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我們的路,還需慢慢走

2023-10-13 16:15:04 字數 1647 閱讀 6970

一部八年前的紀錄片,再看的時候,我仍然覺得有初見時的感動。

河西走廊,並不陌生的名字,我離它一千多公里,卻好像從未仔細感受過它的魅力。它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有一條長約900公里的狹長平地,其形如走廊一般。

這條「走廊」,南北介於祁連山、合黎山之間,寬不過數十公里,最窄處僅有幾公里。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

伴著**大師雅尼的**《河西走廊之夢》,似乎其中有數不盡的悲傷,說不完的憂愁,諸多的浪漫,和巨集達的胸懷,歷史和現實交錯。

我想,它值得再走一次。

故事從張騫出使西域開始。兩千一百五十四年前,在甘泉宮,年輕的漢武帝劉徹鄭重地將象徵授權的符節,交給了年近而立的張騫。

我不知道二人當時懷著怎麼樣的心情,年輕的帝王希望這是一次王朝的轉機,而使者也抱著視死而歸的心,他們**不到後來的結果,因為眼下就足夠危險。

從此,河西走廊出現了,臨行前,可能漢武帝也覺得這很荒唐,讓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擔當重任,他有氣量,沒把握。

歷史的帷幕拉開,兩個人名字命名的時代也開始了。「張騫出使西域」,我們只是在歷史資料中簡單的看到這樣幾個字,卻凝結了乙個人十幾年的時光。在茫茫戈壁,大漠烽煙的地方,他是怎樣依靠對故土的思念,死裡求生,一次又一次。

他向西而去,帶著重要的資訊,和異國的妻子回到漢朝。他已不再年輕,可還是堅持到了皇帝的面前。那位看起來殺伐果斷的統治者,看見一位已經死去的使臣,聽見那句:我回來了,幸不辱命,是否會在深夜為其濕了眼角。

人們開始認識到了更遠的地方,年輕的帝王也可以安放自己的野心,也由此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人傑。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成為漢武帝的左膀右臂,擊退匈奴,獲得了河西走廊的版圖。

在敦煌的懸泉置驛站,出土的漢簡為我們再現長羅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風雲往事;魏晉南北朝中原大亂時期,河西走廊以其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庇佑了遷徙至此的儒家學者,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脈,並最終東漸反哺中原,成為隋唐文化和製度的重要**。

同時,來自恆河兩岸的佛教文化也逐漸走出中原地區,佛教盛行,相關文化雕像、書籍、壁畫也成為寶貴的宗教遺產;絲綢之路繁盛,敦煌壁畫悠揚,從過去到現在,河西走廊不再沉寂,它是人類文明的載體,也是歷史情感的寄託。

雅尼的《河西走廊之夢》再次響起,我的眼前好像有穿著各民族服飾的人群,手拿樂器,載歌載舞,在藍天、戈壁、沙漠、大河之際,抒發對於這片土地深沉的感情。

這粗狂又細膩的河西走廊,這自由又可親的河西走廊,這是每個人的夢,是每個人的歸宿,是每個人雙眸所及之處。

所以我想起那句:從走廊東西兩端同時走來的學者和僧人,攜帶著古老的典籍和經書,穿越亂世動盪的年代,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

長鏡頭 河西走廊行思錄

2023年是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實踐,將千年古絲路推向新的歷史機遇,煥發出全新光彩與魅力。古絲路重要組成部分 河西走廊,更是頻頻 出圈 成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和文博深度遊愛好者心中不能遺漏的打卡勝地。城市,因文化而動人 文化,在發展中傳承。文旅融合發展進入 大ip時代 地...

河西走廊,穿越歷史與自然的交匯之地,領略大自然的壯美

涵蓋千年歷史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古絲綢之路樞紐,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作為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河西走廊承載了中國同西方世界 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任。漫步河西走廊,我們可以一睹這條路上的無數瑰寶,這些瑰寶見證了中國不同時期盛世的輝煌。若說河西走廊最著名的景點,一定是舉世聞名的...

關於清代,康雍乾時期河西走廊屯田研究,以及分析

屯田,是以國家強制手段進行或以國家信譽為擔保,將勞動力和土地等生 產資料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自西漢起,河西走廊便因其重要的軍 事地位成為屯田的重點地區,到了清代,跨越康 雍 乾三朝的平準戰爭,使 得河西走廊在延續歷代屯田傳統的同時,也呈現出許多新的時代特徵。戰爭結 束以後,河西走廊改變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