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藍色合作 共建綠色絲路「一帶一路」海闊路寬

2023-10-17 14:10:03 字數 1494 閱讀 4678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舉行兩場吹風會。

羊城晚報特派北京記者 譚錚。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16日,論壇新聞中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了兩場吹風會,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相關負責人分別就共建國家之間海洋合作、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及展望等內容進行介紹。

高峰論壇框架下首辦海洋合作專題論壇。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海洋合作上的進展及未來引起各方關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首場吹風會上,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安濤介紹,自中國2023年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正式提出構建藍色夥伴關係以來,中國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海洋領域合作上取得豐碩成果。

王安濤表示,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自然資源部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不僅簽署了多份海洋領域合作協議,還共建了合作機制和平臺,並在海洋防災減災、海洋人才培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合作。

隨著海洋合作的不斷深入,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也愈發受到重視。在回答如何平衡海洋經濟發展及海洋環境與生態系統保護之間的關係這一問題時,國家海洋資訊中心副主任李雙建表示,高質量的發展與高水平的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辯證統一關係,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海洋開發保護,積極推動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進一步運用產業調控、空間治理、工程技術、機制創新等政策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

記者在會上獲悉,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18日召開海洋合作專題論壇。本次海洋合作專題論壇是在高峰論壇框架下首次舉辦的以海洋合作為主題的專題論壇,以「共促藍色合作、共奏絲路海韻」為主題,旨在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入交流在發展可持續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促進海洋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成功實踐、發展機遇,**務實合作途徑。論壇還將發布合作專案成果清單及「一帶一路」藍色合作倡議。

綠色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綠色「一帶一路」的建設情況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另一場吹風會上,據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周國梅介紹,截至2023年8月,中國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案,共建綠色創新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在談到中國建設的「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資料服務平台時,周國梅表示,這一平台已匯聚了60餘個共建國家的環境資訊和環境法規標準,整合了30餘個國際權威平台公開的200多項相關生態環境類的指標和資料。「我們依託深圳先行示範區的創新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在深圳建設『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和轉移中心,積極探索綠色低碳技術『走出去』的創新模式。」

十年來,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國際合作平台不斷完善,務實合作的舉措也在不斷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專案,不斷地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綠色正在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周國梅說。

據了解,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生態環境部將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舉辦綠色發展高階別論壇。論壇主題為「共建綠色絲路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旨在與共建國家分享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分享「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進展和成效,助力全球綠色低碳持續發展。

絲路畫卷 青年說丨共建「一帶一路」 開啟文明交流互鑒新篇章

本文 央視新聞客戶端 十年來,共建 一帶一路 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更多國家的青年走到一起,開啟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愛上中國的n個理由。蘭州大學賴比瑞亞留學生 楊光 我已經學中文一年半了,我喜歡中文,最喜歡武術。我有很多中國的電影喜歡看的...

絲路畫卷 大使說丨共建「一帶一路」助力全球發展

本文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年9月,中國 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簽署共建 一帶一路 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 與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乙份 間共建 一帶一路 的諒解備忘錄。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在理念 目標和舉措方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被相繼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國駐...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間中非合作助力非洲農民端穩飯碗

新華社 作者 張曼 司源 楊駿。從雜交水稻到玉公尺大豆,從熱帶農業技術到旱作農業技術,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到減貧示範村 10年來,中非在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平台上不斷深化農業務實合作,碩果累累。中國農作物品種和中國農科技術跨越山海,在萬里之外的非洲大陸生根發芽,把沃土變良田。一座座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