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漫讀丨刪繁就簡,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2023-10-19 18:56:45 字數 2011 閱讀 7652

▲點選收聽音訊。

2023年,一艘船停泊在章江河畔,王陽明從夢中醒來。他更換了衣冠,氣若游絲地跟**周積說:「我走了。」

周積淚如雨下,問道:「老師有何遺言?」

王陽明笑著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人生已修行圓滿,已別無所求。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能從普通人成長為聖人,皆因為王陽明在簡、減兩字上下功夫。

離愁緒

*問王陽明,如何清除心中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有害,當然要清理。但若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要放在心上。事越在意,心越是亂,總盯著那一塊未除的雜草,其他的煩心事又生出來了。

正德元年,王陽明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龍場位於萬山叢棘之中,瘴氣瀰漫,環境惡劣。

一次,王陽明偶遇一名被貶謫的**,帶著孩子。幾人見這裡荒無人煙,山路崎嶇難走,心生愁怨。數日後,相繼離世。

王陽明在聽聞這個訊息,可憐這幾人同時,也不由感慨:「憂鬱攻其心,豈有不死之理?」

很多時候,人不是敗給環境,而是先敗給自己的千愁萬緒。掃掉心上的垃圾,保持達觀心態,任風雨再大,也能保持乙份淡然。

王陽明形容過自己的處境:「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科舉失敗,數次貶謫,百姓唾罵,奸臣刁難……他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落第後,父親想要開導他不要放心上,他自己笑道:「世人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被貶龍場時,山路難走,官糧時常**不上,他自己開荒種地,還寫下一首《西園詩》,津津有味地講述自己種菜的過程。

養心貴以靜,淡泊宜於性。把情緒關在心門外,不憂不懼,自然能在兵荒馬亂的生活中且行且歌。

斷欲望

王陽明教導**: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王陽明生於官宦世家,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照理來說,在龍場風餐露宿,食不果腹,王陽明應該是過得很痛苦。

可王陽明在那裡自得其樂,對他來說,睡不過七尺,食不過三餐。

他看到驛站破敗無法居住,就把附近的一處山洞當作安居之處,起名「陽明小洞天」。他壘好灶台、放好床架,雖然家具都頗為簡陋,卻過得優哉遊哉。

因為缺衣少食,他自己開墾土地,經過一番辛勤勞作,糧食有了收成。王陽明用剩餘的糧食接濟窮人,又用散落的稻穀餵養鳥獸。

別人問:「何不把糧食換錢銀?」王陽明笑著說:「可慾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乙個人真正需要的並不多,有一顆簡單、知足的心,生活就足夠豐盈。能掌控慾望幾分,便能掌控生活幾分。

宋朝右丞相陳自強利用手中權力徇私舞弊,買賣官職,幾年之內,積累了大量財富,揮霍無度。

後來,事情敗露,朝廷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並將其流放。年過七十時,在被貶之地,他感嘆:「如果自己不出來當官,在鄉下安享晚年該多好。」

世間亂花迷人眼物質,醉心於物質,只會讓自己迷失。

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也曾位及監察御史,甚至朝廷多次下詔徵用。可他不為名利所動,在大明湖邊建造了乙個小住宅,白天與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飲酒賦詩唱曲,夜裡則秉燭思讀,過著神仙般的悠閒生活。

乙個人不被慾望裹挾,堅守住內心的淨土,才能過上真正富足的日子。

一次,王陽明的**王汝止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何所聞,何所見。」王汝止道:「見滿街都是聖人。」

王陽明說,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見你也是聖人。王陽明一直秉持這樣乙個觀點:人人皆可成聖人。

凡人的內心充滿各種慾望和執念,能刪繁就簡,持戒而行,便能立地成聖。

* 洞見 主播 王嘉瑩 製作 王宜謙)

喝茶是一種心情,品茶是一種心境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對錯無辜,緣由前生。認得清,放下是聰明,看不透一場夢無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真我時刻,手執香茗,心素如簡,人淡如茶。人需要一種淡然 樸實 淡名利 淡世繪 淡榮辱 淡 雖無蝶來,清香依舊。一片茶葉看起來雖是那麼細小 纖弱,那麼無足輕重 如同人的短暫生命,但卻又是那麼妙不可言。當...

靜,是一種超脫世俗的境界,更是一種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被外界干擾,不被世俗束縛,生活便會展現出嶄新的一面。人生的修行道路上,最難達到的便是心的寧靜。備受矚目的電影 隱入塵煙 中,海清以一種顛覆性的演技,飾演了乙個歷經磨難的角色。在接受採訪時,她深有感觸地說 導演告訴我,貴英的角色是乙個像包了漿一樣的人。然而,她對...

佛說 放下是一種智慧型,不棄是一種堅持

在紛繁複雜的人生中,佛陀的教導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尋找內心的寧靜與力量。佛曾言 放下是一種智慧型,不棄是一種堅持。這句簡短而深刻的話語,蘊含著無限的哲理與 力量。讓我們一同探索,如何在生活中理解和踐行這一教誨。放下,是一種智慧型,一種深刻的人生智慧型。當我們緊握著過去的痛苦 怨恨和遺憾,心靈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