判斷疾病是否發生,是過去以院內問診**為重心的依據。但今天我們對待疾病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轉變,以疾病預防為重心,實際上將健康管理的關口大大提前了。

按照《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圖(第10版)》資料顯示:2011-2021的十年間,中國糖尿病人口數從9000萬增加至1.4億,增幅高達56%。

與這個資料相比,另乙個資料恐怕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卻影響範圍更大。

早在2023年時,世衛組織首次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報告》中就曾發出過警示:中國約有5億成年人處於糖前期,主要是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兩種型別,糖前期人群有較高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國內糖尿病學領域也一直在努力推廣普及ifg和igt的檢查和調理,可對於並無明顯症狀的糖前期,**中知曉率僅為35%。很多人出現明顯症狀再去就醫時,已經到了不可逆的階段。

過去十年,國內糖尿病人群的迅速放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糖前期人群的防治疏鬆。如不能扭轉這一態勢,5億糖前期人口和1.4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問題將是難以想象的一種壓力。

三年前,華為便聯合醫院開啟血糖研究,超過1000多名參與者佩戴華為手錶進行長達10多萬小時的健康監測,獲得了100多萬條高血糖風險相關研究資料。”

2023hdc華為運動健康創新技術論壇上,華為運動健康軍團ceo張煒說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血管彈性、睡眠心率、脈搏波等體徵,在高血糖人群中具有“自相似性”,這為華為設計出業界首創的“高血糖分形演算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5月間,華為推出的watch 4系列智慧型手錶上市即遇熱捧和關注,乙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是全球唯一支援高血糖風險評估的智慧型手錶。發售後乙個月,就已經有超過30%的watch 4系列使用者加入血糖健康研究。

watch 4系列的高血糖風險評估功能可以說大大降低了糖前期和糖尿病的篩查門檻。使用者一旦形成日常監測、評估高血糖風險的習慣,很容易通過三檔風險級別判斷是需要及時調整生活習慣,還是去就醫。

正如張煒所說,健康對於消費者購買智慧型穿戴裝置的驅動力是最強、最持久的。

華為智慧型手錶之所以能在脫穎而出,引領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很重要的乙個原因就是抓住了不同人群對於運動和健康管理的剛需。

比如在國內第一大病種的心血管疾病領域,華為的硬體模組與高效能ecg和ppg高效能感測器,能夠為使用者提供連續無感的房顫及早搏篩查等醫療級心電圖監測。

自2023年發布watch gt 2 pro ecg款智慧型手錶和血管健康研究平台至今,已有超110萬的研究使用者,篩查出高風險約4000人,確診率高達96%。

在高血壓研究領域,華為在2023年12月發布了搭載業績首創hybrid血壓測量技術的huawei watch d智慧型手錶,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在不同場景完成血壓精準測量;未來華為將繼續在運動與血壓健康場景下探索,去檢測運動狀態下的血壓變化情況,在血壓領域不斷雕刻、深耕。

呼吸系統疾病同樣是患者成眾的疾病領域,2023年起華為與多家國內三甲醫院聯合發起呼吸健康研究,通過可穿戴裝置檢測心律、血氧、呼吸率、體溫等生理引數和咳嗽音特徵,幫助使用者篩查肺部感染、慢阻肺風險以及肺部功能評估等。

華為運動健康軍團ceo張煒亦向《多肽鏈》表示,華為已經在女性卵巢健康、情緒健康等領域展開研究。未來,更多健康黑科技陸續浮出水面,幫助使用者發現疾病風險並早期干預。

貳| 微體檢

健管“儀錶盤”

hawei watch 4系列智慧型手錶的誕生,可謂凝練了華為經歷十年的健康技術和生態發展的“集大成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這絕對不是什麼商業吹捧,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watch 4推出的“微體檢”功能。簡單來說這個功能能在60秒內進行10項健康資料的檢測和風險評估。

10項健康資料檢測包括心率、血氧、壓力、體溫、心電圖、血管彈性、血管風險篩查、肺功能評估、慢阻肺風險篩查、肺部感染風險篩查,可以看出這些檢測專案雖然基礎但卻很有必要。

而且是多項指標檢測同步進行,一鍵搞定,1分鐘後就會在華為運動健康app端生成微體檢報告,使用者體驗輕鬆便捷。

“一鍵微體檢就是想實現健康‘儀錶盤’的理念。我們開車時可以看到汽車儀錶盤上所有指標,車輛速度、油量油耗、有無異常或潛在隱患。華為希望讓使用者非常快捷簡單地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

用“儀錶盤”的比喻,張煒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向外界表達了 watch 4上“微體檢”功能的設計初衷。這其實特別符合公眾對於體檢的一些心理訴求。

大部分人不可能因為一點點的身體不適就跑去醫院排隊做檢查的,一年一次體檢都已是難的,那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小題大做或者忽略了健康隱患?顯然微體檢的功能設計,打到了使用者的痛點。

由於受限於支付能力和“怕麻煩”等因素影響,國內公眾體檢普及率其實並不高(2023年資料僅為30.5%,觀研報告資料),加上“一年一次”的體檢也很難滿足人們的健康管理需求,傳統體檢便淪為雞肋。

但事實上,體檢並不應該是乙個“低頻需求”。

hawei watch 4微體檢功能實際上是在不斷強化使用人群對於自身健康狀態和疾病風險的早篩,這個早篩不僅能促使使用者對身體狀況能動態掌握,其意義還在於將臨床早篩診斷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真正做到了健康管理的“埠前移”。

其微體檢功能還包括智慧型提醒、線上解讀、健康趨勢、家庭空間等功能,多重複蓋了公眾使用者主動健康管理的需求場景。

尤其對於慢病群體,可以高頻地檢測日常身體狀態,自動記錄各種資料指標,動態地觀測病情變化趨勢,更精確地調整運動、飲食、用藥,甚至遠端諮詢。

儘管watch 4微體檢功能對於使用者來說便捷簡單,但要實現這個功能卻是非常複雜的事。

智慧型手錶上,不同專案的健康指標需要不同的感測器和獨立演算法,而10項高精準度檢測就意味著同時呼叫8個感測器和5個演算法協同運作。

任何乙個細小環節上的“卡頓”,都會導致結果和體驗感的大打折扣。不過,對於華為運動健康的研發團隊而言,挑戰難度越高才越有去突破的價值。

多感測器的智慧型化排程和多演算法的並行運作,確保各項生理指標檢測所需要的能力要求找到配合的最優解;同時,華為獨創的記憶體管理機制,解決了記憶體資源排程效率的問題,還能更合理利用買一種演算法甚至疊加演算法,以確保檢測結果更精確。

未來會有更多健康監測專案加入進來,將微體檢應用逐漸打造成為一種管理手段,提供更大的管理及評估價值。”

顯然,張煒所說的“健康儀錶盤”仍有不少留白,但未來人人擁有一塊智慧型手錶卻是可以期待的。

叄| 檔案

數字資產價值

醫學已經進入了乙個新的數字時代,大資料是推動這一變革的核心力量。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大資料時代醫學研究乃至整個生命科學,將會被技術所重構。而無論未來技術如何重構現代醫學,其底層一定是由龐大規模的資料資產做支撐。

以巨集大的產業敘事邏輯來看今天華為運動健康所做的創新之事,其核心也是基於天量數位化健康資產來鋪開的。

一塊小小的手錶,記錄下每個使用者的每一次運動狀況、睡眠指標,甚至是**溫度;每一次的專病監測或者微體檢,所留存下來的資料資訊,都是數字資產。

而這些數位化健康資產的價值就在於它**於我們每乙個人,又作用於我們每乙個人的健康管理中。無論疾病的**還是預防,抑或是提公升生命質量,你“存入”的數位化健康資產越多,就會受益越多。

華為智慧型穿戴終端之所以能夠不斷突破,其實很關鍵的乙個原因就是使用者願意通過其終端裝置把數位化健康資產投入到人類健康事業的共建共享當中。

截至目前,華為運動健康app全球註冊使用者已達4.5億。等量齊觀的硬體產品源源不斷的把資料資訊彙總到華為運動健康上,並進一步將這些資料加工轉化為支援演算法進化、硬體突破的動量。

2023年,華為自研的生命體徵監測技術——huawei truseen™1.0誕生,這個生命體徵檢測技術從開始支援靜態心率檢測,到現在已經支援連續心率監測、血氧監測、壓力監測、血壓監測,以及血糖風險評估檢測等。

如今truseen™已經迭代到了5.0+,不僅檢測更精準,且還延伸出trusleep™、trurelax™等演算法,以滿足更多健康研究需求,沒有數以億計的使用者和參與研究者貢獻的數位化健康資產的投入,很難想象truseen™能實現進化。

檢測越精準,就意味著華為協同全行業構建的個人健康數字檔案越有意義。

2023年,華為心電分析提示軟體ecg app獲得國家藥監局二類醫療器械認證,此後又獲得了歐盟ce mdr醫療器械認證;今年華為ppg脈搏心律失常監測軟體亦取得了二類證。這意味著華為智慧型終端達到了醫用級標準。

實際上,智慧型手錶等終端裝置能拿到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認證的並不多。不僅是醫療器械的資質認證,更重要的是獲得臨床醫生的認同。

早在三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郭豫濤教授的《健康研究》**裡就曾專門介紹使用智慧型穿戴裝置進**顫篩查的案例,歐洲權威的《2020esc房顫管理指南》還刊發了此文。

今年國內發布的2023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其中也首次推薦了可穿戴裝置用於家庭血壓檢測和管理。這也讓華為首創的hybrid血壓測量技術,受到了臨床醫生的廣泛關注。

針對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病預防與評估,其原理是在乙個人群中通過演算法模型及工具對個體未來發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風險進行**,最後拿出解決方案。”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靜教授看來,臨床醫學和工程學在解題疾病預防的基本邏輯是一致的,因此“穿戴裝置對健康特性的長期監測非常必要”

希望能夠利用智慧型手錶採集腕部的血管ppg訊號,構建乙個非侵入性的高血糖**模型,以期在普通人群中早期識別高血糖風險人群。”

與華為運動健康共同完成基於智慧型穿戴的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的北京***李偉教授亦表示,未來在糖尿病領域的研究會更精確地做出高血糖風險篩查,以用於糖尿病併發症的預警和監測

一切剛剛開始,進入健管“無人區”的華為不會停歇,在將資料資訊轉化為“表內資產”價值的路上,馬力全開。

我們的系統像生物體一樣,隨著環境的變化、隨著技術的變化,隨著適應性需要,我們可以持續演化、進化、變化。”張煒說。

紀實 險些被蒙蔽!長得一表人才的官員,竟然是巨貪腐敗分子!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 關注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我國對於腐敗腐敗 一向持有斬草除根的態度,對於 那是零容忍。前幾天通報了一位長春 巨貪 高玉龍,因為涉嫌 危害國家利益,被雙開。他曾經是被稱為明星的政治 長的一表人才,從表面來看怎麼也不像是乙個腐...

一表看清輪胎六大規格及引數,選胎不再糾結!

如何在保證車輛效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需求 駕駛習慣以及預算等因素,挑選出最適合自己汽車的輪胎。這涉及到對輪胎品牌 規格 材質 花紋等方面的綜合考慮,以確保在行駛過程中能夠提供良好的抓地力 舒適性 耐磨性和經濟性等多方面的表現。常見的輪胎規格有以下幾個參考維度,輪胎尺寸 輪胎尺寸通常以三個數字...

一人是如何抑鬱的

今天我們來聊聊乙個人是如何抑鬱的?前段時間網上傳李玟自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抑鬱,但是平時我們看到的李玟是很開朗,性情豪邁的乙個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陽光,但網路上流傳她是因為抑鬱而自殺的。也就是在看到這樣的流傳後,才知道還有一種抑鬱叫笑容下的抑鬱,也叫陽光抑鬱。乙個人抑鬱後是很痛苦的,主要是心理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