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 真正毁掉你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这三种妈妈

2023-10-31 02:29:21 字數 2265 閱讀 8263

心理学家:真正毁掉你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这三种妈妈

母爱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纽带,这种联系不仅仅是由生物学的关系所构建,更是由岁月的陪伴和无尽的关爱所铸就。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依靠和支持。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开始了她无私奉献的角色,她默默地照顾、保护和教育着孩子。

她毫不吝啬地付出时间、心血和无尽的爱,默默地留心孩子每一个细微的需求和变化。

一位出色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不仅是一个亲人,更是一个朋友。她们成为孩子的倾诉对象,引导者和榜样,与孩子共同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

在彼此分享快乐与困难的同时,她们也会激励孩子去追逐梦想,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同时提供无条件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母爱是毫无保留的,即便在孩子犯错误或迷失方向的时候,母亲也会宽容并原谅,她们愿意为了孩子的幸福和成长做出任何牺牲,而不求回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有幸福的童年。特别是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下,母亲的影响未必会让孩子茁壮成长,反而可能给他带来一生的伤痛。

母亲的毒性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深远的伤害。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将这类危害孩子成长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这种毒性并非偶然或短暂的,而是长期、习惯性的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

首先,有一类母亲的控制欲超越了正常范围。她们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更不允许孩子做违背她们心意的事。这些母亲害怕子女不再依赖她们,不再需要她们。她们希望孩子永远依赖她们,一旦孩子摆脱了这种控制,她们感到极度痛苦,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这类母亲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建立在对子女的控制和支配上。她们认为只有通过掌控和干预孩子的生活,才能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当孩子展现出独立性,不再需要母亲的过度干涉时,她们会感到巨大的威胁。她们担心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失衡,这种担忧和焦虑加深了她们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全感。她们试图通过控制来维持亲密关系,然而,过度的控制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会让母亲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的父母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监视女儿的一举一动,他们竟然将女儿卧室和客厅之间的墙改成了透明的玻璃。更甚的是,他们对女儿参加冬令营和填报高考志愿等事情进行了过度干预,直接导致女儿陷入了中度抑郁。

另一方面,有一类母亲采取言语虐待的方式对待孩子。由于孩子尚未完全形成健全的自我评价体系,他们的自我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评价。如果母亲频繁辱骂和贬低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恐惧,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尊重和爱护。

比如,父母常常以极端的言辞辱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遭受到批评和指责。这种行为构成了典型的言语虐待。这类父母通常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频繁辱骂孩子,二是使用极端的言辞。这两种行为的结合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可能逐渐压抑了真实想法,甚至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有身体虐待的妈妈

存在着一种常见的观念,即在中国家庭中,打骂孩子似乎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观点认为,只有通过体罚,孩子才能够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演进,我们逐渐认识到,身体虐待绝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方式不仅不符合道德伦理,还会给孩子造成长期的身心创伤。

通常情况下,身体虐待并不是因为孩子犯错而施加的,而是因为母亲自身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只能将这种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母亲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过度控制欲、情绪管理不良或自尊心缺失等,导致她们将负面情绪和对家庭的控制需求转化为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应该通过对孩子的身体虐待来填补自身心理上的缺失,而是应该寻求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生活的压力。身体虐待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只会加深家庭关系的紧张,给孩子带来伤害。

尽管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加慎重。

心理学家 真正毁掉你的也许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这三种妈妈

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而言,原生家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曾有心理学家指出,原生家庭并非唯一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母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和教养方式同样重要。以下是三种可能会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的母亲类型 ,指责型母亲 指责型母亲,通常会习惯于对子女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指责,她们总是过度关注子女的缺点,...

真正毁掉一个人的,不是贫穷 没有能力,而是精神内耗?

有人曾说过,外部的世界固然充满了挑战,但真正摧毁一个人的,往往是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纠葛。当我们沉浸在社交 热门话题和日常琐事中时,有没有停下来,真正审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回想那些没有明显原因的失眠之夜,是不是因为大脑在不停地思考,过度焦虑某件事或某个未来可能发生的场景?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纠葛被称为 ...

警惕,家长的这些“执念”可能正在“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近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点前后,同楼的一个邻居家里都会有母亲责骂孩子的争吵声。听孩子的哭声,挨打是免不了的,而且听妈妈责骂的声音,不止是严厉,甚至于 同情孩子的同时,我也同情家长,为家长叹息!偶尔一次,确实难免,几乎天天如此,这家长的教育就一定有问题了。且不说对一个读小学的孩子责罚如此严厉有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