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對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

2023-09-19 03:29:31 字數 5138 閱讀 1410

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加快,中國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亦面臨十分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逐步建立與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中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現實背景下,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在推動中國經濟內涵式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為此,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發展綠色金融,支援綠色技術創新」,以此彰顯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創新,綠色創新兼具「

綠色」與「創新」的雙重屬性,致使其更容易受到高融資成本和高風險的「雙高」問題困擾。

基於此種情形,一旦缺乏穩定、充足、低成本的外源性金融資本作為保障,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綠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成效。

綠色金融作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旨在通過為綠色創新提供外源性資金支援,調動綠色實體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綠色創新在推動經濟低碳轉型中的基礎地位,繼而賦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那麼,如何實現綠色金融有效支援綠色創新?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學理邏輯是什麼? 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微觀影響和巨集觀影響如何?這些都是擺在學界和實踐部門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嘗試性回答上述問題,本文通過科學釐定綠色金融、綠色創新等核心概念在系統梳理國內外關於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文獻的基礎上。

以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的相關理論為基礎支撐,通過構建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理論分析框架,系統論述了綠色金融從微觀和巨集觀雙重維度影響綠色創新的邏輯機理。

以此為分析基礎和脈絡延續,本研究以綠色產業為研究物件,詳細考察了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的相關政策演進過程及現狀特徵。

在系統分析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內在邏輯的基礎上,結合雙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空間滯後模型、面板門限模型等計量方法,對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邏輯及其效果進行了實證檢驗。具體而言,本文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本文構建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從微觀和巨集觀雙重維度闡釋了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作用邏輯。

就微觀層面而言,綠色企業既是綠色創新的決策方和供給方,也是綠色金融資本的主要需求主體。

本研究從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異質性影響三個維度分析綠色金融影響綠色企業創新的邏輯機理具體公尺講,綠色金融通過資金維持、成本節約和政策激勵三個力面對綠色創新主體產生直接影響,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和優化期限結構間接影響綠色企業的創新行為。

同時,各種綠色金融工具因融資門檻、償還期限、融資規模不同對綠色企業的創新活動產生異質性影響。

綠色微觀主體在綠色金融的三大作用影響下,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約束條件進行創新投資決策。

就巨集觀層面而言,本研究從直接影響、空間影響及異質性影響三個維度解構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邏輯機理具體來講。

綠色金融通過水平規模調整功能、縱向結構調整功能、渠道拓寬功能、政策支援功能、資源配置功能、風險分散功能、內源性驅動功能和外源性驅動功能直接影響綠色創新。

空間影響既包括綠色創新的擴散影響還包括綠色金融的外溢作用。異質性影響分析包括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非線性影響,以及地區差異在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中的作用。

第二,本文基於 2010-2020 年中國a 股綠色上市企業資料,使用雙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和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了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微觀影響。

研究發現:1) 綠色金融發展既能夠增加綠色企業的研發支出,亦能提高綠色企業的專利授權數量,從而強化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直接影響:

2) 綠色金融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綠色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優化綠色企業的期限結構,進而實現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間接影響:

3) 異質性綠色金融工具對綠色企業研發支出和專利授權數量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其作用大小具有顯著性差別且對綠色創新的影響在特定階段亦存在異質性。

本文運用中國 2010-2020 年 31 各省份的巨集觀區域資料,採用空間滯後計量模型以區域空間視角分析我國 31 各省份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影響效果基於門限模型檢驗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非線性特徵,利用雙固定效應模型考察了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異質性特點。

研究表明:1) 綠色金融對區域綠色創新投入和產出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對投入的影響程度要高於產出:

2)地區綠色創新發展水平正向驅動鄰近省份的綠色創新水平,區域發展水平越高則溢位能力和帶動能力越強:

3)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對綠色創新的影響具有非線性的特徵,隨著綠色金融規模增加和綠色金融結構優化,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影響是遞增的:

4)中國綠色金融對綠色創新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區域異質性,影響效果按照東部、中部、西部的順序依次降低。

本文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研究綠色經濟領域中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的關係,以綠色產業為研究物件,從微觀和巨集觀的視角系統剖析綠色金融影響綠色創新的背後邏輯,是對綠色發展的適應性探索和創新性實踐,貢獻了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增量。

基於上述研究過程和相關結論,考慮到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的發育程度及特徵,本文從微觀層面和巨集觀層面提出優化綠色金融工具內部結構、強化綠色創新主體培育力度以及加強綠色創新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等具體的政策建議,為形成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體系提供決策參考。

科學證據表明,氣候變化已被普遍認為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報告內容顯示。

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為 510 億噸,截至 2020 年排放水平已達歷史峰值,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期公升高 1.2°c,全球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氣候經濟狀態」。

就當前而言,這種氣候變化已然產生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諸如海平面上公升、土地荒漠化加劇等環境惡化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慕尼黑再保險和國家氣候中心的氣候狀況監測顯示,全球暴發的地質、水文及氣候等災害事件從 1980 年的 49次增加到 2018 年的 848 次。

進一步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勢頭不斷趨強。此外,《globle risks report 2020》也指出氣候變化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風險。

就此來論,探索重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模式成為應對生態環境惡化的關鍵選擇,是世界各國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命題和現實問題。

我國在推動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中作出了多方努力和諸多探索,有效緩解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型消耗及低效率配置等社會環境問題。

在此過程中,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作為應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政策工具選項,逐漸受到我國**的高度重視並從國家層面予以肯定。

譬如,十九大鮮明提出要「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從戰略高度號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總基調和路徑走向:2017-2021 年十九大歷屆會議分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布局」「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

「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發展與安全」「協調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以上都顯示了國家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充分體現了我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彰顯了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雙輪」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功能。

遺憾的是,在理論派和實踐派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的發展體系尚存在優化空間,二者的發展級能和效能釋放有待進一步挖掘,這與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發展的高標準高質量政策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探索兩大政策工具難以長期奏效的異質性原因成為擺在社會各界面前的現實問題。為此,理清綠色金融和綠色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內在機制既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這不僅是我國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有效手段,亦能為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型和中國方案。

懷來農商銀行 綠色金融推動綠色新興產業發展

河北懷來農商銀行以提公升綠色金融質效為導向,不斷完善機制建設,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加大對新型能源體系 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等 雙碳 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援力度,推進綠色新興產業健康發展。任思遠。河北懷來農商銀行以提公升綠色金融質效為導向,不斷完善機制建設,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加大對新型能源體系 綠色低碳技術研發...

國誠投顧 推動綠色金融,促進整體經濟綠色發展

國誠投顧公司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金融行業與環保產業深度融合。公司注重從業人員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通過引入新方法和新模式,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公升級和創新,以實現整體經濟的綠色發展。國誠投顧公司秉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將環保理念融入企業運營和投資決策中。首先,公司鼓勵員工關注環保產業,深入了解環保政...

新時代下,金融科技之我國綠色金融將如何發展?

現階段,綠色金融於社會而言已經不再陌生,堅持和加快綠色金融建設符合我國企業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同時同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相符。這是一種創新型的金融模式,其發展深受國家和社會的關注。金融機構必須正視這一發展現狀,緊抓發展機遇,在發展金融產業的同時利用好金融同綠色產業之間的密切聯絡,從本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