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說的是真的嗎?究竟是「食不過三」還是「食不過飽」

2023-10-19 18:51:45 字數 1640 閱讀 2714

甄嬛傳》中,皇帝與皇后用膳,因為鴨子湯實在美味,忍不住準備喝第四碗,皇后馬上制止,並且說:「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皇上應該懂節制。」

雍正聽了,滿臉不高興,心裡暗罵,但也放下湯碗不喝了。

其實,真有這規矩嗎?很多影視作品,給出的解釋是,這是清朝才開始有的規矩。

食不過三,指的是皇帝用膳時,每道菜都只能吃三口,且不能連續夾三口。

這條規矩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中毒,三口之內,藥性劑量少,真有人投毒,皇帝也能救回來;

避免被旁人知曉口味菜式喜好,對皇帝糖衣炮彈,在其他地方設計害命;

約束皇帝,時刻謹記,凡事都要節制,有節則無虞,方能長久。

乍一聽,有理有據,但事實上,無論是《清史稿》還是歷代正史典籍,都沒有這條規矩的明確記錄。

反而是末代皇帝溥儀在回憶錄裡《我的前半生》,透露的兩處細節,更加證實了這條規矩的虛假。

溥儀第一處提到的是,他在宮裡,就沒出過熱乎的飯菜。

當時的宮廷菜多燉煮之類,而且以魯菜、滿菜為主,調味單調,花樣難以翻新,天天吃容易膩。

再加上御膳房,流程複雜。

準備菜餚時,筆帖式與太監需要站在旁邊看著,記錄流程,每個廚師只負責專門做一道菜,每個環節包括配菜、切菜、炒菜都專人分工明確,且分開操作。

因此,為了讓皇上能及時吃上飯,菜餚都是在飯點之前預備下了的,時間長,保溫效果也不理想。

等到皇帝要用膳時,就只剩下一點點溫度了,味道只能大打折扣。

既然都不好吃,幾十道菜擺在面前,皇帝基本上是每樣都隨便兩口,再加上皇帝們都講究「食不過飽」,幾十道隨便幾口下來,也就剛好飽腹了。

這恐怕就是後來誤傳的「食不過飽」等同於「食不過三」的起因。

第二處細節,溥儀說的是:「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乙個銀牌,這是為了戒備下毒而設的,並且為了同樣的原因,菜送來之前,都要經過乙個太監嚐過,叫做『嘗膳』。」

那基本就杜絕了刺客下毒的概率,根據當時的物質水平,銀器基本上就能排查掉危險了。

所以,「食不過三」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皇帝愛吃什麼,御膳房其實都是有詳細的記錄的。

比如,雍正愛吃肉末燒蘿蔔;

乾隆不喜歡海鮮,更喜歡吃豆腐、鴨肉,還愛喝冰糖燉燕窩;

道光皇帝嗜吃炒雞蛋;

光緒愛吃海鮮,慈禧愛吃鴨肉。

以上種種,都足以說明,「食不過三」其實應該是「食不過飽」。

食不過飽」,其實才更符合皇后勸告皇帝的原意:

凡事有度,過則生變。

《雞內金》真的能排石嗎?究竟是真還是假?中醫為你揭曉答案!

前言 雞內金,聽起來像是一種珍貴的金屬,其實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於家雞的砂囊內壁。砂囊是雞的乙個消化器官,用於研磨食物,因此雞內金也具有消化功能。雞內金在中醫中被用來 食積不消 嘔吐 瀉痢 小兒疳積 遺尿 遺精 石淋澀痛 膽脹脅痛等多種症狀。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它是否真的能排石,即能否 腎結石 膽結石...

「真」的黃河大鯉魚究竟是個啥?和鯉魚差別太大了

黃河流域的珍饈美味 黃河大鯉魚。一句古老的詩句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 為我們揭示了黃河鯉魚的神秘與魅力。這裡的 河之鯉 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了解的主角 黃河鯉魚。黃河,這條全長五千多公里的母親河,以其獨特的地理特徵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孕育出一種備受讚譽的鯉魚 黃河大鯉魚。河南段位於黃河的 豆腐腰 位置,水流...

汪小菲直播說復婚,他愛的究竟是誰?

國外有卡戴珊家族,中國有大小s一家,大s一家與汪小菲之間的糾葛已經更新到第十一季。10月8日深夜 又是深夜,能不能放過要加班的小編們 汪小菲在直播連線中,公開表示心疼大s,並說大s的丈夫具俊曄已經捲款跑路了。但他很快遭到光速打臉,大s的經紀人在9日下午回應。1.汪小菲多次向大s提出復婚遭拒。2.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