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必須要先讓他「丟掉」這4樣東西

2023-09-20 11:08:12 字數 5306 閱讀 3251

前兩天,朋友向我吐槽說:

剛把兒子送去夏令營三天,他就哭鬧著要回家,害得我給他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才作罷。

我一聽,有點不明白:好好的怎麼把他送到夏令營了?

她說:這孩子,一遇到不順就哭。稍微批評幾句就受不了要離家出走;被同學嘲笑幾句連學校都不肯去了;前幾天和小夥伴玩遊戲搶不到第一也要回家鬧脾氣……

說完,朋友還長長嘆一口氣。

朋友的煩惱真的讓人感同身受,因為現在的孩子太多玻璃心了。稍微批評幾句就要離家出走;一遇到挫折就問爸媽怎麼辦……

面對如此不扛事的孩子,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他變強大呢?

其實,孩子未來是玻璃心還是內心強大,重要的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怎麼做。

在教育中,只要讓孩子「丟掉」這4樣東西,就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丟掉「懦弱」

讓孩子不再怕事️

網上有人問: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

他說感覺孩子做什麼事都很怕:

怕黑怕高、怕陌生人、怕自己乙個人;

不敢在公開場合發言;

和同伴一起玩耍時,不敢表達意見;

別人搶走自己的玩具不敢要回來、被打不敢還手……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就是給孩子貼「膽小、懦弱」的標籤。

但是你發現,這樣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懦弱。

據科學統計:那些性格懦弱的孩子中有一半是因為有乙個強勢的家庭環境。

孩子都是在體驗中學習,他聽到的每一句對自己的評價和每一種糟糕的經歷,都會在他們身上留下印記。

在知乎上看過乙個故事:

乙個男孩上小學時,因為考試只考了87分,回家就被父母大罵:你怎麼這麼笨,下次考不到100分,就把你當廢品賣掉。

那時候,他真的以為父母會把他賣掉,所以從不敢忤逆父母,也不敢反抗,只有拼命學習。

漸漸地他越來越懦弱。有時候被同學威脅和欺負,他也只能默默地忍受不敢吭聲。

乙個孩子在壓抑的環境裡成長,他會本能地失去反抗的意識,反而把聽話照做刻進骨子裡。

在困難面前逃避、退縮、不敢嘗試,並不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而是父母壓制過後的本能反應。

想讓孩子遠離「膽小、懦弱」,必定少不了父母的信任與鼓勵。

父母的後盾,會給孩子勇氣去挑戰些讓他們畏懼的事。

看過一位天津爸爸教兩歲兒子練跳遠的**。

起初孩子托著下巴,戰戰兢兢,並不敢跳。

但爸爸不斷對孩子說「相信自己」,哪怕是失敗了,也一直耐心鼓勵。

終於,一次次的嘗試後,孩子成功跳了過去,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當孩子出現畏難情緒時,父母千萬不要隨意責怪貶低。而應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給予孩子試錯的底氣。

孩子的每一次試錯,都會讓孩子膽大一次。

丟掉「自私」

學會為他人考慮。

一位老教師曾經教過乙個學生,這個學生反映室友都孤立他。

了解情況後才發現,這個孩子非常自私。

洗澡的時候,每一次都要搶在第乙個去;

有事的時候經常找室友幫忙,室友有事找他幫忙卻不樂意;

每天睡得很晚,卻總是把**聲放得很大,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聽,而別人只要吵他一下,他就會大聲懟罵。

漸漸地,室友們越來越疏遠他,被孤立的他卻覺得是其他人合夥欺負他。

性格的陷阱》一書提到一種性格:權利錯覺。這種性格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我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

因為他們總是處於一種以「極度自我為中心」的狀態,認為所有人都必須滿足他。

這樣的孩子,表面看似強勢,實際上內心非常脆弱。

因為這些孩子太過自我,內心無法接受一點被拒絕,一旦沒有被滿足,內心的挫敗感會導致他們的情緒越來越暴躁。

超級育兒師》有一期,孩子喜歡看手機遊戲,必須一次看個夠,父母一旦拿回手機,孩子立刻嚎啕大哭。

去商場溜達,看見玩具小汽車就要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

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爸爸抱著他又是認錯又是道歉,然後再答應孩子的要求。

就這樣,孩子只要不順心,就將家裡的玩具全部摔到地上。

有研究發現:太自私的孩子,相對於一般孩子而言更容易發脾氣,也更加缺乏靈活性與對抗挫敗的忍耐力,遇事很容易大發脾氣甚至是情緒崩潰。

所以,父母千萬不能養成孩子「所欲所求」的心態,要教孩子懂得「推人及己」。

總結2個方法,讓你的孩子徹底「丟掉」自私的一面。

1、培養同理心有人這樣說:唯有被同理夠多的孩子,才可能發展出同理他人的能力。

自私的孩子,眼裡只看得到自己。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採用同理心教育。

比如:同伴一起玩耍,孩子霸道地將所有玩具占有,我們就沒收他手上所有的玩具,讓他明白「沒有玩具心裡是什麼感受」。

從體驗中讓孩子去感受,是培養孩子理解力的最好方式。

2、懂得拒絕孩子,學會做「甩手」父母自私的孩子,通常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多。我們要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做」。

比如:當孩子喊著「媽媽,我要喝水」「媽媽我餓了」「媽媽,幫我拿衣服」等命令時,父母要學會「甩手」,讓孩子學會去付出。

積極的行為能夠被他人「看見」,孩子的眼睛才能更多看到別人的需求。

丟掉「依賴」

讓孩子學會獨立。

有很多媽媽「訴苦」說:

孩子一遇到點困難,就找父母;

被同伴欺負了,讓爸爸幫忙打回去;

如果自己不在家,孩子乙個人在家能餓上一天……

這時候,很多父母都在糾結:幫吧,怕娃一懶成病;不幫吧,又不忍心他受委屈。

其實,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該考慮的不是「幫不幫」而是解決孩子「依賴心理」太嚴重的問題。

有依賴性格的人,往往內心會有一種「無助感」,總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獨自面對挑戰,稍微遇到點困難,就喜歡依賴他人。

幼兒教育》中指出:孩子過度依賴,往往是**過度保護的產物。

孩子的依賴心理,多半是父母溺愛的結果。

有乙個學霸,從小到大,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是父母替他安排。可自從進入高中以後,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艱難。

不會打飯、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

同學們都笑話他是「白痴」,漸漸地,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後硬生生地憋出了抑鬱症,最終退學。

很多父母總是心疼孩子,什麼都替他做了,最後讓習慣依賴的孩子失去了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事情只會逃避,最終難成大事。

教育孩子,除了要給孩子融洽親密關係,更要培養他足夠的自主能力去應對生活的困難。

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長中學會分離。要給足孩子成功的人生體驗,才能造就他強大的內心。

有人總結過:媽媽的7次退出,成就孩子的一生。

3歲退出餐桌,讓孩子掌握自主吃飯的技能;

5歲退出臥室,讓孩子減少依賴;

6歲退出浴室,尊重孩子私隱,從孩子獨立洗澡開始;

8歲退出私人空間,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12歲退出廚房,讓孩子有立身的能力,懂得感恩;

13歲適當退出家務,父母越「懶惰」,孩子越早獨立;

18歲退出幫助選擇,讓孩子遵從自己的內心;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適當的距離感和界限感,明確孩子的需求價值和權益,讓他找尋自我。

有時候,「守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成全。

丟掉抱怨。讓孩子直面挫折。

鄰居家的女孩經常向媽媽吐槽抱怨。

有一天,因為有體育課,媽媽提醒女孩穿運動鞋,女孩就開始吐槽說:不喜歡體育老師,他總是讓我們體育課讓在教室寫作業,真的很煩。

提到英語,她又抱怨:英語老師不僅喜歡上課說教,還經常占用副課。

和她聊天時,她總是會說很多對學校不滿的話。

鄰居說:女兒的抱怨聲越來越嚴重,負能量越來越多,甚至還說過「想跳樓」這樣的話。

有心理學家總結過,愛抱怨的孩子是一種「無法接納自己」的表現。

在內心深處有三種負面能量:

具有強烈的挫敗感,遇到芝麻大的事就會抱怨半天。

容易產生自我懷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很容易陷入一種「我很差勁」的負面情緒裡。

總忍不住和他人比較,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知,總喜歡通過比較來找到優越感。

這種面對生活總是給差評的孩子,就是面對挫折的態度。它會直接影響孩子原本該有的積極、樂觀的心態。

尤其是在負能量的家庭裡,孩子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對生活失去希望,很容易扛不住事。

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乙個正能量的成長環境。

讓孩子看到,父母對生活的嚮往和熱情,這份樂觀與堅強傳遞給孩子,讓他也活得樂觀。

在《佐賀的超級阿嫲》一書裡,有這樣乙個故事。

主人公島田洋七曾寄養在自己外婆家。他們住在破爛的茅草屋,經常吃不飽飯,長期吃著剩菜爛葉。

面對如此貧瘠的生活,外婆依然保持樂觀。

她說: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那要看你怎麼想了。」

別把辛苦看成辛苦,堅信明天會一片光明,就一定會有好運的。」

在外婆的感染下,洋七也總是能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地看待生活。

當我們傳遞的是快樂和正能量時,孩子心裡永遠散發溫暖和韌勁,任何困難都壓垮不了他。

真心建議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永遠保持樂觀的態度,讓孩子盡量看到好的一方面。

用堅強、樂觀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做乙個眼裡帶光的孩子。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

乙個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乙個孩子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說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功底。

要想培養孩子的「逆向生長」的精神,父母就要做到: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他能夠有勇氣去承擔責任;

教會孩子取與舍,從而做乙個大方從容的孩子;

給孩子付出感,才能讓他扛住大事;

教會他樂觀與豁達,未來的路也會更寬廣明亮。

給孩子強大的內心,才能更有魄力地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

4個方法告訴你,如何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培養孩子內心強大是每個家長的期望之一。以下是四種方法,可以幫助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建立積極的家庭環境 積極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的基礎。乙個充滿愛和關心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培養出積極的自我形象。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和能力,並鼓勵他們相信自己...

《次第花開》 內心強大,是治癒生活的良藥

次第花開 是一部關於青春 成長 友情和愛情的電視劇集。其主線是講述了乙個年輕的女孩,從追求自己夢想的一無所有,到步步堅定地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並在此過程中結交了不少的好朋友和戀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部劇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歡笑,更是給人們帶來了靈魂的慰藉和底氣。內心強大,是 生活的良藥。這句話很經...

佛法智慧型 培養內心平靜,釋放真正的美麗

觀點創作營 引言 真正的美麗不僅來自外在,更源自內心。達 芬奇。在現代社會,追求物質與外在美的同時,我們也應關注內心的平靜和清淨。佛法智慧型教導我們,只有內心的平靜和清淨,才能真正散發出美麗的光芒。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清淨 內心的平靜和清淨需要我們積極修行和培養。如何修行呢?內心的平靜是一種力量,通過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