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蒼生說人話

2023-10-18 16:25:07 字數 1649 閱讀 7358

教育慈行》是著名雜文家徐迅雷先生「慈行三部曲」之一,近日讀畢,思緒萬千。

先是折服於他極具辨識度的文字。

不愧為《杭州**》首席評論員,徐先生對文字的把控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僅憑目錄就足以征服一大票讀者:「師道一燈燃」「授業一稔熟」「解惑一寸金」「畢生一乾坤」「文苑一字錦」,五輯文章,標題便氣勢不凡。從封底可以看出,另外兩部依舊是這樣的結構,「閱讀一枝棲」「錦瑟一弦心」「護生一葦行」等等,讓人無比神往。

徜徉於徐先生的文章中,感覺會更加明顯,各種對仗工整的詞句信手拈來,金句迭出,勾畫批註都有些跟不上的感覺。說到人才使用,他點評「一定要把人才當人才使用,而不是把人才當人手使用,更不能把人才當奴才使用」;說到孩子成長,他總結「小學重習慣,初中重品行,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努力」……想讓人不記住都難。

但你若以為作者只注重表面花拳繡腿,那就大錯特錯了。

全書收錄文章116篇,皆與「教育」休戚相關,既討論師道師魂這樣的永恆話題,也評述火爆**的熱點事件;既關注教育公平、大學體制這些「大課題」,也留意家庭教育、作文考試這種「細問題」。

傾注其間的,是作者獨到的眼光和深邃的思考,說到改善教育環境,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那麼多部門拿著檔案、扛著大旗,通過各種渠道把活動專案擠進校園、擠進課表,這是扎扎實實的『增負』」。

談及教育資源,他不**心地直言,「多年來造成了優質資源向城市集中,而為城市建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農民工(他們對城市財政的貢獻則是隱性的),卻難以讓自己的下一代享受城裡孩子讀高中的待遇」,寥寥數語、切中肯綮,令人不禁掩卷嘆息。

書中文章大多直抒胸臆,作者喜惡愛憎傾瀉而出,個人覺得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觀點。

如《尊師重教與教師法修訂》一文說到,「尊師重教是必須的,絕不能讓教師成為『高危群體』和『巨累群體』。首先教師自己要做好……」,總覺得這個「首先」有點怪怪的,不可否認教師群體中確有極個別害群之馬,但從整體而言,「尊師重教」恐怕首先不是教師自身的問題,屢屢見諸報端的家長甚至學生毆打辱罵老師事件,難道是教師自己沒有做好?

又如《救救「不良父母」》寫青島女孩跳樓自殺事件,女孩不堪忍受父母家庭暴力而輕生,可寫著寫著,導火線來到了家長會,作者感嘆,「老師們,你們組織的家長會,就不能變一變主題,換成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激勵每個孩子進步的『賞識會』嗎?」話是好話,可放到這起事件中,難免讓人感覺——原來罪魁禍首就是老師開的家長會!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即便老師家長會上公布排名之類的,難道排名靠後的只有這乙個學生不成?況且,如果只是一味「賞識」「鼓勵」,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夠清醒地給自己定位?

再如《腿是幹嗎用的》一篇最後提到營養問題,作者呼籲學校和家長,「給我們的孩子吃一頓15-20元的午餐,天會塌下來嗎?放心,不會!」只能說,這樣的標準恐怕得看在什麼地方。

徐先生稱寫作「慈行三部曲」的主旨是「為蒼生說人話」,綜觀全書,很多別人看不到的,他看透了;很多別人不願說的,他說穿了。無論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不妨一閱。

請為今天而努力

世上沒有不彎的路,人間沒有不謝的花,人這一生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努力卻是無限的。自己強比什麼都強,尋找一棵大樹好乘涼,不如自栽自養自乘涼,因為別人給的,隨時有可能失去,只有自己創造的才會永遠留下來 不管現在的你,生活多麼的困惑,環境多麼的艱難,社會多麼的善變,都要學會自己主宰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重生,...

楊絳說 請記住,這類人,永遠不可能再次成為你的朋友。

楊絳說過 請記住,紅過臉的人可以繼續當朋友,但是和你翻過臉的人,永遠不可能再次成為你的朋友。從佛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體現了 緣 的概念,在佛教中,人與人之間的相遇 相識 相交都是有緣分的。即使曾經的朋友和你產生了矛盾,甚至翻了臉,但因為你們之間的 緣 未盡,可能仍然有機會恢復友情。一旦 緣 盡,無論...

清華院長為毛主席時代正名!徹底說清一些事實!

在召開的 中國經濟學發展七十年 高層論壇上,針對一些人將新中國成立的前30年貼上 閉關鎖國 標籤一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她強調 到目前為止,仍然在開放問題上講前三十年閉關鎖國,我覺得這不符合當時的事實 共產黨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從未放棄過對外開放,馬列主義就是從國外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