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 第十五集 戰國七雄

2023-08-08 18:12:00 字數 6110 閱讀 4054

2023年前,中華文明走到了乙個史無前例的轉折點。

春秋末期,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權威地位,早已喪失殆盡,各諸侯國之間大大加快了以強並弱的步伐,進入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紛紛進行變法改制,追求採用富國強兵之策,並先後稱王,意圖兼併天下,平一宇內。

中國版圖上,眾多諸侯國爭相稱霸的格局,向七雄並立一決雌雄的局面發展轉變,群雄逐鹿中原,戰事不斷,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的險惡局勢,使各國常常處於,生死存亡嗯緊要關頭。戰國的歷史,是一段比拼國力和競技軍事的歷史,期間又有策士游擊穿行,縱橫捭闔,展現了一幅風雲詭譎的歷史畫卷。

戰國時代,戰火籠罩著中原大地,春秋以來數百年的相互征戰,大多數諸侯國已被蠶食、分解,逐漸消失在兼併戰爭的硝煙中,脫穎而出的是當時七個最為強大的國家,史稱戰國七雄。

就在七雄獲得部分兼併勝利,而使得疆域不斷擴大的時候,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往那種貴族交戰點到為止、揖讓有禮的情況不復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殫精竭慮,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於是,平民也開始被徵發入伍,人數多寡成了最基本的致勝因素,為此,各國都建立了數以十萬甚至百萬的龐大軍隊。

車兵是春秋時期各**事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

戰國時期,車兵依然存在,重要性相對下降,逐漸讓位於步兵和騎兵。

步兵在各**事力量構成中的地位發生著重大變化。早先,步兵跟在戰車後面,輔佐攻擊或提供後勤。在春秋時期,晉國因為在與戎狄作戰的過程中發現步兵比車兵更靈活,也開始建立自己專門的步兵隊伍,被稱為行。

隨著戰爭規模擴大,普通百姓成為編戶齊民,對於他們來說,駕駛戰車這項技術一時間難以掌握,加上戰爭開始採取詭道,場所從廣闊的平原擴充套件到山林、江河險要之地,車兵在山林之中沒有步兵機動靈活,極易受到地形限制,步兵裝備的具有遠射能力的強弓勁弩能在遠距離、短時間內排兵布陣。戰國時期,各國新組建的成建制的獨立步兵已成為當時作戰的重要力量。

戰國時期,各國都在邊境和交通要道上建立關塞,利用山水之險贏得作戰之利,因此,笨重的戰車逐步退出戰場。

戰爭對速度和靈敏的需要,刺激了騎兵的興起,也反過來促進了速度和靈活性的發展。

馬是很早就被馴服的騎乘工具,在戰國時代,中國北方生活著游牧民族,已經騎**湛,行動輕捷便利,與多個少數民族接壤的趙國,備受胡騎侵擾之苦,趙國雖然**精良,但是笨拙的戰車和遲緩的步兵,在來如飛鳥、去如絕弦的胡騎面前,只能是挨打的靶子。

早期中原人不會騎馬,只是用來駕車,在春秋末年,開始有人騎馬,但在馬上騎乘自如地打仗,其技巧還沒掌握。

西元前307年,趙武靈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騎射,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朝野一片譁然。趙國很快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到處擴張,同時收編了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和樓煩的騎兵,戰鬥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一躍而為戰國時代僅次於秦國的強國。

由此可見,誰能掌握強大的騎兵,誰就能在爭霸戰中嶄露頭角。

戰國時期,騎兵雖然最初只與兵車混合編制,但很快被發展成為單獨部隊,與步兵協同作戰,於是,大規模的步騎兵的野戰、包圍戰,代替了春秋時代以車兵為主的衝擊戰。因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機動能力,在中原地區各國,騎兵部隊很快成為了戰爭中的主力兵種,成為決定戰爭的關鍵力量。

此後,車、步、騎三種兵種的配合使用,成為中國整個冷兵器時代,兵種配合的基本形式。

早在商代,人們已經知道鐵比銅質的堅韌,效能更為優良,但那是還未掌握冶鐵技術,基本上都是在銅兵器的刃口上鑲嵌隕鐵。

西周時,開始出現冶鐵,但質量低。

戰國時期,是青銅與鐵兵器並存的時代,已經有冶鐵手工業,擴大煉爐,加強鼓風裝置,以提高冶煉技術,並發明了滲碳製鋼的技術。

戰國後期,冶鐵首席技術官足發展,**不斷被公升級,大量鋼鐵兵器應運而生。

手持的戈、矛、劍、戟等兵器的質地因而變得鋒利堅韌,殺傷力大大提高。

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時期,軍事力量薄弱,卻擁有先進的技術與龐大的礦產資源的國家,往往是被七雄兼併的首選。

戰國時期,吳越的鑄劍技術冠絕一時,越國卻為楚國所滅,而越國先進的鑄造技術讓楚國的兵器,在那段時期發生了質的改變。

戰國時期的銅弩機在結構原理上,製作技巧上都很成熟,南韓的強弓勁弩更是天下聞名。

在**發展的同時,防禦裝備也在不斷進步,齊國的冶煉技術也非常高超,甲冑之堅固名聞天下。**的革新需求,也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發明家。

軍隊人數的增多,兵源的變化和**防具的進步,讓戰爭變得更為殘酷,也讓指揮戰鬥日益成為一門藝術,兵家在戰國時期得到長足大發展,軍事學成為戰國時代發展最快的學問之一。

春秋時期出世的《孫子兵法》注重戰略,到了戰國時代,一大批更富有實戰技能和經驗的軍事家誕生了。吳起、樂毅、白起、孫臏等,成為一時翹楚,登上了歷史舞台。吳起偏重於士卒訓練。

孫臏,齊國人,據說與當時威震四方的魏國大將軍龐涓師出同門,一起向鬼谷子學習兵法,後來龐涓急於建功立業,先下山求取功名。孫臏被龐涓陷害挖取了膝蓋骨,孫臏在龐涓放鬆警惕時,趁機逃回齊國,受到了齊國將軍田忌的善待。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這也是兩個人的戰爭,孫臏為齊國,龐涓為魏國,兩個人的不同選擇,終歸要讓他們在戰場上相逢。

在桂陵之戰,孫臏創造出了圍魏救趙的經典軍事戰術,齊**隊不僅解了趙國之圍,而且大敗由龐涓統領的魏**隊。

西元前342年,魏國攻打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再次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韓,在馬陵與魏國太子申和龐涓帶領的十萬大軍相遇,孫臏採用逐日減少營地軍灶數目的策略,三天內從十萬灶減到五萬灶,再減到三萬灶,製造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導致龐涓輕敵冒進,只率少數精銳部隊兼程追趕,最終被孫臏圍困在了馬陵山,龐涓死於戰亂之中,魏國也由此一蹶不振。

2023年4月10日,臨沂地區衛生局準備在銀雀山建一座辦公樓,意外發現兩座西漢墓葬。發現《孫子兵法》與失傳了一千七百多年《孫臏兵法》,兩部兵書的重見天日,解開了孫武和孫臏是否是同一人,其兵書是一部還是兩部的千古謎題。

孫臏兵法》主要是在戰役層面,提供了一些具體的作戰原則。

戰國時期還有乙個神秘人物,鬼谷子。

相傳,鬼谷子是老子的徒弟,他身兼數家學問,他的學生除了兵家的孫臏與龐涓,還有另一批人,他們被成為縱橫家,張儀、蘇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隨著各國紛紛稱王,兼併戰爭開始變得更加激烈,戰國中期以後,圍繞著怎樣爭取盟國和對外擴充套件的策略問題,遊走於各國的謀士分別從合縱、連橫兩個方面出謀劃策,縱橫家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大行其道。

張儀,出身於魏公族的旁支,為秦慧文王制定連橫的外交策略,他最初到楚國遊說楚王,未受到楚王的信用。直到西元前329年,張儀到秦國受到了秦慧文王的重用,當上了秦國的相國。

為了破壞齊楚聯盟,西元前313年,張儀入楚遊說楚懷王,如果楚國能和齊國絕交,秦國就獻出商於之地六百里。

商於之地是秦國進攻中原的門戶之一,戰略地位異常重要,楚懷王經不住**,迫不及待與齊國絕交,但是當楚國的使者去接受獻地的時候,張儀卻說,他和楚懷王約定的是六里地,沒有六百里之說。

楚懷王聞訊大怒,但此時的楚國已經與齊國絕交,只能獨自起兵伐秦,結果大敗。秦國取得了楚國的漢中之地,排除了楚對秦的威脅,從此,秦國的勢力伸展到中原。張儀的策略取得成功,秦國的實力變得更加強大。

縱橫家使用軟實力,借用矛盾,沒有矛盾就製造矛盾,通過矛盾營造乙個有利的態勢,最後為軍事家在戰場上去決戰,提供乙個很好的態勢,真正完成這場戰爭的勝利還是要靠軍事家。縱橫家是戰爭的推手,讓對方犯錯誤,為我方後面的戰爭做準備。

蘇秦一人佩六國的相印,他還有乙個秘密身份,就是燕國的間諜,他從事的是兵法五間之一的死間,用生命為代價,去向敵人傳遞假情報,誘使敵人上當。

蘇秦從燕國來到齊國,成功遊說齊湣(mǐn)王聯合燕、韓、趙、魏合縱攻秦,不過,蘇秦的真實目的卻是要滅掉齊國。

此時,弱小的宋國成為蘇秦重要的棋子,因為宋國是列強們覬覦的土地,如果誘使齊國滅掉宋國,必然會激怒其他各國,蘇秦做到了,使齊國滅掉宋國之後,成為眾矢之的。

西元前285年,燕將樂毅率領秦、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齊,齊國形勢危急,五國伐齊的號角吹響之時,蘇秦的身份也暴露了。

蘇秦發出最後一張密諜給千里之外的燕昭王,是告別,也是了結,蘇秦在窮困潦倒之時,在燕國受到燕昭王的禮遇,士為知己者死,消滅齊國是蘇秦對燕昭王的回報,蘇秦最終被齊湣王車裂而死。

率領五軍的樂毅長驅直入,攻破了齊都臨淄,這場戰爭在齊國打了足足五年之久,先後攻下了七十多座城市,只有即墨與莒(jǔ)還在堅守。

西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繼位後不再信任樂毅,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出走趙國,即墨守將田單抓住機會,展開**,田單在城裡集中千餘頭牛,披上畫有五彩龍紋的緇(zī)衣,角上綁上尖刀,尾巴上綁上灌了油脂的蘆葦,到了夜裡,把牛尾巴點著,讓它們狂奔,五千壯士緊隨其後,殺入燕軍。燕軍在睡夢中驚醒,看到奇形怪狀的火牛,大驚失措,死傷慘重,騎劫也丟了性命。田單乘勝追擊,很快收復了七十餘城,擁齊襄王即位,恢復了齊國,雖已得以復國,但已元氣大傷,無力於秦國抗衡。

西元前263年,秦國不斷攻占南韓的城池,又切斷南韓上黨郡和南韓本土的交通,南韓欲獻上黨向秦求和,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秦國,就將上黨郡十七城邑獻給趙國。趙國欣然接受,派大將廉頗駐守長平。

西元前262年,派王齕(hé)進攻長平,秦趙兩國都傾舉國之力,在長平集合了近百萬大軍,沿著長平城左右五十多裡的山地,建築壘壁,展開對峙。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比拼的是綜合國力,後勤補給是全軍的生命線,當時廉頗採用,堅決防守的作戰方針,不管秦兵如何調挑戰,只是堅守不出,秦軍束手無策,就這樣雙方相持了三年。

針對這場戰爭,秦趙之間還有一條看不見的戰線,秦國成功使用了反間計,使趙孝王認為廉頗堅守不出是怯戰,於是派趙括代替廉頗為將,秦國得到訊息後,立即暗中啟用白起為上將軍。

將這三個人來做乙個比較,就是一場戰爭,它是一種將帥智慧型的一種智鬥,可能大家的力量都差不多,那就就看這個智慧型誰的計更高明,作為廉頗來說,他這個策略拖延技術是非常好的,非常適合趙國,但是趙王沒有很好的去判斷形式,作為趙括,經驗不足,紙上談兵,經不起對方的**,白起來說的話,怎麼樣去調動對方,怎麼去找弱家,進行打擊。

趙括到達前線後,改變了廉頗堅守的策略,大舉進攻秦軍,秦國將領白起則佯裝潰退,讓秦軍固守營壘,誘敵深入,結果白起派兵突襲到趙軍的後方,截斷趙軍的退路和糧道,又命騎兵部隊插入趙軍,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支孤立的部隊,此時趙括終於意識到,形勢已極度危險,幾十萬大軍像困獸一樣束手無策,趙括將剩餘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秦國壁壘,拼死突圍,歷史最慘敗的戰敗就此上演。

西元前260年九月,趙軍的四次突圍均告失敗,斷糧已經46天的趙**隊,在極度恐懼和絕望中開始互相殘殺,以人為食,絕望的趙括親自領兵搏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人降秦,白起將他們全部活埋,僅僅釋放了240個年幼的戰俘,讓他們歸趙後散布秦國之威。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長平之戰是所有秦軍發動的戰爭中,對過程和細節都記載得最為詳細的一場戰役。

戰爭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今天的事實卻是不斷地為人們提供真實地演示著當年那場殘忍的**。層層疊疊的白骨,印證了歷史書中對秦軍野蠻殘行徑的描寫,述說著當年戰爭的慘烈與無情。

戰國時期,是中國從大**走向大統一的歷史時期,是一股非人力所能改變的歷史洪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身處其中的人,只能選擇是站在潮頭浪尖,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或是無奈地被洪流所淹沒。長平之戰,是秦朝統一之前最後一次大決戰,之後,六國再也沒有力量和秦國抗衡,歷史由此發生轉折,統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秦國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統一六國已經指日可待。

中國通史 第十七集 秦國崛起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戰國是乙個天崩地坼的時代,東周瓦解,群雄逐鹿,戰事不斷,諸侯兼併,弱肉強食。異常險惡的局勢,使各諸侯國常常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強者並非總是強者,弱者也可以通過有效的變法成為強者。秦國的崛起尤其出人意料,這是乙個國家由弱變強的奇蹟。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數百年諸侯割據的混戰局...

中國通史 古代史

中國通史 從古至今的華夏文明之旅。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古國,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傳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而中國通史,則是一部跨越千年的鴻篇巨著,它記錄了中國歷史的變遷 朝代的更替 人物的興衰以及文化的傳承。在本文中,我們將沿著中國通史的軌跡,領略中華大地的輝煌歷史與文化。新手扶...

中國通史 第十六集 諸子百家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有乙個時期至關重要,西元前500年左右,東西方群星璀璨,孔子 釋迦牟 m 尼 蘇格拉底均在這個時期誕生,中國 印度 希臘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終形成。這個時代是人的發現和覺醒的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稱其為軸心時代。孔子 孟子 老子 莊子 墨子 荀子 韓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