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亞馬遜們紛紛跨界造芯,英偉達會有壓力嗎

2023-10-19 19:11:46 字數 2982 閱讀 8799

谷歌、亞馬遜之後,微軟或許要自己造ai晶元了。在醞釀數年後,微軟的人工智慧晶元有機會在下個月露面。

微軟ai晶元傳聞。

科技巨頭跨界造芯顯然已不稀奇,對ai時代話語權的爭奪,讓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紛紛下場自研晶元,而如今,微軟似乎也打算下場造芯。

據外媒 the information 報道,微軟即將於下個月公布自行研發的 ai 晶元,從而協助減少對英偉達 gpu 的依賴。外媒聲稱,該 ai 晶元代號為 athena,預計微軟將在 11 月 14-11 月 17 日的 ignite 開發者大會上宣布這款自行研發的晶元。而根據 ignite 2023 的公開議程,今年大會的重點之一,便是「將 ai 融合進環境中」。

圖源** the information

而根據the information今年稍早報道,微軟其實在 2019 年就啟動 athena 專案,至今已有 300 人投入相關專案開發。athena 專案已經規劃了路線圖,第一代可能以台積電 5 奈米製程生產,據稱當下已有部分微軟和 openai員工拿到athena的工程樣品。

雅典娜的設計目標是為資料中心提供支援,特別是針對訓練和執行大型語言模型(例如openai的chatgpt)等任務。該晶元的定位是在人工智慧加速領域與英偉達的旗艦級微處理器h100 gpu競爭。微軟希望通過雅典娜,降低對英偉達ai晶元的依賴,從而在人工智慧領域提供更多選擇。

知名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高階雲端計算分析師tracy woo表示,人工智慧的繁榮正在給雲端計算**商帶來更大壓力,迫使他們開發自己的晶元:你可以從英偉達購買,但當你看到谷歌和亞馬遜這些巨無霸時,會發現他們有資本設計自己的晶元。

繞不開的成本壓力。

在暢想微軟造芯爭奪ai話語權之前,成本恐怕才是微軟目前造芯最大的動力。

隨著去年openai發布chatgpt引發 ai 風口,帶動業界對於英偉達旗下gpu的高度需求,甚至一度造成「供不應求」現象,當下微軟的azure ai服務,以及bing chat、bing creator 和 copilot 等也都執行在英偉達 h100 gpu 系列之上。微軟依靠openai收穫無數影響力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巨大成本壓力。

自2023年11月30日推出以來,chatgpt已成為科技界的乙個現象級產品。其超凡的能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讓全球的科技觀察者和使用者都為之驚豔。然而,根據最新報告,這個聊天機械人的誕生地openai公司,目前正面臨著巨大的財務壓力。據計算,自開發chatgpt以來,其5月份的虧損額已經翻了一番,達到驚人的5.4億美元。然而,openai公司能夠維持運營,並非全無原因。

早在2023年,微軟就對openai進行了100億美元的投資,這筆資金無疑是openai能夠堅持至今的重要支援。而外媒analytics稱,openai每天大約燒掉70萬美元,僅用於維持chatgpt的運作,這個費用還不包括gpt-4、dall-e 2等其他ai產品,如果公司不能盡快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或者在2023年底之前,他們可能不得不考慮申請破產。

**:openai

openai產品公升級的背後是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主要由四部分組成:「gpu等高效能硬體、雲服務等軟體、人才招聘和日常運營」,「gpu等硬體」顯然是openai降低成本支出的最有效手段,但從0開始完全自研ai晶元至少需要2—4年時間,綜合實力強大的微軟用了5年都無法推出成熟產品,更別說普通企業。

而除微軟一直以來的造芯計畫外,openai及ceo山姆·奧特曼本身就已參投了至少包括cerebras、rain neuromorphics和atomic semi三家在內的晶元公司。造芯對於微軟和openai產品而言更像是厚積薄發的順勢而為。

謀劃削弱英偉達影響力的科技巨頭。

微軟並不是唯一乙個在人工智慧晶元領域採取多樣化策略的公司。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也在積極推動自家ai晶元的發展,並將其整合到其雲業務中。隨著人工智慧晶元在資料中心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投資該領域可能帶來巨大回報。

在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的晶元大戰中,微軟一直處在落後的位置,在推出athena後,微軟將基本趕上亞馬遜和谷歌,進而在ai時代拿到更多的話語權。

對於幾大科技巨頭爭先恐後造芯行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英偉達在全球算力市場的地位將被撼動,可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ai負載還是跑在gpu上的,而英偉達生產了其中的大部分晶元。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英偉達獨立gpu市場份額達80%,在高階gpu市場份額高達90%。2023年,全世界跑ai的雲端計算與資料中心,80.6%都由英偉達gpu驅動。2023年,英偉達表示,全球前500個超算中,大約七成是由英偉達晶元驅動的。

根據從業者的說法,相比於通用晶元,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一直在研發的專用積體電路(asic)晶元,在執行機器學習任務的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然而儘管已經做出了種種努力,但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都面臨著挑戰——如何說服開發者使用這些ai晶元呢?

現在,英偉達的gpu是佔主導地位的,開發者早已熟悉其專有的程式語言cuda,用於製作gpu驅動的應用程式。

如果換到亞馬遜、谷歌或微軟的定製晶元,就需要學習全新的軟體語言了,他們會願意嗎?從這個角度看,科技巨頭自研晶元,更多時候恐怕還是輔助作用。

圍剿英偉達,華為 微軟 AMD都出牌了

chatgpt的爆紅讓英偉達賺的盆滿缽滿,據 透露,英偉達用於ai和高效能運算應用的h100 gpu早已銷售一空,即便現在交錢訂貨,也要等到明年中旬才有貨。英偉達的gpu不僅不愁賣,實際售價也水漲船高。市面上,h100 gpu已是原價2萬美元的兩倍,約為 29 萬元人民幣。據 金融時報 報道,今年8...

攜手谷歌,英偉達新高!

英偉達與谷歌要 強強聯手 了。周二,英偉達股價收漲於4.2 達到歷史新高,此前谷歌宣布和英偉達將合作夥伴關係拓展至高階雲計算。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已 234 成為標普500指數中表現得最好的 在上週公布季報後,英偉達股價一度攀公升至創紀錄的盤中高點502.66美元,隨後在午後回落。但這很可能不是英偉...

英偉達最大的對手出現了

作者 周智宇。編輯 張曉玲。一周漲價30 單片售價超十萬。人工智慧的火熱,晶元的短缺,讓英偉達a800成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硬通貨。趁此東風,英偉達ceo黃仁勳一舉成為和馬斯克並肩,最受矚目的企業家之一。英偉達的市值也飆公升至1.17萬億美元,成了市場上最熱門的科技公司。然而一面是高階ai晶元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