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青少年抑郁症,请用陪伴倾听代替指责!

2023-10-24 19:04:36 字數 1128 閱讀 4422

随着时代进步,抑郁症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文明病”之一。然而环境的变化不只会对成年人带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也更加需要被重视。

许多家长认为成长阶段闹脾气是“正常的过程”,导致容易低估孩子心理健康层面的需求,错过适当介入的时机。若孩子长期独自面对无处抒发的负面情绪,除了容易患抑郁症外,还可能出现“自伤自残”行为。

小美(化名)原本是老师和同学眼中个性活泼开朗、成绩优秀的模范生。然而,升上初中后,除了在新班级没有交到知心朋友外,因为学业繁重,小美时常熬夜读书,周末也要整天补课。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智尚在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内外在压力事件影响,除了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会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外,家庭关系失和、校园和网络霸凌、烟酒及非法药物滥用等,都是需要重视的精神健康风险因子。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和儿童相比,抑郁症较常发生在青少年族群,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易怒、对原本喜爱的人、事、物提不起兴致,或食欲和活动力下降、体重成长停滞、睡眠障碍等状况持续超过2周,可能是抑郁的征兆;若负面情绪难以抒发,甚至可能会以“自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如割伤、戳伤、咬伤、大力碰撞等。

抑郁症发生时情绪会失去正常反应,呈现持续悲伤、无法感受到快乐的状况,若孩子碰到有趣的事也无法被逗笑、发生好事也开心不起来,就可能有抑郁倾向。

面对青少年抑郁症,除了寻求精神科帮助外,在生理方面维持规律作息、饮食均衡、睡眠充足及适当运动等习惯,可以促进体内相关激素与机制分泌、运作;心理方面,亲友师长可以用陪伴和倾听代替批评和指责,并支持孩子培养纾压的兴趣。平时,通过聊天让孩子能表达负面情绪,同时建立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正向情绪。

心理专家提醒,孩子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甚至自伤、自残,多是在表达自己遇到挫折和困难,甚至可能是抑郁的征兆。若父母、老师、照顾者能够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更有机会找出情绪背后的困难,并陪伴孩子一同面对成长的挑战。

青少年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父母怎能视而不见?

当今社会,与其说是科技发达的时代,不如说是情感与压力并存的时代。每当我们担忧孩子们成绩 社交 职业前景时,是否也注意到了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真的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快乐吗?或者,他们正在默默地与一些我们从未意识到的情感问题作斗争。最近有一则新闻,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因为长时间的抑郁症选择了离开。这样的新闻让...

青少年有抑郁倾向,父母该如何陪孩子走出抑郁症

抑郁症会导致青少年经历持久的沮丧 悲伤和消极情绪。他们可能感到无助 绝望和失去兴趣或乐趣,对生活失去热情。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功能和人际关系,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自杀意念 自残行为以及对生命失去希望的想法。当孩子患有抑郁症时,父母该如何陪孩子面对并且走出来呢?郭利方老师指...

围绕情绪低落的抑郁症 认识与应对

抑郁症是当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与情绪低落相关的抑郁症表现为一种持续的 沉重的情绪状态,甚至可以妨碍个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虽然情绪低落不一定总是抑郁症的明确迹象,但在临床上,它通常被认为是抑郁症的重要标志之一。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抑郁症患者经历持久的情感低落 无助以及对生活乐...