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 太后與親生兒子「相生相殺」的背後,究其原因是這些

2023-10-19 18:51:45 字數 1666 閱讀 3848

雍正即位時,他的生母烏雅氏大為震驚,直言:「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

一句話,讓本不富裕的母子親情更加雪上加霜。雍正也在此時徹底明白了,母親的心,到底還是偏心在了十四弟胤禵那兒。同父同母,一樣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雍正始終不明白,為何母親德妃烏雅氏就是偏愛十四帝,對他卻近乎冷漠。其實,作為兒子,雍正他不明白,理所當然,但作為母親,德妃烏雅氏是心知肚明但拒不承認的。

一切得從,烏雅氏進宮開始說起。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父親威武為正五品官職的包衣護軍參領。因為出身低下,14歲選秀入宮時,只能做宮女。但她的人生相當順遂,很快就憑藉美貌,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和寵愛,位分一路從宮女、德嬪,到成為康熙四大妃之一的德妃。29歲前,就為康熙生下3子3女,其中的四阿哥胤禛就是雍正。但可惜那時烏雅氏位分不高,按祖制,她不能撫養自己的兒子,四阿哥胤禛必須交給貴妃佟佳氏撫養。

而到了十四阿哥胤禵時,烏雅氏已經貴為德妃7年,胤禵幸運地就一直養在身邊,承歡膝下,母子感情可以說非常濃厚。歲時,養母佟佳氏去世,雍正這才知曉德妃才是生母,得以回到德妃烏雅氏的身邊。但德妃卻對他毫無感情,很冷淡,心心念念的只有他的十四弟胤禵。

身為乙個母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不能及時給予關心問候,反而施與冷暴力,德妃烏雅氏是失職的且任性妄為的,更何況,正是因為的她的無理取鬧,更加劇了雍正與十四弟的關係破裂甚至敵對。2023年,雍正即位,尊生母烏雅氏為仁壽皇太后,然而,烏雅氏卻大吵大鬧,話裡話外都只記掛著遠在西北的十四,甚至於鬧絕食、殉葬。

烏雅氏認為雍正「得位不正」,認為康熙更屬意十四,即使遺詔上用滿漢蒙三種語言寫的明明白白。她寧死也不接受太後的尊號,不遷宮。各種給雍正拆台、難堪。結果換來的是,雍正奪了十四弟胤禵的兵權,發配邊遠之地,後來更是把他軟禁在了遵化守康熙陵。

母子三人相互敵對,僵持不下的大戲,終於在一年後,烏雅氏病重而終,驟然落幕。64歲的烏雅氏抱憾而終,至死也沒能見到小兒子一面。這場大戲,沒有贏家。烏雅氏帶著沒有保全小兒子的遺憾離開,雍正也背上了逼死生母的罵名。母子嫌隙,手足相殘的局面,烏雅氏無疑是要負主要的責任的。她明明知道,她要是不能一碗水端平,孩子之間必然會產生隔閡猜忌,甚至於反目仇視,但她還是選擇去做,去讓關係擰巴,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她為人母,在選擇生下孩子時,就應該知曉,你給孩子多少愛,他就能回報你多少愛,反之,你偏心了,那麼,這個孩子一生就注定踏上去找愛的路上,來**自己。

甄嬛傳番外二 太后的真實動機讓甄嬛大開眼界!

上次我們說到了甄嬛和皇后的對話,他們談論到了太后可能會對甄嬛下毒手。甄嬛不太相信太后會這麼做,認為太后是個慈悲為懷的人。但是皇后卻告訴她,太后雖然虔誠地信佛,但也有手上的刀。她解釋說,太后不會容忍任何女人威脅到烏拉那拉氏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如果甄嬛有了皇子,那後患就更大了。甄嬛雖然表示自己一直安分守己...

《甄嬛傳》太后給皇帝送夜宵,竟然隱藏了多層意思

甄嬛傳 可謂經典,播出十幾年了仍然很受歡迎。劇中的很多細節值得細細品味,往往是你不經意的乙個片段,卻隱含著一些含義。其中乙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太后熬了綠豆粥去看皇帝。看似是母親對兒子的關心,擔心他忙於工作而累壞了身體,實際上細品一下,原來太后是有備而來,那碗綠豆粥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況且他們母子之...

《甄嬛傳》重刷,折服甄嬛的管理能力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看過 甄嬛傳 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那種令人琢磨的語言藝術讓人耐人尋味。這麼多年過去了,在看這部劇,折服於甄嬛的管理能力。一 形成她管理能力的原因。剛入宮的甄嬛靈動,待人善良,她的父親甄遠道,對她十分疼愛,沒有女人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讓甄嬛飽讀詩書,豐富眼界和格局。在宮裡,明爭暗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