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延慶紅色山鄉別樣「紅」!

2023-10-19 18:36:44 字數 6064 閱讀 5904

大庄科鄉位於延慶東南部深山區,這裡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生態資源豐富,曾是平北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地帶。今年1-9月,大庄科鄉實現農民人均勞動所得同比增長約33.8%,旅遊接待量、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0.4%和92.4%。短短九個月,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如何取得?紅色山鄉未來發展如何持續發力?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大庄科鄉,看紅色山鄉如何實現別樣「紅」。

郊區」的「郊區」 想發展?行路難!

大庄科?遠,去一趟暈車半天兒。」「聽說那兒的核桃是不是不錯?」「景色挺好的,有個紅色遺址。」提起大庄科鄉,大多數人的印象未免刻板,紅色傳統、路途遙遠、經濟基礎差,是這裡難以揭掉的標籤。也的確如此,大庄科鄉被很多當地人戲稱為延慶的延慶,同不少革命老區一樣,因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曾經為革命工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它擁有了紅色屬性。也正因如此,大庄科鄉相對閉塞、經濟落後、勞動力不足、後繼乏力……鄉村振興面臨諸多挑戰。

近年來,延慶緊抓冬奧、世園籌辦舉辦契機,全速推進發展,各鄉鎮「各顯其能」,經濟取得長足進步,與此同時,大庄科鄉則顯得有些「穩健」,相當一段時間內,農民人均勞動所得排名靠後。經濟落後,勞動力就要流失,村子失去了活力,發展缺乏動力。作為「老大莊科人」,鄉黨委書記尤軒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想要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那就把產業作為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據尤軒介紹,大庄科鄉地處燕山山脈,空氣清新、降水豐沛,為山楂、核桃、板栗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但由於山地面積廣,每種農產品都無法大面積種植,農業規模化難上加難。

近年來,延慶區推出區域公共品牌「媯水農耕」,通過統一標準,把高品質、小而精的農產品納入品牌,組合成「拳頭」產品,「抱團兒」發展。這一做法給了鄉黨委啟發。「大庄科鄉,可不就是『延慶』麼!」同樣是品質好、數量少,同樣無法規模化生產,大庄科鄉可以讓各村「抱團兒」發展,打造鄉域品牌。

說幹就幹,2023年,大庄科鄉研究制定了一套區域農副產品統收統銷政策,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分別成立了農村合作社,由乙個合作社對全鄉農產品的其中一種進行統購統銷,並成立合作聯社,進一步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各合作社執行。就這樣,**積極引導,農戶種植果品,村合作社收購、把關質量、推進銷售,大庄科鄉走上了「逆襲」之路。

山貨」變「尖貨」土特產?大市場!

秋光無限好,遍地山楂紅。入秋之後,大庄科鄉2萬畝鐵皮山楂陸續「紅了臉」。「馬上就能摘了,最近已經有村民在等著撿果兒了。」看著成片的山楂樹,水泉溝村黨支部書記閆海明滿是豐收在望的喜悅。

俺們鄉的鐵皮山楂口感酸甜適中,果肉緊實,山楂味兒濃……」大庄科鄉的村民介紹起「自家」山楂滔滔不絕。可兩年前,被閆海明和村民們視為「致富果」的鐵皮山楂曾一度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一斤山楂只能賣四五毛錢,種樹不如打工收入高。」閆海明一針見血道明緣由,「也就村里老人撿一些,賣給小商販,換一點零花錢。」

自從區域農副產品統收統銷政策制定後,這一局面有了扭轉。「我們村山楂多,就負責收購全鄉的山楂,合作社收購**比商販給得高,村民都願意賣給合作社。」閆海明說,以鐵皮山楂為例,去年合作社收購的最**格達到每斤1.8元,這可能是近30年來大庄科山楂收購的最**了。去掉中間商,山楂價錢上去了,村民們心裡有了「定心丸」,就有了積極性,平時出去打小工的不出去了,專心留在村里搞「山貨」。去年一年,水泉溝村收購鐵皮山楂54萬公斤,小莊科和漢家川河南村也分別收購了核桃和板栗8萬公斤和12萬公斤,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收入100萬元。

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養護果樹的積極性就上來了。鄉黨委**趁熱打鐵,請來了專家給大家「充電」。「今年,我們鄉邀請了區里專家來講解果樹養護知識,大家都挺上心的,學習勁頭很足。這不,還沒秋收,就開始問合作社收購的事了。」閆海明說。

農產品不止要賣得出,更要賣出好價錢。在鄉黨委**支援下,閆海明又在農產品深加工上動起了腦筋。「去年我們找了村里的幾位『好把式』熬山楂汁,大家試喝後都說好,從鄉裡到村里都認定這事能幹!」他說。

謀定而後動。尋找廠商、設立品牌、**加工工藝、設計產品包裝……經過數月摸索和創新,冰川綠谷商標註冊完成,鐵皮山楂汁開始面向市場銷售。「剛一推出就簽出了近600箱訂單。」閆海明滿臉自豪,「咱們這個山楂汁都是真材實料,配料只有山楂、水和冰糖,無新增劑,老少咸宜。果汁廠老闆告訴我,他還特意給自己的小孫子留了十箱。」記者採訪了解到,2023年,合作社通過製作、銷售鐵皮山楂汁,促進集體經濟增收約10萬元。

品質好、純天然成了賣點,銷售高、效益好成了支撐,鐵皮山楂汁「一炮而紅」,閆海明對於今年的山楂收購和山楂汁銷售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今年,鐵皮山楂汁產量預計增加10倍,集體收入將實現大幅躍公升。鄉里也趁勢而上,與食品企業進一步合作,製作起紅油板栗仁、綿瓤核桃仁、黃扁杏仁等深加工產品,擴大鄉域品牌影響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凝聚力量推進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總書記說,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土特產」「大市場」,大庄科鄉錨定「小而精、尖而特」農產品路線,推出各類精品伴手禮,在守住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這條路上開始了大膽探索與實踐。

輸血」變「造血」

吃老本?新農人!

直播間的寶寶們,這是我們大庄科鄉的紅油板栗,個頭飽滿,肉質細膩、口味清甜。」「我們這兒山好水好空氣好,出產的農產品品質特別棒。」「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做客,來參觀我的『室』外桃源……」

十月份,大庄科鄉的紅油板栗「開口笑」,大庄科村的張文潔在板栗樹下支起了直播手機,在田間地頭向全國網友介紹家鄉土特產。跟傳統印象中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善言辭的農民不同,張文潔邏輯清晰、思維敏捷,熱情自信地與網友互動,儼然一位駕輕就熟的專業主播。

今年,大庄科鄉針對民俗民宿、個體經營戶、經濟合作社、農戶啟動「新農人電商」助力鄉村振興培訓專案,通過培養「新農人」,深入推廣大庄科鄉全域旅遊資源,打造「文旅+電商+直播」新模式,推動全鄉景觀景點、民俗民宿、特色餐飲以及農產品的網際網絡運營。「就是抓住網際網絡經濟這個大趨勢,變『輸血』為『造血』,讓農民被動等,變成主動售,提高農村吸引力。」尤軒說,「通過合作社及電商模式,農民的積極性上來了,必須一鼓作氣把保障跟上,『新農人』是一種新趨勢,引領這件事黨委**要擔起來。」

就這樣,「新農人電商」專案紅紅火火地搞了起來。培訓專案由專業團隊完成,內容涵蓋直播賬號開通、優秀主播成長、貨品結構搭建、直播話術、案例分析等等,內容豐富、乾貨滿滿。在講師的專業指導下,大家對「電商+產業」發展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一步步從「門外漢」變成電商平台「流量咖」,從「新農人」變成大庄科鄉「代言人」。

張文潔就是最早的一批「新農人」,她在直播時不單介紹自家紅油板栗,還總推介家鄉風貌和當地優質農副產品,網友們有的詢問銷售**,有的了解大庄科情況,十分熱鬧。不僅如此,據張文潔介紹,自從板栗成熟,還有不少直播間的粉絲自駕來她的林子中撿板栗,「線上引流線下轉化」的課題成了她現在主攻的方向。「我們國家在大力發展農業,在這方面給予了很多政策和支援,我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我選擇返鄉務農就是要把產業做大做強,造福鄉里,讓更多人看到我家鄉的『桃花源』。」言談中,張文潔透露著對於農業產業的憧憬和熱情。

與回鄉創業的張文潔不同,騎車客·騰飛鳳美農家餐廳經理崔鑫是位常住大庄科的「異鄉人」。他經營騎車客多年,一為營生,二為熱愛。開店多年,騎車客積攢了一些熟客,餐飲、住宿預訂以線下渠道居多。得知鄉里的「新農人電商」培訓計畫,崔鑫也報了名,得空時,他會在直播間裡跟粉絲聊聊天,為大家介紹「異鄉人」眼中的大庄科。

我在直播過程中會談到大庄科的美景和特色農產品,螢幕前的觀眾就會知道北京延慶有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叫大庄科鄉。在假期期間特別明顯,很多遊客帶著家人慕名前來。」崔鑫說,「從以前的『坐等客人來』到現在『主動介紹自己』,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大庄科,來到大庄科,吃美食、逛美景,這些都是通過直播『打』出去的,特別有意義。」

*聚才出實招,構築人才磁力場。「新農人電商」培訓三個月來,累計培訓200人次,**銷量達26.6萬元,湧現出張文潔、崔鑫等不少本土「直播達人」。*有政策,青年有情懷,事業有前景,越來越多的「遊子」願意回鄉,越來越多的「異鄉人」變成「東道主」。

老區」換「新顏」老思路?闖新路!

農業產業有了起色,大庄科「出品」也逐漸有了名氣,可鄉里農民人均勞動所得絕對值依舊全區倒數,想要實現全鄉發展,還得「找路子」。

要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的講話為基層指明了前進方向。

大庄科鄉本就因紅色而聞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紅色文化必然也必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實,早在2023年,大庄科鄉就以沙塘溝村為核心推出開放式紅色體驗專案,推動紅色文化向紅色產業轉化。此後,鄉里又對鄉內紅色資源進行整合提質,建立了大庄科鄉紅色教育體驗基地。一時間,紅色大庄科成了響噹噹的「名號」,也為大庄科帶來了不少「人氣」。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休閒旅遊有了不同的追求,除了品文化、遊美景,還對吃、住、購、娛等配套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

必須以「紅色」為核心,推出更符合市場的產品。今年,在區委宣傳部的支援下,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改陳布展:外牆上的浮雕再現抗戰英雄們英勇無畏的戰鬥畫面,戰火硝煙穿越時空,直擊心靈。展館內,實物展示、**講解、情景重現等豐富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同時,此次提公升專案還增加了農產品展示廳,提公升了大食堂標準。在這裡,遊客可以品嚐憶苦思甜飯,選購紅色主題產品、「延慶好物」以及大庄科特色商品。

核心」產品提質後,相關「配套」也同步跟上,還是以沙塘溝村為核心,大庄科鄉把紅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組團打造紅色「後七村」,在沙塘溝村推出「紅色」主題民宿,在鐵爐村修復「幹訓所」,打造互動式「紅色廉政展館」。

今年,我們還公升級了『紅色路線』,增加了互動和沉浸式體驗專案。」大庄科開放式教育體驗基地運營負責人張濛已經扎根大庄科七年,從單純的參觀,到吃住行遊購娛全面公升級,七年間,張濛見證了大庄科鄉紅色文旅的「轉型」。「我們還以展館門口的『號角』為模型,開發了『紅色大庄科』文創雪糕,好多遊客在這裡打卡拍照,特受歡迎。」張濛說。

隨著旅遊產品越來越豐富,大庄科開放式教育體驗基地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活」了起來,讓遊客在體驗紅色之旅的同時,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

我們圍繞全域旅遊發展目標,豐富要素供給,提公升遊客體驗,進而提公升紅色大庄科整體形象,促進農民增收和地區經濟增長。」尤軒說,「還是在紅色文化上下功夫,但是我們要闖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

時至深秋,大庄科鄉莽莽青山悄然換裝,昌赤路兩側層林盡染、五彩斑斕。燕羽山、蓮花山、雙秀峰、旺龍潭峽谷風光秀美、怪石嶙峋。田間地頭,山楂果紅得晶瑩,大板慄鋥光瓦亮,新農人忙個不停。「對對!今年山楂汁還是要原來的製作工藝!」「剛進直播間的寶寶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我們大庄科的板栗。」「文旅農融合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要打造好蓮花山景區,做好旅遊配套,啟用紅色資源,讓大庄科成為展現新時代農村新面貌的視窗。一派豐收熱鬧的喜悅在大庄科鄉蒸騰,紅色老區全鄉擰成了一股繩,形成了一幅紅色老區新發展的新畫卷。

記者手記。偏遠的地理位置制約了大庄科鄉的發展,也留下了良好的生態資源。從堅持基層黨建引領,到深入推進產業發展,到同步壓實人才培養,再到充分挖掘區域文化、用好生態資源,向全面振興邁進,大庄科鄉拿出「五種勁頭」,深入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搞研究、出實招,為農民增收找到了方向,也趟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之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大庄科鄉,大有作為,大庄科鄉,正在大刀闊斧,大步向前。

地理湘西 油麻苗寨,春光無限別樣紅

作者 吳正凱 田華。團結報。油 苗寨位於花垣縣石欄鎮西南一公里處,隸屬於雅橋村,共225戶,近1000人,面積約3.33平方公里。現有石 龍等六大姓聚居,屬苗族聚居區。境內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青石之鄉之稱。2016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湖南省特色村寨和湘西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入選...

紅翡風情 別樣翡色

紅翡,是一種獨特的翡翠品種,它的魅力與價值在 呢?紅翡的色澤鮮豔且獨特,它擁有淡紅 深紅 朱紅 褐紅等不同層次的顏色。其中,最為珍貴的莫過於那一種深沉且透亮的紅翡,這種紅翡不僅色澤濃郁,更是如絲般潤滑,具備極高的觀賞價值。在翡翠中,紅翡是一種相對稀有的品種。其形成過程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和時間,因此它...

促進致富增收 繪就山鄉畫卷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馬爾康市,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 文旅稟賦優越。從紅色歷史中走來,馬爾康市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踔厲奮發。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特色農牧業蓬勃發展,生態產業加速崛起,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強勁起步,近年來馬爾康市產生了很大變化。利用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馬爾康市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為抓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