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診所市場研究 中醫 口腔 專科門診井噴增長

2023-10-19 19:18:33 字數 6659 閱讀 3025

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不止是地理與經濟優勢的「第一灣」,更多也是美好生活和優質醫療代名詞的「第一灣」。粵港澳大灣區診所市場,以最為活躍的「廣深港澳」第一梯隊多元創新、國際融合為首,再到「莞佛惠珠」第二梯隊迅速發展多點開花,以及「中江肇」三地的診所發展政策逐步放開,呈現出了多元並進、中高階/普惠並存、欣欣向榮的醫療生態。

*:診鎖界。

作者:太白。

01|經濟總量超過南韓,醫療紅利政策陸續出台

2023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橫空出世,在原來的珠三角9市基礎上併入港澳,共建一片全球頂尖的灣區城市集群——「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被稱作世界第四大灣區,包含「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個內地城市(簡稱珠三角9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9+2),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底粵港澳大灣區已坐擁8630萬人口,經濟總量13.04萬億人民幣(1.9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超過整個南韓2023年的gdp總量。

資料**:廣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香港澳門統計圖鑑。

大灣區的許多醫療政策走在前列,在藥品和醫療器械領域,港澳藥械通政策引入了國際前沿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用於臨床(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的指定醫療機構,可以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以及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在醫療服務領域,深圳羅湖區秉承「以治病為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服務理念,成立醫院集團形式的緊密型醫聯體也推廣至全國;以港大深圳醫院為代表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薪酬改革制度也備受推崇。

在中醫藥服務領域,深圳於2023年率先推出純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館」形態標準,此後中醫館形態在全國遍地開花,2023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3年)》為灣區打造中醫醫療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提供示範指導,極大程度鼓勵港澳資金來內地投資醫療事業與中醫業界交流執業。

在港澳醫療服務融合領域,2023年4月深圳市**《關於加快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的若干措施》明確:鼓勵「高水平」辦醫,支援引進港澳等境外資本、境外名醫名院名診所,在深開辦高水平國際化醫院或名醫診療中心。今年1月起《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中規定允許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經備案後多點執業等多項有利港澳醫師可在深圳「多點執業」的政策。

02|大灣區醫療資源狀況分析-診所篇

據廣東省衛生統計年鑑、香港/澳門統計年鑑、frost & sullivan資料、診鎖界資料庫分析,截止2023年底,粵港澳大灣區9市2區共有診所16679家,門診部5561家。細分來看,珠三角內地9市有17350家診所和門診類醫療機構,港澳兩地的私人診所近4800家。

2023年末,大灣區門診(所)密度高達3880人/診所,幾乎是整個廣東省門診(所)密度的1.5倍(5691人/診所)。從理論上來講,開在大灣區的每家門診(所),至少要覆蓋3880位居民,才能實現基層醫療服務市場的良性競爭(因規模投入、科室業務類別、居民購買力、醫療便捷度等因素,3880位只是乙個理論數值)。

以診所、門診部、獨立社群中心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正在大灣區蓬勃積勢,我們先以大灣區的核心特色四城「廣深港澳」為例逐個分析:

❑ 廣州:醫療底蘊深厚而未發

花城」廣州,作為人口和經濟均為國內第一的廣東省省會和首府,醫療底蘊雄厚,公立醫療體系發達,基層醫療網路成熟,匯聚了大批強力三甲醫院和醫學院校。轄區面積廣闊、區域發展差異、流入人口眾多,定位於基層醫療服務的診所與門診部仍可大展手腳,據廣東省衛健委統計,廣州6100余家醫療機構中,診所類機構(含診所、門診部、衛生所、醫務室等)有4300余家,佔了7成

廣州公立醫療體系發達,醫院數量眾多,且呈增擴之勢。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第一家西藥藥店、第一所醫學院校、中國第一家社會辦醫院都誕生在廣州。

◆ 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廣州眼科醫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2023年)

◆ 第一家西藥藥店:屈臣氏藥房(2023年)

◆ 第一所醫學院校:博濟醫學堂(現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2023年)

第一所社會辦醫院:廣州益壽醫院(2023年)

作為國內第三大醫療中心,廣州知名醫院有中山醫系、南方醫系、廣醫系、省醫系、廣中醫系、等,擁有8個國家級醫療中心。2023年末,廣州有298家醫院,約占全廣東醫院總數的17%,其中**醫院77家,三甲醫院44家,占全廣東三甲總量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超一流的醫療中心城市,廣州公立醫療機構只佔總數的30%,其餘近70%機構都是民營醫療,社會辦醫的空間和機遇仍在。在廣州,以門診部形態存在的醫療機構有1800余家,與中小形態的診所總量不相上下。

考慮到與公立科室「大而全」模式的差異化,廣州專科門診部數量眾多,除了4成是中醫或西醫綜合門診,剩下1200家都是其他專科門診。在專科門診部中,布局較快、數量較多的是口腔科門診,其次是醫美整形門診、眼科門診和婦兒門診。近3年精神心理門診、輔助生殖門診也在快速發展。

廣州深厚的醫療底蘊,正如嶺南最大河流珠江一般綿延悠長,依託於此的社會辦醫和基層醫療市場,近年已初露頭角,吸引了大量中高階醫療集團入駐,成長出一批創新型社群醫療服務機構和獨立醫療中心。

❑ 深圳:從「醫療窪地」邁向「全國樣板」

鵬城」深圳,面積雖不及廣州三分之一,憑藉改革開放紅利、產業創新崛起,實現1.4萬倍增長,一舉躍居中國gdp第三大城市。建市僅43年的深圳,醫療資源飽受「」指指點點,以「醫療窪地」自居的深圳,正以無可匹敵的吸引力和動力彎道超車。

深圳市**的大力投入和財政支援,讓深圳公立醫療體系不斷強化與完善,新的醫院和社康在以「深圳速度」興建起;國內外資本的蜂擁注入、深港穗三地醫療融合、千萬老中青深圳人的多元醫療需求和崛起的新中產購買力,讓深圳的社會辦醫機構也蛻變成長、創新。《2022中國高淨值人群家族傳承報告》稱中國擁有千萬淨資產的高淨值家庭達206萬戶,北上港深廣成為前五位,深圳以70萬戶位居第4,且在前5中高淨值家庭規模增幅最快。

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民營經濟一直是主力軍,醫療領域如是,在深圳80%的醫療機構都是民營企業,早年深圳診所的野蠻生長,讓其診所總量幾乎是珠三角其它8市的總和。

深圳的平均人口年齡在33~34歲之間,對心血管、痛風、腫瘤重疾等醫療需求並不算旺盛,而因年輕勞動力群體居多、適婚年齡群體居多讓深圳的消費醫療(口腔、中醫推拿按摩、醫美、眼科、兒科等)蓬勃興起。隨著企業家和中產邁入不惑之年,父母的養老需求和子女的家庭醫療需求也在逐漸增長,對高質量的、更可及的醫療需求迫切。

消費醫療是深圳診所的一大特色,在2023年,深圳有3663余家私人診所,目前,在深圳消費醫療發展中,眼科、口腔、醫美專科型診所服務市場漸趨成熟。從數量上看,口腔診所(36%)、西醫綜合診所(27%)、中醫診所(27%)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勢,醫美診所在政策和需求驅動下快速增長,佔比為6%。中醫理療、運動**等新消費型診所發展迅速;精準體檢、職場醫療、私人家庭式健康管理形態發達;政策靈活、資本活躍,醫生流動相對自由,以醫生主導的創業型醫療機構數量增加。

深圳的口腔診所一騎絕塵,1360+家的規模在珠三角9市和整個廣東,口腔診所的數量和規模都堪稱一哥。深圳本地已經形成了多家齒科品牌競爭的局面,如同步、友睦、拜博、正夫、格倫菲爾、希瑪愛康健、麥芽等,同時健康管理中心也推出口腔品牌,如慈銘、愛康、美年等,此外一些外地品牌也紛紛湧入深圳市場,如從北京南下的賽德陽光口腔、馬瀧齒科、瑞爾齒科等。

毗鄰香港,讓深圳成為大灣區醫療融合的排頭兵,也成為全國前沿私立醫療機構戰略布局的首選。從外地來深圳創辦的醫療機構詳細可見此文(深圳民營醫療市場觀察:健康醫療消費專科將成最優解?)

香港的診所密度最高,每萬人就有4.85家診所為之提供服務。

❑ 香港澳門:模式先進而未融

東方之珠」香港,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完善,私立醫療發達,居民人均壽命長,醫療水平享譽世界,有實力雄厚的醫院醫療模式和亞洲頂尖的醫學院校人才供給的雙支撐。

香港醫療服務可分為公共醫療保健和私人醫療服務,公立醫療由**旗下醫院和門診提供,費用較低但輪候時間長,因醫生自由執業風氣盛行,遍地開花的私人醫療機構為香港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就醫選擇,私立醫生執業收入可觀。

香港公立醫療主要由43家公立醫院、49間專科門診和73間綜合門診組成,此外還有大大小小近百家公立牙科診所、中醫診所、醫務室、公務員診所等。香港公立醫療的容載能力有限,frost & sullivan公布的一組資料顯示,在2023年7月~2023年7月,絕大多數公立專科門診的就診預約等候期已經超過50周,這使民眾的就醫趨勢愈加傾向選擇私立醫療。

香港私立醫療服務者大概可分為兩類(不含康養護),一方面是遍地開花的私人診所,另一方面是逐漸平台化的連鎖醫務中心和外資背景的單體醫務中心。診鎖界結合多方資料統計,香港私立醫療機構數量已經突破5000家,其中個人執業的私家診所超過4000家,私立醫務中心有近1000家,涵蓋了各個細分領域和次專科。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香港有超過60個規模兩家以上的私立醫療連鎖品牌,規模前10的醫療服務品牌累計佔據了全香港19.4%的市場份額。

大大小小的私人醫療機構承擔了香港大約70%的基層門診量。有近四分之一的香港個人執業醫生的診所多點開花,一周坐診2~3家診所成為這些醫生的常態。診所大樓、醫療中心大廈的形態也成香港醫療的一大特色。香港金融業發達,同時也帶動了商業保險行業的發展,香港商業保險密度為全球之最,商保付費成為私立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目前內地已經有近20家港澳獨資醫療機構在落地運營,4月份深圳市**出台了《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措施》,同樣昭示著香港醫生到內地執業、開辦診所門診也將更加便利,今年1月深圳推行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中規定允許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經備案後多點執業等多項有利港澳醫師可在深圳「多點執業」的政策,港深醫療的結合從10餘年前的破冰,正邁入加速融合階段,但在人才和藥品器械等方面的流通政策的准入深化程度亟待加速。

❑ 澳門:基層/中醫醫療借鑑

2023年底澳門統計局資料顯示,澳門常住人口為67.3萬,依靠旅遊服務業和博彩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其人均gdp挺進世界前三,醫療服務資源也相當充足,基層就醫佔比高、中醫藥診療的民眾普及率高,中醫藥健康產業發達是澳門的醫療特色。

因人口基數問題,澳門醫院並不多,只有1家公立醫院和3家私立醫院,但由11家公立社群中心,230余家私立診所和440余家初級衛生護理機構主導的基層醫療擔起供給大旗。2023年,澳門地區醫院年門診為193萬,基層醫療服務量為313萬,醫院體系與基層醫療的就診人次比約為1:1.5,有6成患者都選擇在基層看病就診。而作為基層醫療的主力軍,澳門230余家私營診所貢獻了基層75%的診療量。

在澳門的整個基層醫療市場中,中醫診療量位居第一,整體佔比接近三分之一。澳門的中醫藥氛圍推動了中醫藥在葡語國家出海和「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醫藥產品質量國際化、標準化,並積極推動致力成為中醫藥國際旅遊的重點名片。

總的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診所市場,以活躍的「廣深港澳」第一梯隊多元創新、國際融合為首,再到「莞佛惠珠」第二梯隊迅速發展多點開花,以及「中江肇」三地的診所發展政策逐步放開,呈現出了多元並進、中高階/普惠並存、欣欣向榮的醫療生態。

/ end /

本文**:診鎖界。

作者:太白。

慎重宣告:本文內容僅供學習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圖中**基於cc0協議,已獲取授權,如有疑問請聯絡編輯。

讓世界看見!粵港澳大灣區地標點亮全球大螢幕

讓世界看見!粵港澳大灣區地標點亮全球大螢幕,時長共33秒 讓世界看見!粵港澳大灣區地標點亮全球大螢幕。一場城市地標跨越時空的互動。讓粵港澳大灣區登上 世界頭條 近日,由南方 南方 客戶端 gdtoday 主辦的共繪灣區地標活動宣傳短 大灣區 共成長 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倫敦韋斯特菲爾德廣場 中國香...

上合示範區走進粵港澳大灣區,5個專案簽約落地

青島 社 觀海新聞10月18日訊 今天,大道同行 合粵共贏 中國 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走進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州舉行。活動中,投資上合 大灣區商協會戰略合作啟動,九為集團北方結算中心 上合生物醫藥產業平台等5個專案簽約落地。交流會聚焦 平台對接 產能合作 協同聯動 耦合發展 充分...

定了!每年11月8日,粵港澳大灣區向全球招商

南方網訊 記者 林珍 重大專案簽約,專題產業對接,超120家境外企業報名參會 記者從廣東省人民 新聞辦公室10月16日舉行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1月8日至9日,廣東省 與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將攜手舉辦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宣介橫琴 前海 南沙 河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