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數字經濟的走向,知悉金融發展,體現我國經濟韌性

2023-09-19 02:49:31 字數 3287 閱讀 3107

基於2011-2019 年中國 21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資料,測度演化論視角t經濟韌性及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運用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面板門檻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研究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及金融發展在其中的中介效應。

研究發現: 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顯著促進經濟韌性:作用機制上,數字經濟通過擴大金融規模、提公升金融效率進而強化經濟韌性: 異質性分析發現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在金融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經濟水平較高地區、城市群中更強烈。

進一步研究發現,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具有空間溢位效應:金融發展應當圍繞實體經濟才能夠有效提公升區域經濟韌性。因此,應該把提教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促進作用,圍繞金融發展的中介作用,重視數字經濟影響的空間溢位特點提公升區域經濟韌性,推動區域高質量高水平演化。

演化論視角下的經濟韌性是指區域不斷調整自身社會經濟結構以適應環境變化和持續發展的長期演化能力 (martin,2012)。一方面,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是區域發展的一種突破性演化路徑。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通過滲透傳統產業,與經濟要素深度融合,提公升經濟要素的效率和關聯,提高區域演化的冗餘化傾向,影響區域演化的模組化能力和冗餘化能力。因此,數字經濟會對經濟韌性產生影響。

數字經濟具有交易成本低、滲透能力強、創新力度高等特點,在提高經濟活動效率的同時,為經濟演化提供了無限的路徑選擇可能性,在各個經濟層次中均直接對經濟初性產生影響。

在微觀層面,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數位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迅速接收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和瞬時性的變動,並根據需求的變化精準調配生產資料、使用經濟要京(陳曉紅 等,2022)降低經濟活動成本,提高區域演化能力:

資料也成為重要生產要素,企業在生產中採用新的要素組合、創新商業模型與產出,從模組化演化維度影響經濟韌性。在中觀層面,由於數字經濟的發展和資訊通訊技術的滲透融入,傳統行業知識的傳播和應用速度不斷提公升,促進傳統農、工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公升。

在巨集觀層面,面對巨集觀經濟波動,數字經濟加快經濟內在的穩定器響應速度,加強現有經濟要素的關聯度,區域演化的冗餘化能力提公升:數字經濟也有助於巨集觀經濟突破路徑依賴,加快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荊文君 等,2019)。基於上述分析,提出:假說 1: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有正向的直接影響。

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體現在其加速資訊傳遞、優化資源配置和促進顛覆性創新等方面。金融作為資金融通的工具,承擔著資訊中介、資源配置的功能,因此數字經濟可以通過金融發展進一步影響經濟韌性。下面將從兩方面具體分析。

一是數字經濟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數字經濟擴大了金融業的規模,電子支付、網路平台的發展降低了金融發展的成本,支付寶、數字普惠金融的開拓拉近了普通大眾與金融的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同時數字經濟增加了金融業服務受眾(崔耕瑞,2021)。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優化了金融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業以銀行機構為主體,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了金融休系的多樣化,資源配置的途徑增加,市場化程度提高。數位技術與傳統金融行業的融合發展提高了金融業的創新水平。此外,數字經濟發展提高了金融效率,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封思賢 等,2019),提公升了資金供求雙方的資訊互動水平,緩解了資源配置過程中資訊不對稱導致的金融效率低下問題。

因此,數字經濟可以促進金融發展。二是金融發展對經濟韌性的影響。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途徑: 一方面,金融發展提高流動性,能夠有效動員儲蓄,增加投資增加,促進區域創新演化;另一方面,金融發展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風險和經濟效率損耗,提公升區域經濟發展效率。

從對經濟韌性的模組化能力影響來看,金融支援能夠提高創新創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業通過資金籌集提高技術研發資金投入,改善了市場條件和市場環境,

從而加快了區域經濟新增長點的開發(莊毓敏 等,2020)。從對冗餘化能力的影響角度,金融發展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減少信貸市場摩擦、透明化市場環境可以使得那些融資路徑依賴度較強的企業在較低風險下深度發展,同時金融的資訊交流功能也使得經濟要素間的聯絡更為緊密,抵抗經濟波動的能力提公升,強化歷史路徑依賴。

基於上述對數字經濟、金融發展和經濟韌性的分析,提出假說 : 數字經濟通過影響金融發展間接影響經濟韌性。

三) 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影響的非線性影響。

由於數位化時代下資訊傳遞共享成本低、處理能力強,數字經濟在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等方面影響經濟韌性(李曉華,2019)。由於數字經濟的網路效應導致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使得數字經濟所創造價值呈指數式增長。

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發據了區域內部的多樣性,形成長尾放應,這種放應也使得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存在「非線性特徵」。

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具有的非線性特徵還可能**於金融發展這一門檻條件。一方面,金融發展可能在數字經濟影響經濟韌性中產生正向的調節作用。金融支援經濟發展的核心機制就在於金融發展能夠通過減少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或者交易成本等方式降低資訊不對稱程度、優化資本配置以提高經濟效率。

數字經濟對區域創新的影響程度隨著創新成本的下降而提公升,區域演化模組化能力得以提高:數字經濟對經濟要#今日早安問候#素禍合程度和產業公升級的影響程度也隨著金融發展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幾餘化能力得以提公升。另一方面,企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非線性特徵。

隨著金融槓桿水平的提高,經濟增速會先公升高後降低(馬勇 等,2017)。楊友才 (2014) 研究發現當金融業發展水平較低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不顯著,過度的金融發展也會損害實體經濟發展只有在金融市場成熟有效的情況下,金融業對經濟發展呈現出邊際報酬遞增的規律。因此金融發展可能會作為門檻變數,調節數字經濟對經濟韌性的影響。

數字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種新型金融模式數字金融被提出,憑藉大資料 雲端計算等數字資訊科技,數字金融擁有 普惠性 精準性 以及 便利性 等屬性。金融體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金融市場為經濟發展實現資金迴圈,配置資金資源,所以應當加大對有助於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

數字金融的經濟增長效應及其機制研究

摘要 隨著中國經濟駛入增長速度換擋期 結構調整陣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 三期疊加 階段,如何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優化經濟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新動能驅動中國經濟增長離不開金融的支撐。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發揮著為實體經濟造血 活血和輸血的功能。金融...

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國人口眾多,對工作崗位的需求量較大,解決就業問題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數字產品的廣泛使用,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對我國勞動力市場也產生了巨大衝擊,據中國通訊院公布的資料顯示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企業吸納就業人數在持續增加,成為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