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不得不除掉魏延?探究魏延在朝中的背后势力

2023-10-21 01:26:08 字數 3305 閱讀 7254

赤壁之战后,魏延归顺刘备旗下,历经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成为川蜀阵营中的杰出将领。除了五虎上将之外,魏延堪称川中的一流大将,享有崇高威望,甚至超过姜维、王平等同僚。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即将临终的诸葛亮竭尽全力要将他除去。

三国志》中有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史料显示,魏延似乎并没有谋反的意愿,然而他最终却不得不在马岱的手下丧命,这背后都受到了诸葛亮精心策划的影响。那么,魏延真的应该被清除吗?

或许,诸葛亮在生命走到尽头之前,被逼得无法选择,不得不谋划清除魏延。当魏延投降之际,诸葛亮曾当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主要领袖的面,试图亲手处决魏延。其原因简单明了,诸葛亮认为魏延不忠、背离正道,占有地盘而背叛主君,将军之地却觊觎君王之位。

在诸葛亮看来,魏延的行径意味着日后可能会重演。当时,诸葛亮还指责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这一言论使得魏延险些丧命。幸运的是,刘备当即为魏延求情,才避免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自魏延与刘备结缘之后,他一直紧随刘备左右,甚至在入川之役中,魏延与黄忠两位名将率先前往。

自魏延融入刘备的团队后,他迅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公元212年,刘备入川,魏延晋升为“牙门将军”。这个职位曾让赵云历经三年五载才获得,但魏延刚加入不久就得到了提拔。

魏延并非只是一个闲人,他为刘备的事业努力拼搏。在庞统壮烈牺牲后,魏延协助刘备夺取了要塞雒城,随后参与了包围成都、占领益州等重要军事行动。

公元219年,魏延再度得到晋升,这次升任汉中都督,同时兼任汉中太守和镇北将军,负责重要的汉中城防工作,以抵御北方敌人。

魏延接管汉中后,采用“错守诸围”的策略,将汉中的城防工作做到了极致。长达十多年的守城期间,曹魏军队未能一次穿越汉中城防,这表现出魏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刘备的早期征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力支持刘备的创业之路,毫不吝啬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在我们前文的简要分析中,魏延显然是一位卓越的将领,那么,诸葛亮真的杀错了他吗?事实并非如此。首先,魏延无疑拥有出色的个人能力。

在公元230年,魏延随诸葛亮北伐,他在此过程中大胜费瑶和郭淮,积累了显赫的战功。接下来的一年,他再次与诸葛亮参与了第四次北伐,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陷入相持局面,难有进展。

因此,诸葛亮派魏延等人进行逆袭,魏延率领高翔和吴班,成功逆转了魏国的局面,造成司马懿损失超过3000人,迫使他不得不退守营地,不敢与诸葛亮硬碰硬。这再次证明了魏延作为一位出色的将领。

然而,当诸葛亮最终率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时,却未能实现战略突破,他自己也深受疾病困扰。因此,面临临终之际,诸葛亮与杨仪、姜维、马岱等商讨了除掉魏延的计划,同时也商议了撤军和保全实力等重要事宜。

魏延之死,是由丞相诸葛亮与偏将军马岱共同商议决定的,诸葛亮还提供了如何成功执行这一计划的方法。

因此,从魏延的表现、以及那个时代许多名将对魏延的评价来看,诸葛亮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不及时处理魏延,朝中可能会陷入混乱,甚至魏延可能会发展出自己的势力,形成他的独立支持者。

那么在川蜀阵营中,魏延的靠山究竟是谁呢?魏延是否正在发展自己的支持者?魏延敬重士大夫,但却不理解类似杨仪这样的文官,这就是为什么魏延公开与杨仪争吵,甚至当着诸葛亮的面与杨仪争吵的原因。

正如孙权所说,魏延和杨仪都是“竖牧小人”,在没有诸葛亮的领导下,他们可能会带来麻烦。魏延个性孤傲,尤其是在蜀汉五虎上将去世后,他将不受束缚。魏延一生都生活在诸葛亮和刘备的阴影下。

从公元209年开始,如果他没有在公元234年被处决,魏延将在刘备的集团中服务25年。

此外,他曾提出进攻子午谷的计划,但被诸葛亮拒绝。或许魏延已与川中的马谡、高翔、吴懿、吴班等人有联系,否则诸葛亮为何会让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镇守街亭。魏延对马谡的提名显然表明了他与马谡、高翔、吴懿等三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此外,副将王平似乎与这个小团队无关。虽然他被诸葛亮派往马谡身边,但看起来,他只是担任监工的角色。这一点可以从马谡对王平的反感中看出,这表明王平与马谡、魏延和高翔三人不在同一条船上。至于董厥,他是川蜀后期的尚书仆射,与魏延同乡,同样在此阵营内拥有支持者。

总的来看,魏延在蜀汉朝廷中早已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支持体系。

如前所述,我们了解到魏延并非在蜀汉朝廷中孤身作战。早期刘封和孟达甚至可能成为他的战略伙伴,但不幸的是,这两位早早离世,使得魏延无法与他们展开深入的合作。

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中,魏延的表现已经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魏延在公开场合与杨仪激烈争执,同时他的“子午谷奇谋”战略建议未被采纳,这让他逐渐失去了热情,表现出不满情绪。

此外,魏延天生傲慢,堪称川中的“小关羽”。他拥有卓越的能力,如果他选择投奔曹魏,将会是蜀汉的重大损失。

但让他回到川中,可能会对川中的军事格局带来混乱。当时的成都已没有能力正面对抗魏延的人,五虎将已逝世,姜维的威望不足以应对他。如果要进行单挑,连姜维也未必能战胜魏延。

因此,如果魏延被释放回川中,可能会引发内乱。诸葛亮当时明言,如果魏延不听从撤军命令,不必理会他,大军可以直接撤退。果然,魏延得知大军全线撤退后,立刻率兵烧毁了蜀军的撤退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马岱采取了诸葛亮的终身命令,将魏延斩于汉中城门之外。这个结局实在令人感到遗憾,魏延曾长期守卫汉中,却最终丧命城外。

当诸葛亮做出这个决定时,他毫不犹豫,因为他考虑到如果继续容忍魏延,那将带来更大的弊端。因此,他只能忍痛下令将魏延除去。

诸葛亮为何对孟获七擒七放?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一广为流传的故事,实际上并非出于慈悲和爱才,而是诸葛亮巧施 攻心之计 这一策略的目的在于借助孟获的归顺,使南方成为蜀国的稳固后盾,从而解除北伐的顾虑。在刘备病逝 刘禅继承大统之后,蜀中几个郡开始出现骚动,不再听从诸葛亮的调度。益州豪强雍闿,趁机杀死益州太守,发动叛乱。他向东吴称臣,并...

让诸葛亮真正啃不动的还不是街亭,而是这座小城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座城市,它位于内地通往西北 西南的咽喉,素有 川陕襟喉 之称。这座城市,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就是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地理位置而言,陈仓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西北 西南的咽喉,它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沿渭水,东...

诸葛亮的影响力 毛主席如何看待诸葛亮?

在 的成长过程中,他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知识的决心不受父亲的反对而动摇。他早年接触 三国演义 这本名著,展现了他对历史故事的浓厚兴趣。在 三国演义 这本书中,诸葛亮这个角色深深吸引了 成为他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诸葛亮的智慧 机智和对国家的忠诚让 对他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敬佩。 智者与军事天赋 非常欣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