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的衛生健康管理發展如何?

2023-09-18 03:29:28 字數 4687 閱讀 5777

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國家,在衛生健康管理方面面臨著很大的難題。同時,印度與中國一樣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衛生健康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許多衛生健康問題需要改善,需要不斷促進衛生健康的發展。

印度***衛生健康的管理架構總體上可以分成秘書處和技術處,前者負責行政事務管理,後者負責衛生醫療技術開發。

聯邦**一級設有衛生和家戶福利部、衛生部、家戶福利部、印度醫學和順勢**系統部、衛生服務總局。相對應的,印度邦一級的衛生機構基本上也是由這「一體兩翼」全權負責,每個邦都設有一名衛生部長。

為促進聯邦**與邦**之間的互動,**還設立了衛生與家戶福利**委員會,作為印度醫療保健的主要諮詢和決策機構,成員包括來自所有邦的衛生部長和其他一些提名成員。

印度的公共衛生支出由***醫療支出、各邦**醫療支出、地方**醫療支出三部分構成。公共衛生支出被用於提供保健服務(預防和**)計畫生育活動、營養活動、以及指定用於衛生的緊急援助。

***除直接向衛生健康事業撥款外,還向邦**提供補助金用於支付醫療費用,邦**通過***提供的補助金以及自身資源直接提供衛生服務。

公共健康與衛生部門的主要職能,即衛生服務預期扮演的三個社會角色,即公共衛生提供、政策制定和衛生部門規劃、社會病理學的早期檢測。

截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印度已建立起廣泛的醫療服務基礎設施,受過培訓的醫務人員大幅增加,醫療狀況逐漸改善,但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仍然處於高位,農村可飲用水普及率等衛生指標仍不盡理想。

邦**維持和管理醫療設施非常艱難,在防控疾病方面依賴***舉例來說,2023年雖然邦**提供75%至90%的醫療衛生公共經費,但其中大部分都用在工資和薪金上,藥品和裝置等非薪資專案只能依靠***撥款。

由於印度通過五年規劃過程來確定國家目標和優先任務,邦**對***的依賴日益加深,並將自上而下的決策過程制度化。當中涉及:確立優先任務;推行統一資助的縱向疾病控制專案;制定醫療衛生人員和設施發展規劃。

家戶規劃的專項投資佔總額比例從不足1%上公升至26%。同時,傳染病防控的支出從17%下降至4%。儘管有些傳染病已經被**,例如,天花和麥地那龍線蟲病分別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被**。

但由於疫苗數量不足和疫苗接種普及程度不夠,部分本可預防的疾病仍在全國範圍造成了惡劣影響。愛滋病等新興傳染病迅速蔓延,而肺結核和瘧疾等一度被認為已得到控制的傳染病又死灰復燃,成為更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

獨立之初,印度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選擇什麼路徑實際上存三種不同的發展方向,即以尼赫魯和波爾委員會為代表的「國際標準」發展模式、以當時印度教摩訶薩和喬普拉委員會為代表的「古代經典傳統的復興」模式、以甘地和sokhey委員會為代表的「以人為本、多元發展」模式。

在波爾委員會成立之時,印度存在的醫療保健設施嚴重不足。事實上,大部分設施都在城市地區,特別是在英國民政部門和軍營的飛地。

波爾委員會認識到當時印度衛生服務中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因此在制定計畫時特別考慮到了農村人口。報告建議基於平等獲取的原則,以農村地區提供服務為重點,提供全面的預防和**服務,強調公共衛生問題將由垂直專案控制,15%的**支出將用於健康。

同年,印度醫學系統喬普拉委員會建議在對抗**和委員會之間相互交流合作,以實現豐富的綜合知識系統。

sokhey委員會與上述兩個相反,建議從基層向上發展服務和人力。每個村莊的青年都要接受衛生工作者的培訓,並根據他們的表現進一步培訓成為醫生。

三個委員會代表三種不同的發展路徑,最終以尼赫魯和波爾委員會為代表的「國際標準」發展模式成為印度醫療衛生系統發展的主流模式。

印度現行的衛生政策開始於2023年國家獨立,主要依據是2023年的《衛生調查與發展委員會報告》(又稱《波爾委員會報告》)。

報告》確立了一項原則,即獲得基礎醫療服務是所有人的基本權利,無關個人的社會經濟狀況,因此,基礎醫療被確立為國家衛生系統的根基。

報告》指出,印度落後的衛生狀況是由於衛生條件惡劣、營養不良、缺乏醫療機構、以及缺乏衛生教育造成的。根據波爾委員會的建議,印度地方建立**衛生系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初級衛生服務中心。

最低一級是初級衛生中心,提供基本的醫療護理、疾病預防和衛生教育;往上是中級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最高一級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城鄉居民提供防治兼具的醫療服務。

雖然當時這些建議大多沒有得到實施,但是該報告有助於促發日後的醫療改革。2023年以後,印度的決策者加大了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印度地方基層醫療衛生系統逐漸建立起來。

印度醫療保障體系由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和社會化醫療服務體系兩部分構成。前一體系遍布印度從城市到農村、從**到地方的各個角落。

印度各城市的醫療服務體系均由公立醫院和城市保健中心(家戶福利中心)構成,而社群衛生中心、初級衛生中心和保健站則構成了農村醫療服務體系。

印度憲法規定人民有接受醫療的基本權利,以及優先發展公共醫療服務意義重大。但同時也支援私營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

隨著印度**衛生系統的建立,理論上可以為印度全體農村居民提供醫療衛生保障。城市醫院和民用醫院基本上是提供初級、二級和**護理的門診和住院服務的**中心。

相比之下,農村機構主要提供預防和促進服務,如傳染病控制專案、計畫生育服務和免疫服務。儘管農村地區對**服務的需求很高,但農村衛生機構的此類服務是其最薄弱的組成部分。

2023年以來,印度**在改造和完善英印殖民**建立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制度的基礎之上,逐漸構建了一套融農村和城市、公共醫療和社會醫療於一體的印度現代醫療衛生體系,並持續完善醫療衛生制度和政策,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

這些舉措對推動印度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高印度民眾的身體素質、促進印度人力資本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年印度人口總數為3.59億,到2023年前後,僅用半個世紀就成功突破10億大關。

隨後,印度人口增長速度有所緩解,但年增長率依然儲存在1%以上,到2023年,印度總人口增長到13.8億,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相比僅一步之遙。

同2023年人口數相比,2023年印度總人口增長了2.84倍,年均增速高達1.82%,超過中國穩居世界第一,這為印度人力資本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從嬰幼兒死亡率來看,2023年,印度每千嬰幼兒的死亡率高達162人,到2023年僅用35年時間就快速下降到100人以內,隨後繼續下降。

到2023年印度每千嬰幼兒的死亡率已下降至27人,對乙個人口規模超過10億、尚未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無疑是乙個了不起的成就。

從人口預期壽命來看,2023年,印度人口出生時預期壽命僅為41歲,到2023年僅用35年時間就將人預期壽命提高到60歲。

隨著印度醫療衛生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指標進一步向好,2023年已提高到70歲,這無不表明獨立以來印度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是成功的。

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是一項較好測度一國醫療衛生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23年,印度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61.9%,隨後幾年有所下降,但進入新世紀前後,這一指標有所**,2023年後繼續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一直較平緩,2023年下降到最低點301%,與同期中國同一指標8.2%還有相當差距。

在降低印度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公升空間。

先從每千人病床數指標來看。2023年,印度每千人的病床數為0.5張,2023年提高到0.9張而隨後開始下降,到2023年又回到60年之前的水平0.5張,遠低於同期中國同一指標數6.3張,資料表明印度醫療衛生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還遠遠不夠。

再從每千人口的醫生數指標來看。2023年,印度每千人口的醫生數為0.2人,而2023年這一指標僅增長到0.9人,遠低於同期中國同一指標數2.9人。

最後從每千人口社群衛生服務人員來看,2023年,印度每千人口社群衛生服務人員為0.154人,而2023年僅僅增加到0.581人。

總體來看,印度醫療衛生設施及人員等裝備還不滿足快速增長人口對醫療衛生服務設施需求,這將對印度人力資本的形成產生一定影響。

印度經濟增長同健康人力資本支出的規模負相關關係,即增加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支出並沒有起到促進印度人均gdp增長的作用,相反卻導致印度人均gdp減少。

印度**雖然推行了免費醫療制度,但受長期財政赤字和**債務困擾,國家用於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資源較少,家戶和個人成為推動健康事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這不僅不利於印度人力資本的形成與積累,在家戶和個人收入無法有效提高的背景下,還嚴重制約了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不利於提高人均gdp水平。

印度經濟增長同健康人力資本支出的結構成正相關關係,表明擴大對印度醫療衛生事業的公共支出,有助於推動印度人力資本的形成與積累,從而促進印度經濟增長。

兩年後的今天,世界第二大航道巴拿馬運河也被封鎖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 關注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兩年前,全球最大航道之一的蘇伊士運河發生了一次航運大擁堵,引起了世界轟動 2021年4月,台灣長榮集團旗下一艘貨船在經運河前往長慈途中意外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航運交通受阻,數百艘船隻被迫封鎖運河六天...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為什麼會破產?

9月5日,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宣布破產,除了保護弱勢群眾等法定服務外,該市將停止所有新的開支。作為英國的重要製造業中心,伯明罕何以淪落至此?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社會護理支出增加。伯明罕市 需要大量資金用於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這方面的支出持續增加,對市 財政造成沉重壓力。二是企業稅收減少。伯明...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宣布破產 敲響城市財政困境的警鐘!

當地時間9月5日周二,英國第二大城市 同樣也是歐洲最大地方 伯明罕宣布破產。市政委員會 市議會在官網發出 114條款通知 這種情況通常會被描述為地方 實質性宣布破產 據市 透露,其在本財政年度面臨的財政缺口已達8700萬英鎊 約合人民幣7.94億元 這一現象揭示了英國地方 財政壓力的嚴重性。1.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