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时代 那些年我们追逐的生活凭证

2023-10-22 03:30:31 字數 709 閱讀 4291

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票证可说是老百姓的生活通行证。从2023年开始,全国上下,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票证都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候,不论是买一斤米,还是买件棉衣,都得靠票证。购销站和**代销站就成了人们日常采购的“购物天堂”,人们手里的票证就如同现在的信用卡,少了它们,生活简直无法想象。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头号票证”。它分为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和划拨粮票等几种。当时,省级的地方粮票只能在本省流通,出差去其他省,还得拿着单位的证明去粮食部门换全国粮票。即便是出门坐火车、轮船,吃个饭也得有专门的粮票才行。可以说,粮票几乎陪伴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和记忆。

除了粮票,还有各种各样的肉票、蛋票、糖票等,丰富多彩的票证几乎涵盖了吃穿用的方方面面。那时候的人们,手头上总得备着这些票证,才能保证日常的吃穿。每个月领票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日程。虽然种类繁多,但每种票证背后,都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期盼。

#赚赚训练营#

老照片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棚代客

春运,作为中国的一大现象,每年都吸引数亿人上路,图个心中那个最温馨的地方。但在上世纪的 十年代,铁路部门因受到运能限制,常规的客车早已供不应求,这为旅客带来了不小的出行压力。而这时,棚代客 就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解决方案。不同于我们现在熟知的舒适列车,这些 棚代客 原本是用来装货物的。它们的外...

回忆杨澜 那个年代,那个他,那个我

年,杨澜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了与丈夫张一兵离婚的想法。她说了一句让张一兵和杨父都愣在原地的话 错过身价亿的吴征,我才傻呢。经过父亲的苦苦劝说,杨澜还是一意孤行地要嫁给这位百亿富豪。无奈之下,张一兵和杨澜只好离婚。作为一位知名主持人,杨澜的名字在国内外都不陌生。身为央视出身的资深 人 著名慈善家和...

我在朝鲜那些年(十九)

年,朝鲜遭遇了冻灾,粮食更加的紧张。老刘催我,说他爹不高兴了,接着给我寄来了一千块钱。老刘的叔叔在江元道元山市附近,离新义州非常远。老刘说只要姜接到东西,剩下事不用我管。我说带东西挺沉的,可不可以直接给人民币,这是硬通货,朝鲜人很喜欢,美金也成啊。老刘说不好,他们买粮只能去黑市,就要吃的,一定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