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傳奇一生

2023-08-09 00:02:11 字數 3256 閱讀 5517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稱趙政、祖龍,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是中國第乙個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十三歲繼承王位,先平長信侯嫪毐叛亂,後除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朝政。

秦王政繼位,已吞併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並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趙、燕交戰,秦國救燕而攻趙,兩年後,滅趙而置雁門郡和雲中郡。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韓獻地於秦,一年後,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韓王安,滅韓置潁川郡。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將王翦與楊端和圍攻趙都邯鄲,一年後,虜王滅趙,置邯鄲郡。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王政派大將王翦、辛勝攻下燕都薊城,殺太子丹,次年,殺叛亂韓王安。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政派將軍王賁攻魏,引黃河水灌城,三月城壞,滅魏立碭郡。同年,秦王政派李信、蒙恬帶20萬大軍攻楚,不利;後派王翦和蒙武帶60萬大軍攻楚,俘虜楚王負芻,楚將項燕自殺,設九江郡、長沙郡。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平楚降越,設定會稽郡,楚國滅亡。同年滅燕。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將王賁從燕南攻齊,俘虜齊王建,滅齊立琅邪郡。

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命大將屠睢率50萬大軍,發動了南征百越的戰爭。

秦軍共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兩路攻南越,其餘兩路攻西甌。又以士卒鑿渠而通糧道,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不肯被俘,皆入叢林中與禽獸相處,百越聯盟抗秦首領桀駿,夜攻破秦軍,殺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戰爭前後相持達三年之久。

五年後,命任囂和趙佗再次攻取百越各部族,史籍中先秦時期嶺南是煙瘴南蠻之地,刀耕火種的氏族社會,秦軍南下使嶺南地區迅速過渡到了農耕文明時代,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版圖。

秦王政耗時10年兼併了六國,開始平定南方百越。從此,秦王政完成統一大業,進入了帝國時代。

秦王政滅六國後稱始皇帝,自稱朕,同時在**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公升起來的貴族。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建立自**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國為36郡,定都咸陽。

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19年)至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巡遊東方沿海及江淮流域等第,刻石頌德。

後期迷戀長生不老之術,命徐福等人入海尋找仙藥,無果而終。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使人尋仙人蹤跡,有儒生勸諫,博士齊人淳於越建議宗室封侯政策,丞相李斯反對,李斯奏議促成秦始皇帝下令焚書,《詩》、《書》、百家《論》等,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只留醫藥卜筮種樹之類的書籍。

始皇受欺,令御史案問諸生,互相揭發牽連四百六十餘人,始皇下令把這些術士活埋咸陽。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匈奴敗逃,遂取河南地(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次年秋,蒙恬軍又北渡黃河,再退匈奴,匈奴向北遷徙,從此不知去向。

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除了徙刑徒外,還鼓勵民眾移居邊地,一面屯墾,一面戍邊,對於開發北方邊地,充實武備,發揮了重要作用。

又派常頞通西南夷,開鑿了一條從今四川宜賓通往雲南滇池一帶的棧道,道寬五尺,得名五尺道,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秦滅六國後,開始北筑長城,防止匈奴游牧騎兵襲擾,保護了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線起來。

至於後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稱“失期當斬”,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秦簡證明,普通延期受到處罰,遇到雨水不可抗力等因素,則要免於處罰。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在原商鞅頒布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製上,秦王朝規定6步(約合今23.1厘公尺)為尺,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秦統一後,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

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和下幣銅錢,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從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

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三年修成,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秦始皇與秦國國君一樣,奉行“上農除末,黔首是富”的經濟政策,使百姓當家力農工,在對商業有所抑制的同時,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法律,加強對手工業和商業的管理。秦始皇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乙個組成部分。

秦滅楚後,就進一步統一東南越族地區,於東甌和閩越之地建立了閩中郡(福建福州市)。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

秦統一後,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李斯以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文筆畫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

端正風俗,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記下男女之間界限分明,以禮相待,女治內,男治外,各盡其責,從而給後代樹立好的榜樣,予以表彰。

秦始皇統一後,定車寬以六尺為製,一車可通行全國。其中在統一六國當年遷徙到咸陽的天下豪富就達十二萬戶之多,大規模移民,主要有充實邊疆地區、直接控制豪強大族、懲罰反賊和罪人、充實皇帝特別關照的地區。

秦始皇從13歲就開始建造陵墓,動用超過70萬人修建秦始皇陵,到秦朝滅亡時還沒有完全修建好,前後歷時超過38年。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趙高威脅李斯,持假詔賜死公子扶蘇和忠臣蒙恬,繞道回咸陽,立胡亥為秦二世。

千古一帝秦始皇 功過參半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統治者,他是中國古代秦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稱皇帝的君主。他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制度,對中國古代的政治 經濟 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秦始皇的統治也引起了許多爭議和批評。從功績方面來看,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最大的...

多方面評價千古第一帝秦始皇

歷史 從小認為他是乙個暴君,後來發現他對歷史的貢獻挺大,千古一帝 的稱號當之無愧。秦始皇的功績主要可列為以下幾點 一 政治上 建立了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的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 集權的政治制度,為此後兩千餘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理論基礎。儘管秦朝很短暫,但秦始皇的統治思想和統治模式卻為中國古代王朝紛紛延續...

真正的千古一帝

真正的千古一帝。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秦始皇的成就應該排在皇帝家族之首,因為他整合了整個中國,他還建立了一系列先進的制度,改革了貨幣第一次,讓原本 的中國人民重新團結起來。歷史上還有誰能與如此偉大的事蹟相比呢?然而,外國人卻將隋文帝楊堅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皇帝。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歷史就胡說八道嗎?說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